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是由组距、组限和组中值构成 C.包括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D.可以用图形来表示
E.可以说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10.统计表按用途不同,可分为( )
A.调查表 B.简单表 C.分析表 D.整理表 E.分组表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各种调查方式必须结合运用。
2.统计整理只是一个从调查到分析的中间环节,在统计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 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分组界限。 4.为了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单位在分组时不被遗漏,分组时应满足最小组的下限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高于最大变量值这个条件。 5.组中值可以近似地表示各组变量值的平均水平。
6.变量数列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两种。
7.如果总体中存在极大值或极小值,则可以在组距数列中使用开口组。 8.统计分组是编制次数分配数列的基础。 9.调查单位可以是人、社会组织,也可以是物或其他任何事物,但报告单位只能是人或组织。 10.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资料的承担者。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5:DCDCC 6-10:CAABB 二、多选
1.ABCDE 2.ACD 3.DACEB 4.ACDE 5.ABCE 6.BCD 7.ACDE 8.BCD 9.ACDE 10.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三章 综合指标(上)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总量指标中,综合性最强的统计指标是( )。
A.实物指标 B.价值指标 C.劳动量指标 D.标准实物量指标 2.“某年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人均收入的1/3”,这一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3.我国国有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这一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4.我国1999年的税收收入是20年前的5倍,这一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5.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
A.5.5% B.5% C.115.5% D.15.5% 6.将比较的基数确定为10,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是( )。
A.系数 B.成数 C.百分数 D.千分数 E.倍数
7.以一个企业为总体,该企业报告期职工人数200人,全年工资总额2500万元,则( )。 A.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标志总量,工资总额是总体单位总量 B.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单位总量,工资总额也是总体单位总量 C.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标志总量,工资总额也是总体标志总量
D.企业职工人数是总体单位总量,工资总额是总体标志总量 8.在相对指标中,用有名数形式表现的统计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9.在总量指标中,指标数值与时间长短直接相关的是( )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10.某地区2008年年平均人数为1000万人,商业零售企业4000个,则商业网点密度指标为( )
A.2.54个/人 B.0.25个/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