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

样式也较多。一般的半穴居建筑平面呈方形或圆形;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表,有2-4根内柱,靠近门口处有火塘;墙体为木骨夹泥,屋顶也已经有多种样式了。从各地的文化聚落遗址看,仰韶文化的村落都有中心广场和供氏族集会的大房子,村落外围有壕沟;到了龙山文化中心广场已不复见,但是单体建筑的技术却有大提高,这是已开始用白灰涂抹地面和墙围,也已出现了夯土台基。在辽宁喀左东山嘴和建平与凌源交界的牛河梁还发现有用石块堆砌的方坛和圆坛。

南方由于气候潮湿,所以流行离地较高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多用四列平行的木桩柱作基础,在离地约1米的高度铺地板。从河姆渡的发现来看当时已经有了完善的隼卯结构。

第三节 陶器艺术

一、陶器的发明的意义、地域分布和总体类型

陶器和磨制石器一样,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是用泥土作为胚胎,用火低温烧制而成。所以,它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改变原材料性质的产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意义十分重大。

我国境内的陶器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从器物的质地、器型和工艺看,有明显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淮河、珠江流域不同的地域特征;从器物的装饰来划分可以分为彩陶、黑陶、素陶、印纹陶等类型。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中,最具的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二、彩陶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而成的。它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用具,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创造,是我们研究史前绘画的重要依据。

1、仰韶文化的彩陶

我国较早的成熟的彩陶文化当推分布在今天陕西、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左右),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其中以陕西西安半坡类型、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最为杰出。

彩陶的器形有平底钵、直口尖底瓶、卷沿线腹圈底(或小平底)盆等。纹样一般分布在口沿、内壁或外壁的上半部,图案多动物形象,最多见的是人面鱼

纹、写实鱼纹、鹿纹、人面纹和由鱼纹发展而来的三角纹、棱形纹、波折纹等。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彩陶盆、彩陶船形壶、彩绘五鱼纹盆、鹳鱼石斧彩陶缸、花瓣纹彩陶盆等。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西安半坡类型的代表,在半坡遗址出土了不止一件。人面鱼纹彩陶盆总体上人面鱼纹通常和大鱼纹或者网纹搭配,人面造型奇特,头顶尖状饰物,或口衔双鱼或耳饰双鱼,充满神秘意味。半坡类型彩陶的纹饰通常绘制在器物的内壁。

花瓣纹彩陶盆石仰韶文化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的代表。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器型的最大特点是曲腹形较多,绘制的部位多数集中在口沿和腹不外壁。除了鸟纹、蛙纹等动物纹以外,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以及由之演化而来的圆点、弧边三角、涡纹都是这是的流行的花纹,而且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

2、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是甘肃、青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首先发现于甘肃马家窑,按照不同地域和时间可以划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石岭下类型彩陶的绘彩部位多在器的口、颈、肩与上腹部位,纹样以几何图形图案最多,动物和人物次之。几何纹中一类为斜线、竖线或平行线,一类为斜方格、棋盘格和网纹,还有一类是叶状纹样,另外三角、锯齿、流苏也很常见。动物纹中以蛙纹和鸟纹为主。这些几何纹饰有的是从具有图腾性质的自然物形象演变而来,有的从物质生产的编织纹演变而来,总之是从实际的母题中来,有很浓的生活气息。

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纹盆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之一。以平涂的手法,描绘5人一组共3组手拉手的舞蹈者,头部正侧,两腿交叉,加上头饰和尾饰的摆向不同,形成了强烈的动感和韵律。 三、黑陶

黑陶是在陶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注入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炭渗入陶器形成乌黑如漆的效果。与彩陶相比黑陶在制作工艺上是大大进步了: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或较慢的轮盘旋转技术制胎,而黑陶则是用快速的轮盘旋转技术,胎料用纯泥或掺沙,因此质地精纯,有的器壁薄如蛋壳。

由于黑陶表面乌黑难以施彩,所以多以造型取胜,主要的装饰手段是所谓胚体装饰即镂刻、贴塑以及刻画弦纹等方法。镂刻是指花纹穿透胎体,弦纹则是在轮制陶胎时用尖状物接触器表以形成平行的线纹。

黑陶作为龙山文化(公元前3000年-2000年)的典型器物最早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且较多分布于山东境内。由于它的年代稍晚,与青铜器在造型上已经有接近的地方,出现了鼎、盘、碗、鬲、豆等型制,所以可以把它视为青铜器造型的先导。

第四节 玉器之美

(见本章第一节之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部分)

第五节 早期岩画

岩画是原始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我国古代岩画遗迹极为丰富,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都有岩画遗迹的发现。这些遗迹有的属于史前时代有的时间虽然较晚已到了商周时期甚至更晚,但因其地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性质上仍属原始社会遗迹。

著名的遗迹有分布内蒙古自治区的阴山岩画,用钝尖工具在岩面上凿刻出一些野生动物、狩猎、战争、舞蹈的图像和场面,形象古拙生动。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凿刻出一些带人面的植物纹样,将农作物拟人化,说明当时人已经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这可能与古代东夷族的一些原始宗教观念有关。

第三章 先秦美术

学习目标:主要从中国文明历史开端的角度,了解汉字的起源和结构特征,认识先秦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艺术特征,及其所呈现的社会意义。 一般了解:中国文明的起源;城市观念 学习重点:汉字艺术;商周青铜器艺术。

汉字艺术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汉字的起源;甲骨文的特征及其功用;青铜器铭文的特征及其功用。

商周青铜器艺术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青铜器的起源;青铜器的功用;青铜器器型和纹饰的特征及其演变过程;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先秦(夏、商、周)社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的一次飞跃。先秦文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作为政治中心的都城的出现,象征着国家形式的出现;2、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不仅体现了当时技术水平的高度,而且体现了了当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完善。3、文字的发明,开始了中国文字记载的新时代。

第二节 城市的观念

随着奴隶社会的产生,在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的基础上产生了保卫奴隶主的城堡,随之加进了商品交易的内容,即为城市。河南淮阳平粮台和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城址,前者距今约4300余年,后者距今约4000年,可能属于或相当于夏朝。已发掘的筑有城墙的商城有河南郑州和湖北黄陂盘龙城,它们都轮廓方正;盘龙城宫殿区在城内东北高亢处,轴线南对城门,显然已有了艺术上关于对位的考虑。西周的情况尚不清楚。春秋战国城址已发掘较多,较重要者如齐临淄、燕下都、赵邯郸等,它们都有城、郭之分,都有夯土城垣。城在郭的一角,为王宫所在,占据高地,在夯土高台上建造宫殿;郭内主要居住平民,城市外廓不十分规整,体现了法家提出的因地制宜的规划思想。据《考工记》的记述,当时还有一种严格规整对称,“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王城布局方式,反映了儒家的城市观念,但现尚未发现典型的例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