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下水要素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 水量、盐量、热量、能量 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3.降水的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影响潜水的 补给 ,从而使潜水含水层水量增加,水位 抬升 ,水质 变淡 。
4.气温、湿度、风速等影响着潜水的 蒸发 ,使潜水水量变少,水位 降低 ,水质 变咸 。 5.潜水动态受季节影响明显,雨季补给量 大于 排泄量,潜水位 上升 ,旱季补给量 小于 排泄量,潜水位 下降 。
6.潜水动态可分为 蒸发型、径流型 及 弱径流型 三种类型。
7.陆地上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收入项一般包括 大气降水量、地表水流入量、地下水流入量、水汽凝结量 。
8.陆地上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支出项一般包括 表水流出量、地下水流出量、蒸发量 。
三、判断题
1.地下水位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水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 √ ) 2.潜水位的真变化是指并不反映潜水水量增减的潜水位变化。 ( × )
3.潜水位的伪变化是指潜水位变动伴随着相应的潜水储存量的变化。 ( × )
4.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时,随着远离河流,水位变幅增大。 ( × ) 5.当潜水的储存量变化相同时,给水度愈小,水位变幅便愈大。 ( √ )
6.河水引起潜水位变动时,含水层的透水性愈好,厚度愈大,含水层的给水度愈小,则波及范围愈远。 ( √ )
7.承压水由补给区向深部受季节影响越来越明显。 ( × )
8.在天然状态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平原或盆地,地下水径流微弱,以蒸发排泄为主,地下水动态常为蒸发型动态。 ( √ )
9.人类活动改变地下水的天然动态是通过增加新的补给来源或新的排泄去路。 ( √ )
四、简答题
1.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主要有哪几类?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对含水层(含水系统)的信息输入,如降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人工开采或补给地下水,地应力对地下水的影响等;另一类则是变换输入信息的因素,主要涉及赋存地下水的地质地形条件。 2.影响地下水动态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哪些?如何影响?
降水的数量及其时间分布,影响潜水的补给,从而使潜水含水层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气温、湿度、风速等与其它条件结合,影响着潜水的蒸发排泄,使潜水水量变少,水位降低,水质变咸。
3.影响潜水动态的地质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包气带厚度与岩性、给水度。
包气带岩性细,厚度大时,相对于降水,地下水位抬升的时间滞后与延迟愈长;反之,地下水位抬升的时间滞后与延迟小。给水度愈小,水位变幅愈大,反之,给水度愈大,水位变幅愈小。
4.影响承压水动态的地质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含水层的渗透性和厚度、给水度、补给区范围、隔水顶底板的垂向渗透性。
离补给区近时,水位变化明显;远离补给区,水位变化微弱,以至于消失。补给范围越大,含水层的渗透性越好,厚度越大,给水度越大,则波及的范围愈大;反之,波及范围小。隔水顶底板的垂向渗透性越好,地下水位变幅越大;反之,越小。 5.写出潜水均衡方程? 并说明各项的意义?
五、论述题
1.说明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
2.潜水动态分几种类型? 各类型有何特征 ?
潜水动态分:蒸发型、径流型、弱径流型。 特点如下:
蒸发型:年水位变幅小,各处变幅接近,水质季节变化明显,长期中地下水向盐化方向发展,并使土壤盐渍化。
径流型:年水位变幅大而不均,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则不断趋于淡化。
弱径流型:年水位变幅小,各处变幅接近,水质季节变化不明显,长期中向淡化方向发展。
3.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地下水动态的? 4.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有哪些意义?
5.某水源地位于一正方形区域内,边长为10Km公里,区域面积为1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0mm, 降水入渗系数为0.2,地下水位埋深大,无蒸发。周边均为补给边界,单宽流量为5m3 / (m?d),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年1千万立方米,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 ? 6.某水源地开采区为正方形,边长为15Km,区域面积为225 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40mm,降水入渗系数为0.2,开采区西部和北部约180 Km2的地区,地下水位埋深2-3m,蒸发强度为 0.00008 m3 / (m2?d),其它区无蒸发,南部和西部为补给边界,其单宽流量分别为5 m3 / (m?d)和10 m3 / (m?d),北部和东部为隔水边界,水源地开采量为每天700000 m3,进行均衡计算,确定该水源地是正均衡还是负均衡。
第十章 孔隙水
一、名词解释
1.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颗粒构成的孔隙之中的地下水。
二、填空
1.由山口向平原,洪积扇显示良好的地貌岩性分带:地貌上坡度由 陡 变 缓 ,岩性上由 粗 变 细 。
2.由山口向平原,洪积扇岩性由粗变细,从而决定了岩层透水性由 好 到 差额,地下水位埋深由 大 而 小 ,补给条件由 好 到 差 。
3.天然状态下的洪积扇中,由山口向平原地下水排泄由 径流 为主转化到以 蒸发 为主。 4.天然状态下的洪积扇中,由山口向平原地下水的水化学作用由 溶滤作用 为主转化到以 浓缩作用 为主,矿化度由 大 到 小 。
5.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向两侧河间洼地,地势由 高 变 低 ,岩性由 粗 变 细 ,渗透性由 好 变 差 。
6.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向两侧河间洼地,地下水埋深由 深 变 浅 ,水化学作用由 溶滤作用 为主变为 浓缩作用 为主,矿化度由 小 变 大 。
三、判断题
1.洪积扇的顶部岩性粗,补给条件好,渗透性好,地下径流强烈,埋深大,是地下水取水的有利地带。 ( × )
2.洪积扇由顶部向边缘,地下水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到以蒸发为主,矿化度由小到大。 ( √ )
3.在洪积扇的溢出带,地下水位埋深最浅,有利于蒸发浓缩作用进行,所以此带矿化度最高。 ( × )
四、简答题
1.孔隙水的特点?
(1) 水量在空间分布相对均匀,连续性好 (2) 孔隙水一般呈层状分布;
(3) 同一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和统一的地下水面; (4) 孔隙水的流动大多数呈层流,符合达西定律。 2.洪积扇及洪积扇中地下水的特点? 由山前到平原有如下特征:
(1) 地貌上坡度由陡变缓,岩性上由粗变细;
(2) 岩层透水性由好变差,地下水位埋深由大变小; (3) 补给条件由好变差,排泄由径流转为蒸发;
(4) 水化学作用由溶滤作用为主转为浓缩作用为主,矿化度由小变大; (5) 地下水位变动由大变小。 3.洪积平原中地下水的特点? 由河道向河间洼地有如下特征: (1) 岩性由粗变细;
(2) 渗透性由好变差,水位埋深由大变小;
(3) 补给条件由好变差,排泄由径流为主转化为蒸发为主; (4) 矿化度由大变小。 4.黄土中地下水的特点?
(1) 黄土的垂向渗透性比水平渗透性大
(2) 黄土塬中赋存的地下水比黄土梁、峁较为丰富; (3) 黄土中地下水埋深比较大;
(4) 黄土中地下水水质较差,矿化度较高。
五、论述题
1.洪积扇中地下水一般分几个带?各带有何特征?
洪积扇中地下水一般分三个带。 潜水深埋带:(1)位于洪积扇顶部,地形坡度较陡,岩性粗;(2)具良好的渗透性及补给径流条件和储水空间;(3)地下水埋藏较深,蒸发作用很弱;(4)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溶滤作用为主,水化学类型多为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5)其水位动态变化大。
溢出带:(1)位于洪积扇中部,地形变缓,岩性变细;(2)渗透性、补给、径流条件均变差;(3)由于渗透性变弱而阻挡,地下水埋藏浅,蒸发作用加强,潜水位接近地表形成泉和沼泽;(4)地下水化学类型多为重碳酸硫酸盐水,或硫酸重碳酸盐水为主,矿化度增高;(5)水位动态变化小。
潜水下沉带:(1)位于洪积扇前缘,地形变平,岩性更细;(2)渗透性很弱,降水补给量小,径流缓慢使地下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3)由于地表水的排泄和强烈的的蒸发作用,地下水埋深又略增大;(4)地下水化学类型多为氯化物水或氯化物硫酸盐水,矿化度高;(5)水位动态变化小。
第十一章 裂隙水
一、名词解释
1.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裂隙基岩中的地下水。
2.成岩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 3.风化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风化裂隙中的地下水。 4.构造裂隙水:赋存并运移于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
5.等效多孔介质方法:用连续的多孔介质的理论来研究非连续介质中的问题。
二、填空
1.裂隙水按其介质中空隙的成因可分为 成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 和 构造裂隙水。 2.构造裂隙网络的裂隙按其规模可分为三个级别:微小裂隙、中裂隙 和 大裂隙。
3.目前研究裂隙介质的方法可分为三类:等效多孔介质方法、双重介质方法 和 非连续介质方法。
三、判断题
1.裂隙岩层一般并不形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水量分布均匀的含水层。 ( √ )
2.风化裂隙密集均匀,且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裂隙水中风化裂隙水最具有供水意义。 ( × )
3.断层及其影响带宽度有限,一般断层的供水意义不大。 ( × )
4.水流在裂隙网络中运动,其局部流向与整体流向往往不一致。 ( √ ) 5.裂隙水的流场一般是不连续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