(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 浮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十章 浮力

第一节 浮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交流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理解。

1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具: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轮船、鸭子、人游泳时能浮在水面,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研究与此相关的知识导出课题—— 浮力。 二合作探究 一.浮力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 ,施力物体是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是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 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 和竖直向上的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演示实验:如图(50页图10.1-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受到

2

的重力记为G,再把此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它的重力,记为

F,

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了什么问题?据此,你

能得

出什么结论?

甲图:铝块受到竖直向下的 和竖直向上的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铝块所受的重力。

乙图:铝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 ,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是水。

铝块静止不动说明:铝块受到的重力一铝块受到的拉力十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铝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所以铝块受到的重力一铝块在水中秤的读数十浮力。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铝块

分析实验:示数变小了,说明物体受到了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F

= G — F 即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之差,这也是浮力

的测量方法。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物体受到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1.浮力产生的原因

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观察课本图(右),完成下列问题。

3

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

F上 F下,其合力F竖直= ,方向 。 归纳:浮力产生的原因 。 三、交流展示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物体所受的浮力和深度 (填有没有 )关系。 2、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填有没有 )关系 3、如果将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水换成煤油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我们会发现物体所受的浮力和在水中的 。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 四.归纳小结: 五.当堂训练

1、长江学案:P48 必做1----8 选做9

2、阅读课本P52 动脑筋学物理

10.1 浮力

一.浮力

1、浮力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4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