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出示第2题:(按要求解答)
(1)你能把表格写完整吗?(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填的?(小组交流)
(3)观察路程与时间这两种量,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 (路程÷时间=90(一定),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相同。) 2、教材20页第3题。
(1)请把表格填写完整。(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组交流)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
(应付的价钱÷质量=3(一定),即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3、思考:从上面的2、3题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他们都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两个量的比值相同,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板书)齐读。
4、学生说说上面(2、3)题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成正比例。
5、思考:你能说说如果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正比例关系,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吗?(学生讨论、交流)
6、想一想:(小组讨论、交流)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 巩固练习 六、作业布臵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正比例练习课(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p4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丰富的事例,进一步认识正比例。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过程与方法:掌握成正比例变化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图象的特征。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和怎样判断两个变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变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用小黑板写下教材19、20、21页中有关的图象和表格。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感受正比例图象的特征。
出示情境一中的(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2)正方 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的表格和数据 1、回忆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提问:哪两个量是成正比例的量?请说明理由。 2、感受正比例的图象。
(1)现在我们利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把表格中对应的一组组数据在图中表示出来。(教师示范描述第一个点,并说明这个点的含义。)
(2)现在我们利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把表格中对应的一组组数据在图中表示出来。
(3)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对比两个图象,你有什么想法? (成正比例的两个变量的点会在同一条直线上。) 活动二:练一练。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表格见书)
3、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
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
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 5、作业布臵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画一画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44-45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过程与方法: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