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从这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可以看出,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态都在进行着各自的循环活动。因此,在产业资本的连续不断的循环或现实循环中就形成了三种不同形态的循环。

货币资本循环:

G—W?P?W′—G′,可简写成G—G′。 生产资本循环:

P?W′—G′?G—W?P,可简写成P—P。 商品资本循环:

W′—G′?G—W?P?W′,可简写成W′—W′。

(1)货币资本循环。其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形式,而且终点G′大于起点G,有了价值增殖。因此,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最清楚地表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同时,由于生产过程表现为两个流通阶段(G—W和W′—G′)的中间环节,因而由此产生出一种假象,好像剩余价值是从流通中产生的,货币资本自身表现为能够生出货币的货币。所以,货币资本循环虽然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但是,由于它给人以剩余价值是从流通中产生的假象,使这个循环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生产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资本,资本的流通过程(W′—G′?G—W)表现为生产资本循环的媒介。而且在生产资本的一次循环中,就明显地表明生产是反复进行的再生产过程,从而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是,生产资本的循环也存在片面性,它是从生产过程出发又回到生产过程,似乎资本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进行生产,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被掩盖了。

(3)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已经增殖了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它们都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结果。所以,商品资本的循环表明生产就是再生产过程。同时商品出售的流通过程是作为商品资本循环的最初阶段,在循环中占了首要地位,这表明,全部商品的消费是这种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然而在商品资本循环起点终点都是商品,好像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

因此,对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必须联系起来统一加以考察,才能全面了解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和实质。

2.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地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

第二,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产业资本保持正常连续

循环运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条件是不可能经常具备的。资本主义各种对抗性矛盾的存在,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使得这种条件经常遭到破坏,因而产业资本循环只能时断时续地进行。

第二节 资本周转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资本周转,就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考察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2.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产业资本价值每一次周转所持续的时间,它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3.资本的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两部分。这两部分时间的长短都会对资本周转时间发生影响。

4.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这一定的时间,习惯上通常以“年”作为自然计量单位。如果以U表示资本周转的计量单位“年”,以u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以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那么,一年里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n=u。

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资本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而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资本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越多,意味着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反之,一年内周转次数越少,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U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

的影响

1.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总资本量和剩余价值量的影响。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约预付资本量,扩大再生产规模,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在全部资本中,只有可变资本创造剩余价值,因而资本周转快,可变资本周转就快,则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价值就越大,剥削的雇佣工人数量就越多,从而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以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m′表示剩余价值率,V表示预付可变资本,n表示可变资本周转次数,则年剩余价值量的计算公式为:

M= m′Vn

年剩余价值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年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年剩余价值率,以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其公式为:

M′=V=VMm'Vn= m′n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

1.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社会总产品的补偿有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个方面。

2.理论前提

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及其所需要的条件,首先就要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情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生产的划分。

马克思从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从实物形式上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构成。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类:第Ⅰ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第Ⅱ部类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用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需要。在两大部类中,每一个部类又包括许多不同的生产部门和企业。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由三部分构成:(1)生产上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2)补偿预付可变资本价值(v);(3)剩余价值(m)。其中c是转移过来的旧价值,v+m是雇佣劳动者的全部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二、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的再生产。在简单再生产

条件下,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没有资本积累。

根据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c、v、m,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假定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是4000,可变资本为1000,剩余价值率是100%,剩余价值为1000,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是2000,可变资本是500,剩余价值率为100%,剩余价值是500。全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以用下列图式表示:

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

为使第二年能够按原来规模进行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全部产品必须经过交换,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大部类社会产品各个部分之间的交换有如下三大方面:

第一,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第Ⅰ部类的4000c,这部分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在年初开始生产的时候,第Ⅰ部类预付价值4000c的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到年末结束生产时,全部被消耗掉,变成社会的现实产品。在下年初社会生产再开始时,必须用本部类内部的产品(即4000c)进行补偿,具体办法是:4000c中的一小部分产品直接进入本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作为生产资料补偿消耗掉的那些同种不变资本要素。另一部分产品则要通过第Ⅰ部类内部各企业的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来实现补偿。

第二,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第Ⅱ部类的500v和500m,从价值上看,是用来支付工人工资和作为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消费基金,它们将全部用于购买消费资料;从实物形式上看,它们是消费资料。因此,第Ⅱ部类这部分产品,可以通过第Ⅱ部类内部工人和资本家购买本部类的各种消费品而得到实现。

第三,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通过上面的两大交换,第Ⅰ部类还有余下的,用于补偿预付可变资本的1000v和代表剩余价值的1000m要进入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但它们存在的实物形式确是生产资料,需要同第Ⅱ部类交换,而第Ⅱ部类用于补偿消耗掉的不变资本2000c应由生产资料来替换,但它们的实物形式还是消费资料,需要同第Ⅰ部类交换。两大部类之间交换的结果,使第Ⅰ部类(1000v+1000m)的产品价值得以实现,并使工人和资本家得到了相等的生活资料。这样,第Ⅰ部类的(1000v+1000m)和第Ⅱ部类的2000c的产品都得到了实现。

上述两大部类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三大交换,可以用下面的图式表示:(①②③分别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