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园艺专业生化复习题

二、判断

1、 生物膜内含的脂质有磷脂、胆固醇、糖脂等,其中以糖脂为主要成分。(×)

2、生物膜在一般条件下,都呈现脂双层结构,但在某些生理条件下,也可能出现非双层结构。 (√) 3、甘油三酯在室温下为液体者是脂,是固体者为油。(×) 4、生物膜质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磷脂。(√) 5、生物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的流动性。(×) 三、填空

1、 生物膜主要由 、 、 组成。(蛋白质 脂质 多糖)

2、磷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含一个 的头部和两个 尾部。(极性 非极性) 3、根据磷脂分子所含的醇类,磷脂可分为 和 两种。

(甘油磷脂, 鞘氨醇磷脂)

4、生物膜的流动性,既包括 , 也包括 的运动状态。(膜脂,膜蛋白)

第六章 酶

一、名词解释

1、限制酶:在细菌的细胞内有一类识别并水解外源DNA的酶,称为限制性内切酶。 2、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必需基团:酶分子中有很多基团,但并不是所有基团都与酶的活性有关。其中有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这些基团称必需基团。

3、酶原:某些酶,特别与消化有关的酶,在最初合成和分泌时,没有催化活性,这种没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4、同工酶:是指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5、酶原激活:酶原在一定的条件下经适当的物质作用,可转变成有活性的酶。酶原转变成酶的过程成为酶原激活。这个过程实质上是酶活性部位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6、中间产物学说:酶在催化反应,酶首先与底物结合成一个不稳定的中间产物,然后中间产物再分解成产物和原来的酶,此学说称中间产物学说。

7、别构效应剂:能够与酶分子中的别构中心结合,诱导出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象,使酶活动中心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的催化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的物质。

8、诱导酶:某些物质能促进细胞内含量极微的酶迅速增加,这种是诱导生成的,称为诱导酶。

9、协同效应:在别构酶参与的酶促反应中,底物与酶结合后,引起了调节酶分子构象发生了变化,从而使酶分子上其它与底物结合部位与后继的底物的亲和力发生变化,或结合更容易,称为正协同效应,相反称为负协同效应。

10、别构酶:由于酶分子构相的变化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从而对代谢反应起调节作用的酶。

11、全酶与蛋白酶: 一些结合蛋白质酶类,除蛋白组分,还含有一对热稳定的非蛋白小分子物质,前者称为酶蛋白,后者称为辅因子,只有两者结合成完整体系才具有活力,此完整酶分子称为全酶。 12、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称为核酶。

13、多酶体系:在完整的细胞内的某一代谢过程中,由几个酶形成的反应链体系,称为多酶体系。 14、辅 基:结合酶中与酶蛋白结合较紧的,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小分子物质称为辅基。

15、诱导契合学说:该学说认为酶分子活性中心的结构原来并非和底物的结构互相吻合,但酶的活性中心不是僵硬的结构,它具有一定的柔性,当底物与酶相遇时,可诱导酶蛋白的构象发生相应的变化,使活性中心上有关的各个基团达到正确的排列和定向,因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结合成中间络合物,并引起底物 发生反应。

9

二、选择

1、核酶的化学本质是 ( A )

A、核糖核酸 B、粘多糖

C、蛋白质 D、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2、乳酸脱氢酶经过透析后,其活性大大降低或消失,这是因为:(C)

A 亚基解聚 B 酶蛋白变性 C 失去辅酶

D 缺乏底物与酶结合所需要的能量 E 以上都不对

3、下列对酶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E)

A 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 所有的酶均以有机化合物作为底物 C 所有的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 D 所有的酶对其底物都具绝对特异性

E 上述都不对

4、酶促作用对反应过程能量的影响在于( B )

A、提高活化能 B、降低活化能 C、提高产物的能阈 D、降低产物的能阈 E、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5、在效应物作用下,蛋白质产生的变构(或别构)效应是蛋白质的(C)

A 一级结构发生变化 B 构型发生变化

C 构象发生变化 D 氨基酸顺序发生变化 6、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D)

A.低温可使酶失活

B.催化的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C.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D.最适温度随反应的时间而有所变化 E.以上都不对

*8、非竞争抑制作用是:(B, C, D)

A.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的部位结合

B. 酶与抑制剂结合后,还可与底物结合 C. 酶与底物结合后,还可与抑制剂结合

D. 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不能进一步释放产物 E. 以上都不对

9、关于研究酶反应速度应以初速度为准的原因中,哪项不对?( E )

A.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B.产物浓度的增加对反应速度呈负反馈作用, C.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D.温度和pH有可能引起部分酶失活, E.测定初速度比较简单方便

10、酶促反应达最大速度后,增加底物浓度不能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A) A.全部酶与底物结合成E-S复合体 B.过量底物对酶有负反馈抑制

C. 过量底物与激活剂结合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D.改变了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E.以上都不是

10

11、底物浓度饱和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则( D )

A.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B.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逐渐失活 C.酶的结合部位被更多的底物占据 D.再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E .形成酶—底物复合体增加

12、非竞争性抑制剂的存在,使酶促反应动力学改变为:(C)

A V不变,km变小 B V不变,km变大 C V变小,km变大 D V变小,km不变 E V变小,km变小 F V变大,km变大 13、竞争性抑制剂的存在,使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改变为:(B)

A V不变,Km变小 B V不变,Km变大 C V变小,Km变大 D V变小,Km不变 E V和Km都变小 F V和Km都变大 14、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下列哪能项是正确的:(B)

A pH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不大 B 不同的酶有其不同的最适pH C 酶的最适pH都在中性即pH=7左右 D 酶的活性随pH的提高而增大

E pH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最大的主要在于影响酶的等电点 16、下列有关酶蛋白的叙述,哪个是不正确的?( C ) A、属于结合酶的组成部分 B、为高分子化合物

C、与酶的特异性无关 D、不耐热 E、不能透过半透膜 17、关于变构酶的结构特点的错误叙述是:( D ) A、有多个亚基组成 B、有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C、有与变构剂结合的部位 D、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都处于同一亚基上 E、催化部位与别构部位既可处于同一亚基也可处于不同亚基上 *18、酶蛋白和辅酶之间有下列关系( B D E )

A、两者以共价键相结合,二者不可缺一 B、只有全酶才有催化活性

C、在酶促反应中两者具有相同的任务 D、一种酶蛋白通常只需一种辅酶

E、不同的酶蛋白可使用相同辅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19、关于别构酶,正确的表达是( A C F )

A、它们一般是寡聚酶 B、它们一般是单体酶

C、当效应剂与别构酶非共价结合后,引起别构效应。 D、当效应剂与别构酶共价结合后,引起别构效应。 E、别构酶的动力学性质符合米氏方程式。 F、别构酶的动力学性质不符合米氏方程式。 三、判断

1、同一种辅酶与酶蛋白之间可有共价和非共价两种不同类型的结合方式。(×) 2、Km值仅由酶和底物的相互关系决定,而不受其它因素影响。(×)

11

3、酶的敏感性就是指酶对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极为敏感。( √) 4、人体生理的pH值是体内各种酶的最适pH值。(×)

5、Km可近似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Km愈大,表明亲和力愈大。(×) 6、激活剂对酶具有激活作用,激活剂浓度越高,则酶活性越大。(×) 7、非竞争性抑制中,一旦酶与抑制剂结合后,则再不能与底物结合。(×) 8、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 ) 9、别构酶动力学曲线的特点都是呈S形曲线。( × )

10、不可逆抑制作用中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蛋白中的基团结合。( √ ) 11、辅助因子都可用透析法去除。(×)

12、在酶分离纯化过程中,有时需在抽提溶剂中加入少量巯基乙醇,这是为了防止酶蛋白的-SH被氧化。(√) 13、诱导酶是指在加入诱导物后本身构象发生变化,趋向于易和底物结合的一类酶。(×) 四、填空

1、 使酶具有高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有__ _,_ _,__ _和____

_ 。

(酶与底物的靠近及定向效应 酶与底物发生变形作用 共价催化 酸碱催化) 2、结合蛋白酶类必须 和 相结合才有活性,此完整的酶分子称为 。 (酶蛋白 辅因子 全酶)

3、酶原是 。酶原变成酶的过程称为 。这个过程实质上是酶的 部位 或 的过程,某些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其生物学意义是 。

(没有催化活性的前体 酶原的激活 活性 形成 暴露 保护组织细胞不被水解破坏)

4、酶活性部位上的基团可分为两类 和 。酶的活性部位不仅决定酶的 ,同时也对酶的催化性质起决定作用。

(结合基团 催化基团 专一性 )

5、根据蛋白质结构上的特点,可把酶分为三类: 、 和 。

(单体酶 寡聚酶 多酶复合物)

6、要使酶反应速度达到Vmax的80%,此时底物浓度应是此酶Km值的 。

(1/4倍)

7、和一般化学反应相同,测定酶促反应速度有两种方法,(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 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

8、米氏常数是酶的____________常数,可用来近似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Km愈大,则表示酶与底物

________________

(酶的特征物理常数 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酶与底物亲和力愈小 ) 9、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动力学特点是_________Vmax ,而Km_________。 ( 减小 不变 )

10、关于酶与底物的结合,现在普遍认为的是____________学说,该学说能较好地解释酶催化作用的

________;而酶催化作用的高效率可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解释。 (诱导契合学说 专一性 能阀学说 中间产物学说)

11、Mechaelis和Menten根据___________推导了__________的公式,称为________。 (中间产物学说 表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 米氏方程)

12、可逆性抑制作用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前者是_______改变而不改变______可通过___________方法来消除这种抑制作用;后者改变_______而不改变________。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Km, V, 增加底物浓度, V, Km)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