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优质版)

最 终 产 物 蛋白质 氨基酸 胃液 多肽 胰液、肠液 胃中 小肠 胆汁 脂肪微粒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胰液、肠液 小肠 小肠

2、营养物质的吸收: 吸 收 的 概 念 口腔、咽、食道 消 的 化 吸 管 收 各 情 段 况 大 肠 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3、小肠与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小肠很长,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3)小肠绒毛内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与吸收功能相适应 (4)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5)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如:胆汁、胰 与消化功能相适应 液和肠液)能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由心脏和血管所组成,在心脏和血管内还流动着血液。 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白细胞

1、血液的成份: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

所组成。

(1)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55%) 血小板

①成分:水(约占91%~92%)、蛋白质(约占7%)、葡萄糖 细

红细胞

(约占0.1%)、尿素、无机盐CO2等(约占0.9%)。 胞

②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细胞: ①红细胞:呈两面略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

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②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数量最少。 功能: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

③血小板:形态最小而且不规则、无细胞核,数量少。 功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

2、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主要区别:

(1)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 (2)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 (二)人体内三种血管的主要区别: 类 别 动 脉 9

静 脉 毛 细 血 管 胃 小 肠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管内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没有吸收作用 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概 念 管壁的结 构 特 点 血流的 速 度 血流的 方 向 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较小 快速 (喷泉式射出) 心脏→全身各处 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收回到心脏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较大、(四肢静脉内具有静脉瓣) 较慢 (缓慢流出) 全身各处→心脏 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这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动脉端→静脉端 图 示 (三)、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概念: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1、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略偏左下方,夹在两肺之间;它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心脏的结构 四 左心室 与主动脉相连通,内流动脉血。 个 右心房 与上、下腔静脉相连通,内流静脉血。 腔 右心室 与肺动脉相连通,内流静脉血 瓣 房室瓣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 膜 动脉瓣 (在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 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四)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途径。 1、体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

(1)体循环途径: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

静脉→流回右心房。

(2)血液成分的变化:由动脉血→静脉血。(3)发生变化的部位:全身毛细血管处。 2、肺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 (1)肺循环途径:

10

主要由心肌构成,左心室的壁最厚、心房的(这与心脏输送血液的远近有关) 壁 壁最薄。左心房 与肺静脉相连通,内流动脉血。 图 示 心脏的结构图

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2)血液成分的变化:由静脉血→动脉血。(3)发生变化的部位:肺泡处毛细血管。 五、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功能: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温暖、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一)呼吸运动及其原理: 类别 吸气 呼气 肋间肌 和膈肌 收缩 舒张 胸廓 膈顶 肺 肺内气压 下降 上升 气 体 进 出 肺 泡 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 气 体 变 化 含氧较多 扩大 下降 扩张 缩小 回升 缩小 o2

肺泡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 含二氧化碳较多 o2

(二)呼吸的全过程:

o2

o2 外界气体 组织细胞 co2 肺部毛细血管 co2 组织毛细血管 co2 肺 co2

肺的通气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实现) (气体扩散实现) (血液循环实现) (气体扩散实现)

(三)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

2、肺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紧贴在一起,有利气体通过。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共两层),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六、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一)人体代谢废物的排泄途径:

排泄:指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途径:呼吸、排汗、排尿。

排遗:指把消化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如:粪便) (二)、尿的形成与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所组成。其中,“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

官,其功能:是形成尿液。 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动脉血) (动脉血)

肾小体 肾小球: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肾单位 肾小囊:储存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11

(静脉血)

2、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

尿液

肾小球的 滤过作用

血液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

原尿(正常成年人每天约形成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水和部分无机盐等都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废物(如:尿素、部分无机盐和水分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尿液(正常成年人每天约形成1.5升)

尿液

尿液

3、尿的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温馨提示☆ ......

(1)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2)血液流经入球小动脉,再由出球小动脉流出,其成份的变化是;由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中,

尿酸、尿素、水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含量明显减少。 (3)原尿与血液相比,就是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4)原尿与血浆相比,就是原尿中没有大分子蛋白质。

(5)尿液与原尿相比,就是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如果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肾小

球患有急性炎症。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人体患有糖尿病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 七、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具有反射功能和传导脑神经:由脑发出的神经。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

(1)、“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最高中枢:

大脑皮层具有的功能区有:语言中枢、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感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功能区。躯体运动中枢是管理躯体对侧的运动,如:大脑皮层左侧运动中枢受损,则右侧躯体的运动就会受到障碍;躯体感觉中枢也是管理躯体对侧的感觉。 (2)、小脑的主要功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的主要功能: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中枢。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