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考号,并将条形码贴在相应位置; 3.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4.请仔细审题,认真做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节气。观察冬至日是人类文明史早期极为重要的活动,冬至日的测定缘自太阳与地球、人身的关系。《周礼》有云:?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木杆、竹竿、土圭,以八尺为标准,其实就是以人的八尺身高为参照。人在夏天的时候会看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在冬天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长,每次最短的日子即是冬至。。
在大时间序列里,冬至是乾卦时空和复卦时空的交汇点。坤卦时空的要义在于厚德载物,复卦时空则是一阳来复,见天地之心。《易经》记载,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先王们会顺应天时,修道养身,不去省视四方之事,此时关口会关闭,百姓会休息,工商旅客不远出。
冬至日处于岁末,是历法推算的重要观测点。我国的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至节相当于春节,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后来苗族的历法则把冬至当作新年。直到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中原地带从周代起官民都会有祭祀活动。皇帝向文武百官颁发或馈赠历书也多在冬至日进行,其做法类似于今天人们送日历、挂历习俗。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冬至节的祭拜活动有很多,主要有祭祖、拜父母、拜师等。对农民来说,冬至节气算得上农闲时节,主要农事如积农家肥,做好防冻工作,并不算劳累。王朝时代的统治者会抓住这一时机,动员民众做一些大型工程,如兴修水利。
冬至日在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数九?的起始点。?数九?是一种消遣方法,目的是挨过漫长冬季,数九寒天,一家人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明代有?画九?的习俗,清代还有?写九?习俗。?写九?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繁体),先双钩成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用粗毛笔着黑色,每字九笔,每笔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
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时间序列里,它的前面为为剥卦时空,时空中的阳能被剥尽,但中国人说,这不要紧,剥极必复,复则见天地心。什么是天地心?是太阳,是人心,是希望,是能量,是生命本身。
(摘编自余世存的《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观察冬至日是人类文明史早期极为重要的活动,通过冬至日,先民测出了太阳与地球、人身的关系。 B.冬至是坤卦时空和复卦时空的交汇点,坤卦时空的要义是厚德载物,复卦时空则是一阳来复,见天
地心。
C.冬至既是我国农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气,也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文化节日。
D.汉代流行“贺冬”礼俗,但只局限在官场,官员祭祖、拜父母、拜师等,商人、农民等则与此无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法论证至日测定的可行性,这一立论的前提是太阳与地球、人身的关系。 B.文章从至日测定、时空交汇、历法推算、“数九”风俗等方面论证了冬至节气的重要性。 C.文章围绕冬至节气这一命题,立足冬至日取材论证,揭示了冬至节气的文化内涵。 D.文章中间三段层层推进,既承首段的“重要”之论,又启尾段的升华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两个至日的日影长度能够测定,但这两个节气其他日期的日影长度却无法测定。
B.由王朝统治者在冬至这一农闲时节动员民众做大型工程来看,他们不具备先王的修养盛德。 C.明代的“画九”、清代的“写九”,是为了挨过漫长冬季,不过也挨出了一种难得的情趣。 D.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以感恩态度和忧患意识去继承并发扬这一文化传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最后的猎人 叶骑
我睁开眼,雪花漫天,像一场缤纷的葬礼。
我静静望着灰茫的天空,大片的雪花迎风飘散,落在我的额头,彻骨的冰寒,几乎将我冻结在地。 我微微仰起头颅,打量四周,狼藉的地面,逼仄的土墙,我想挣扎着站起身来,但钻心的疼痛让我瘫软在地,我的双腿已被尖锐的木桩刺穿。
这是一个陷阱。
一个我们曾经为捕获猎物而设下的陷阱,若不是时间久远,坑底大多削尖的木桩已经腐烂,或许它们中的一根,早已穿过我的心脏。
我挣扎挪动身躯,倚着坑底的墙壁坐起身子。
土墙高耸过人,我的双腿平已血肉模糊。曾经,我们设下的陷阱,今日已然成为了自己的坟墓。 ?这个陷阱会是我布下的吗?? 我有些荒诞地问自己。
春去秋来,我们穿行在这片熟悉的土地,知道哪里有一座小山,哪里有一条浅河,我们了解她,就像了解自己的母亲,我们在山高林茂的地方设下陷阱,等着猎物自授罗网,但谁又曾想到,有一天,时光终将把我们打败,让一个苍老的猎人成为自己的猎物。
我从四周摭拾了一些枯枝败叶,掏出火柴,生了一堆火。火苗很微弱,在风雪中苟延残喘,我又加了些枝叶,火堆明亮起来,在雪地里画出一个昏黄的圈。
?兴许,会有一个老伙计恰巧从这里路过。? 我安慰自己。
但片刻,又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在这寥廓的山林里,我已是最后的猎人。 我不由得想起身边的这群老伙计。
那时,我们黄毛乳臭,壮志萦怀,冬天的风雪,不是寒冷、阒寂的悲歌,而是铿锵、激昂的号角,我们骑上骏马,呼鹰逐兔,驱马游猎,尽情驰骋在这片土地上。但如今,岁月啃噬了他们的身躯,流光腐蚀
了他们的枪膛,他们颤抖的双手再也无力举起猎枪,枯竭的躯干也终将交还给这片挚爱的土地。
我们已经老了,是放下猎枪的时候了。
三天前,我收到儿子的来信,在信里,儿子一再告诚我放弃今年初冬的狩猎,他说,他在城里打拼得不错,可以接我过去居住,也能很好地解决我常年食用兽肉而带来的高血脂、高血压问题,狩猎不是唯一的生存方式,我应该接受新的生活。
然而,我却是一个猎人,一个以山林为家的乡巴佬,我的身体开始枯槁,视线变得模糊,但我还能行走,还能辨出雪地上的足迹,我必须接受这片土地发出的邀请,一个没有猎枪的猎人,只是一个稻草人,一个刹去了灵魂的可怜虫。
天色愈加灰暗了,黑夜终将来临,周围能够捡拾的枯枝,已经燃烧殆尽,火堆绝望地发出最后一丝光亮。
我闭上双眼,抚着手中的猎枪,等待这最后时刻的到来。
黑暗、死寂……我孤独对抗着这寒夜的侵袭,隐约感到身边缺少了什么。 哦,我的老伙伴,乌托。
清晨,我们一起走出家门,步入山林,尽管你已如我一样老去,但步伐仍旧矫健,双耳依然聪敏。悲刷发生那一刻,你一定耳闻目睹,但现在,陷阱里既没有你的尸骨,四周也没有你的吠叫,你又会身在何处呢?
我的伙伴,你一定朝家的方向飞奔而去了吧。这崇山峻岭,万千沟壑,你能否安然跨过? 这雪域千里,冰寒彻骨,你能否安好到家?
风雪愈大了,我紧紧蜷曲在墙角,雪花几乎将我掩埋,我亲爱的老伙伴啊,这片土地亦是你出生、成长的地方,外面风再大,雷再深,我知道,你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开篇描写了天地灰茫、风雪冰寒的景象和主人公的内心感受,烘托渲染了浓烈的悲剧气氛,也
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我”拒绝儿子“接受新的生活”的建议,甘愿在那片挚爱的土地上演绎自己的悲情人生自卑又自
尊,执着又执拗。
C.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故事,既给人以身临其境、真实可信的艺术感受,又便于从深层次挖掘
老人遭遇不幸的思想和心理原因。
D.小说结尾采用心理独白的形式写老猎人在绝境中对老伙伴的担忧和心愿,让我们看到了老人人性中
另一面:善良友爱。
5.小说多次提到“陷阱”,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陷阱”的作用。(5分)
6.小说的结尾并没有交代“我”是否离开陷阱,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国的公益事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但仍然处于发晨初期。我国公益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条件都面临着许多问题。2015年1月到5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益人义助联合劝募基金益宝计划发起了?中国公益从
业者保障状况专题调研?活动,调研发现,中国公益从业者的保障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低,核心表现为收入水平较低、资产积累不足、保险状况较差,有56.5%的全职公益创业者月收入低于全国平均工资,其中15.2%月收入不到200元,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公益从业者保障水平不高存在诸多原因。直接原因在于机构经费紧张、不具备社保缴纳资格、认为社保用处不大,机构经费紧张,主要原因在于公益组织得到资助时所能够获得的人员保障费用非常不充足,在获得外部资助时仅有15.1%的资助项目和12.7%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员经费。核心原因在于资助合理人员费用仍未成为行业共识与公益组织积极争取不够。
(摘编自《中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专题调研报告》,2015年7月10日新华网)
材料二:
40.3% 的员工考虑未来12年离开所在机构
编者注:公益机构是非盈利性机构,属于公益性社会团体,包括政府机构和非政府机构,如总善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等。公益机构里流动性最大的是社工事务所,社工事务所的薪酬制度、晋升制度相对优越一些,社会工作师可以通过考试来确定自己资格等级。
资料来自《2017年公益行业薪酬与人才实践调研报告》(ABC美好社会咨询社)
材料三:
人才问题是公益行业急需解决的大问题,留住人才,才能壮大公益慈善组织的规模,进而提升公益行业的整体实力,并引导公众加深对公益的认知度。
完善公益行业收入保障制度、维护从业者职业尊严,需要以法律的手段来推动完善专职公益从业者的人事、福利、薪酬和社会保险政策,增强公益慈善事业从业的吸引力,也需要调整政府采购及相关财税政策,给予公益组织的发展以制度的保障,改变公益服务?重项目和硬件成本轻人力成本?的现状。公益行业应该逐步建立健全以职称评定、信用记录、社会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公益事业。需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设相关理论课程和专业学位,加快培养公益组织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公益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民政等部门应该研究制定相关公益组织就业引导政策,增加公益领域的就业总体容量,营造有利于公益组织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摘编自郭长江《加强公益慈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3月22日中国网)
7.下列对我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保障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低及其原因的多样化,是2015年中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调研报告的
核心结论。
B.保障水平不高的直接与核心原因都在公益机构内部,如机构经费紧张,资助合理人员费用仍未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