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中国瓷艺的巅峰
陶瓷工艺 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在唐、五代“南青(瓷)北白(瓷)”的基础上,受当时商品流通、城乡庶民生活及宫廷御用的推动,产量激增,质量提高,在花色品种和纹饰图案上也有所改进和创新,形成了自由奔放、简练潇洒的时代风格,并出现了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等五大名窑,而当时的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名窑也以其清新质朴的瓷器闻名于世。
宋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在于烧制成了定窑的白釉印花,耀州窑的青釉刻花和划花,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和白釉釉上划花,钧窑的乳光釉和焰红釉,景德镇窑的影青,龙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等。而黑釉的兔毫、油滴、玳瑁、剪纸漏花等新兴品种和装饰手法的出现,也标志着此一时期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它们相互争胜斗奇,异彩纷呈。宫廷御用瓷器多由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禹县八卦洞钧官窑和浙江杭州修内司官窑烧制进贡。这几处官窑的瓷器在青釉、乳光釉上有所创造,以醇厚典雅取胜,而有别于民窑的简朴清新。
第八章 元代美术
学习目标:主要从元代蒙汉文化冲突、汉文人生存及精神状态的角度,了解此时期文人画的艺术特征,认识文人画家的意境表现。
一般了解:蒙古和元帝国;元初的江南画坛;喇嘛教和其他宗教艺术。 重点掌握:元初的江南画坛;赵孟覜和书画一律;元中后期的文人画艺术。
赵孟覜和书画一律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赵孟覜书法和绘画的艺术特征;赵孟覜提出“书画一律”的意义。
元中后期的文人画艺术部分应注意的方面是:“元四家”的艺术风格;元代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蒙古和元帝国
13世纪初,蒙古族兴起于塞北,国势逐渐强盛,1234年灭金,取得金朝原有的华北之地,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元帝国。元代立国之初,蒙古族统治者在教育程度、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与中原士大夫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遂礼遇儒臣,重视汉文化,从儒家经典中学习治国之道。世祖忽必烈具有雄才大略,他大力招揽人才,广收“江南遗逸”,重用汉族儒臣,还命汉族士大夫对皇室成员及蒙古族大臣弟子进行汉文化教育。至仁宗和文宗朝(1312~1332),更进一步“亲儒重道”,礼遇文士,尤其喜好书画艺术。文宗建立奎章阁,任命画家、书画鉴藏家柯九思为鉴书博士,对内府所藏书画进行鉴别查定,故翰墨之盛以文宗时为最。
第二节 元初的江南画坛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在创作思想上继承北宋末年文同、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也有力地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蓬勃发展。
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以寻求新路。钱选善画青绿山水,师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赵伯驹,并融进文人画的笔意和气韵,具有一种生拙之趣。赵孟□的山水画,广泛吸收名家之长,强调书画同源,并将书法用笔引入绘画创作中,形成多种面貌。他早年学晋唐,多青绿设色,如《幼舆丘壑图》,空勾填色,不加皴点,格调古拙;46岁以后师法五代董源和北宋李成、郭熙,以水墨为主,有时将水墨与青绿画法有机结合,一扫南宋院体积习,发展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成就突出。高克恭变化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间,形成了浑穆秀润的独特风格,在元初与赵孟頫、钱选并驱。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湖州人,善画人物、花鸟和山水。代表作《花鸟图》。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一号虎林居士,钱塘人,工山水、人物、尤精花鸟。他的换鸟画面貌比较丰富,有的沿守黄筌传统,精致富丽,有的则拟徐熙,用笔疏放。代表作品有《山桃锦鸡图》。
第三节 赵孟覜和书画一律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湖州(今属浙江)人,宋宗室。信佛,与夫人管道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弟子。他精通音乐、文学,善于鉴赏,于书法、绘画方面的成就尤高。其书法,篆、籀、隶、真、行、草无不冠绝,人称“赵体”。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在山水、人物、花鸟等方面均卓有贡献,开创了元代新画风。其山水分前后两期。前期兼学唐、五代、北宋,如李思训、王维、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等,后期主要运化董源、李成画法,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由着色至淡墨,由繁密至单纯,有时甚至画出近于白描的山水图。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三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迹有《重江叠嶂图》卷、《鹊华秋色》卷,《秋郊饮马》卷。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
绘画上他主力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并系统地提出书画用笔相同的理论,开创了元代新画风,对后世书画艺术发展影响极大。
画论
1、关于诗书画关系
文人画到元代臻于完备,诗书画印合而为一,这是元代绘画的一大贡献。元代诗人杨维桢在《东维子集》中借评苏轼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东坡以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盖诗者心声,画者心画,二者同体也。”又说:“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 2、关于“遣兴抒怀”和“墨戏”
元代文人画代表人物倪瓒说:“余之竹,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余之竹聊以写心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3、画史、画论
《图绘宝鉴》,夏文彦编著,5卷。以《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画继》等为本,加以《宣和画谱》、《南渡七朝画史》,以及齐、梁、魏、陈、唐、宋以来诸家画录,和传记杂说百氏之书,搜潜剔秘,广为网罗,结合所藏,辑集而成。此书可视为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简编。
《画鉴》又名《古今画鉴》、《画吟》,1卷,汤垕著。书中论述分为吴画、晋画、六朝画、唐画、五代画、宋画、金画、元画等,元画仅列龚开、陈琳,外国有高昌,高丽。评论各家画迹,列举笔墨特点,辨别真伪,大体类宋代米芾《画史》。
《写山水诀》是黄公望的山水画理论著作,取语录形式,每条论述一个问题,言简意赅。大体可分为画理、画法两大类。
第四节 元中后期的文人画艺术
元代后期文人画家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以水墨或浅降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此时文人画与工匠画有了更明显的分野。花鸟画夜向水墨方向发展,梅、兰、竹、石为主要题材,出现了李衍、管道升、柯九思、顾安、王冕等历代画家。
1、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