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C 12.D 13.D 14.D 15.A 16.E 17.D 18.C 19.D 20.A 21.A 22.C 23.E 24.D 25.E 26.E 27.E 28.B 29.E 30.E 31.D 32.A 33.B 34.E 35.D 36.D 37.D 38.B 39.D 40.D 41.C 42.C 43.A 44.E 45.E 46.A 47.D 48.E 49.C 50.E 51.D 52.B 53.A 54.D 55.B 56.D 57.A 58.D 59.D 60.C 61.B 62.D 63.D 64.B 65.D 66.B 67.D 68.A 69.D 70.D 71.E 72.C 73.A
74.ABCDE 75.ABCDE 76.ABCDE 77.ABCDE 78.ABCD 79.ABCDE 80.ABCDE 81.ABDE 82.ABCDE 83.ABCE 二、名词解释
1.尿频、尿急、尿痛合称膀胱刺激征。
2.由肾脏疾病引起,人体组织间隙过多液体积聚,而导致的组织肿胀。 3.尿蛋白超过150mg/d;尿蛋白定性阳性;
4.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且主要侵犯双肾肾小球的疾病。
5.指起病方式不同,病情迁延病变进展缓慢,最终将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的肾小球疾病。 6.由多种肾小球病引起的,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的一组综合征。 7.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肾功能缓慢减退,最终功能衰竭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三、填空题
1.24小时出入量 电解质 血气分析 腹围 2.蛋白尿 血尿 水肿 高血压 肾功能损害 3.+~+++ 1~3g 4.高 高 低 低
5.感染 血栓栓塞 急性肾衰竭 其他
6.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水肿 高脂血症 7.超过3.5g 少于30g/L
8.大肠埃希菌 上行感染 尿流不畅 9.≥105/ml 104~105/ml <104/ml 10.2000 细菌 炎性分泌物 11.食欲不振 贫血
12.肾贮备能力下降期 氮质血症期 肾衰竭期 尿毒症期 四、问答题
1.(1)预防感染指导: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如出现感染症状时,应及时治疗;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重体力劳动。
(2)生活指导:严格按照饮食计划进餐;能够劳逸结合;学会与疾病有关的家庭护理知识,如如何控制饮水量、自我监测血压等。
(3)怀孕指导:在血压和BUN正常时,可安全怀孕。如曾有高血压症,且BUN较高,应该避孕,必要时行人工流产。
(4)用药指导:掌握利尿药、降压药等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使用对
肾功能有害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等。
(5)心理指导:能明确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危害性,学会有效的调适方法,心境平和,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2.(1)优质蛋白质:高蛋白饮食可增加肾脏负担,对肾不利,故提倡正常量的优质(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摄入,按1g/(kg?d)供给。但当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
(2)热量供给要充足:热量不少于126~147kJ(30~35kcal)/(kg?d)。
(3)为减轻高脂血症,应少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动物油脂,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植物油及鱼油,以及富含饱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豆类等。 (4)水肿时低盐饮食,勿食腌制食品。
(5)注意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铁、钙)的补充。且应定期测定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以反映机体营养状态。
3.(1)知识宣教:病人及家属能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主要表现及治疗方法。
(2)生活指导: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正确清洁外阴部的方法,避免擦便纸污染尿道口,经常清洗外阴,女病人月经期间增加外阴清洗次数,以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日常多饮水,勤排尿,排尿彻底,不留残尿。
(3)预防指导:尽是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如必须使用,则严格无菌操作,并防止损伤;与性生活有关的尿感,于性交后即排尿,并按常用量服一次抗生素作预防; 有膀胱-输尿管反流者,养成“二次排尿”的习惯,即每一次排尿后数分钟再排尿一次。
4.(1)生活指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和重体力活动。严格遵从饮食治疗的原则,注意水钠的限制和蛋白质的合理摄入。
(2)预防指导: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皮肤痒时避免用力搔抓。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尽量避免妊娠。
(3)病情观察指导:准确记录每日的尿量、血压、体重。定期复查肾功能、血清电解质等。 (4)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较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5)透析指导:慢性肾衰竭病人应注意保护和有计划地使用血管,尽量保留前臂、肘等部位的大静脉,以备用于血透治疗。已行透析治疗的病人,血液透析者应注意保护好动-静脉瘘管,腹膜透析者保护好腹膜透析管道。
(6)心理指导:注重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积极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