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第八稿20141122) - 图文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 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要求,做好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依据《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1018-2008),结合2011-2013年北京等30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原平等20个小城市评价工作实践,编制《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1编制依据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编制依据主要包括: (1)《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 (4)《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18507—2001); (5)《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01);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02版); (7)《土地基本术语》(GB/T19231—2003); (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9)《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1018—2008); (10)《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2基本约定

2.1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

1

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函[2014]210号)确定的地 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市开展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

2.2 评价目的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指在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的前提下,通过降低建设用地消耗、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水平,测算集约利用潜力,提出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对策建议的过程。

开展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旨在全面掌握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潜力规模与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提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挖潜、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的途径和措施,为科学用地管地提供重要依据,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从而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2.3 工作体系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包括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简称“区域用地状况评价”)、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简称“中心城区用地潜力评价”)两部分。

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包括基础调查、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定性分析、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定量评价和综合分析,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包括基础调查、集约利用状况定性分析、集约利用状况定量评价、集约利用潜力测算和潜力评价综合分析。

2

图2.1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体系示意图

2.4工作任务

根据国土资函[2014]210号文件要求,本次城市评价工作任务包括初始评价和更新评价。其中,初始评价包括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初始评价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初始评价。更新评价包括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更新评价和重点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更新评价。

2.5评价时点

本次城市初始评价时点统一为2014年12月31日;2016年度、2017 年度和2018年度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更新评价时点分别为 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和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