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成本方面的好处。例如:某企业生产X、Y两种产品,这两种产品使用同样的生产设备与其他要素投入。X、Y两商品的产品转换曲线如图5-6所示。
图5.6 产品转换曲线
图中凹的产品转换曲线表明了范围经济。曲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上所代表的产出水平要低于连线之上的曲线上所代表的产出水平。即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单一的企业生产联产品比多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这些联产品中的每一个单一产品的产出水平更高。
测度范围经济的公式如下: SC?C(X)?C(Y)?C(X?Y)C(X?Y)
其中,C(X)表示用既定的资源只生产X商品所耗费的成本,C(Y)表示用既定的资源只生产Y商品所耗费的成本,C(X?Y)表示用既定的资源同时生产X、Y两种商品的联合生产所耗费的成本。如果SC大于零,则存在范围经济,表示两种商品的单一生产所耗费的成本总额大于这两种商品联合生产所耗费的成本。如果SC小于零,则存在范围不经济。如果SC等于零,则既不存在范围经济,也不存在范围不经济。
2.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武大2001试):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企业的会计利润,是厂商的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也就是厂商在申报应缴纳所得税时的账面利润。但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并不仅仅是会计利润,必须进一步考虑企业自身投入要素的代价,其中包括自有资本应得利息、经营者自身的才能及风险的代价等。这部分代价的总和至少应与该资源投向其他行业所能带来的正常利润率相等,否则,厂商便会将这部分资源用于其他途径的投资而获取利润或收益。在西方经济学中,这部分利润被称为正常利润,显然,它等于隐性成本。如果将会计利润再减去隐性成本,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的概念,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上述各种利润关系为:
企业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隐性成本
3.私人成本(Private 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 Cost)(北大1997试):(1)私人成本是个别厂商从事生产活动所应支付的成本,是个人活动由他本人负担的成本。它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即厂商的生产成本。私人经济活动往往对社会造成影响,从而产生社会成本。(2)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来看待的成本,是整个社会所支付的成本。社会成本也是一种机会成本,即把社会的资源用于某一种用途就放弃了该资源最有利可图的其他机会。(3)如果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并且私人经济活动不产生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完全一致。若存在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当私人经济活动造成社会的外在成本时,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外在成本;当私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社会的外在利益时,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外在利益。
4.经济成本(北航2004试):为了进行经济分析或适应管理决策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成本概念,由会计成本(显性成本)和机会成本(内在成本)共同构成了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不同于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使用的成本概念(会计成本),在经济分析中,对任何一项决策,经济学家们不仅要考虑该决策的会计成本,即显性成本,还必须同时计算该决策内在的一些成本,如为了采取该决策而放弃的其他决策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
5
本。经济成本虽然不同于会计成本,但往往以会计成本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5.成本、机会成本、成本函数(武大2000试):(1)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成本(简称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付出劳动所得到的工资、付出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付出土地所得到的地租、付出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这四部分构成成本。因此西方经济学中所说的成本,包括利润在内。生产成本中所包括的利润称为正常利润,它是作为企业家才能这一生产要素的报酬而被包括在成本之内的。只有超额利润才不包含在成本以内。在分析成本时,可以把成本分为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总成本是生产某一特定产量所需要的成本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