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二十位大家书法 - 图文

小编补撰:李世民在书法艺术上造诣颇深。他在其书法艺术实践中还总结出自己的理论,主张“虚拳直腕,指实掌虚”;他在《论书》中写道:“吾临古人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由于李世民喜欢王羲之的墨宝,又师事唐代名书法家虞世南,故太宗书法遒劲雄奇,有一种飞逸自然的神韵,独成一格,深得王、虞的精髓。《晋祠铭》碑拓尤为珍贵,其书法遒劲有力,神气浑沦,变化多端。其中“之”字就有38个写法,千姿百态,形体各异;笔势流逸洒脱,加之刻工精细,笔锋尽见,保存了原书的神韵。飞白体九字,确乎笔走龙蛇,骨骼雄奇,气势宏大,结字用笔正是《书小隶》所谓的“隶书飞白”,隶书的笔法,用飞白写成,又有奇妙的变化,有飞仙鹤舞之态,显示出唐太宗李世民在书法上的较高造诣。清人齐羽中评论:“其书气象涵盖,骨格雄奇盖俨然开创规模也。其书结字用笔,颇似怀仁圣教序”(三晋见闻录)。 6、文人书法理想创立者——唐代书法家兼理论家张怀瓘

演习书法的人都绕不过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孙过庭《书谱》和张怀瓘《书断》等著作。

张怀瓘(生卒年不详),唐代开元时书法家、书法评论家。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曾任鄂州司马、翰林院供奉,右率府兵曹参军。工书,善真、行、小篆、八分书。高自矜饰,谓真、行可比虞、褚,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著有《书断》、《评书药石论》、《书诂》、《书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等。《书断》是张怀瓘书论的代表作,分为上、中、下三卷,计三万余言。主要阐述了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以及书法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用。

《论用笔十法》【唐朝】张怀瓘

小编补撰:张怀瓘和孙过庭一样,他也是唐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中国书法理论的奠基性人物。张怀瓘在更广阔的艺术理论视野背景下对书法艺术进行了探讨和阐释。他认为,书法和文学一样,是可以“化育天下”的“不朽盛事”。张怀瓘从艺术哲学高度对书法艺术的本源、人生价值、社会意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同时从技术、审美标准、历史评价标准等多维度,提出了相应的理论,编织了气势恢宏的理论自成体系,极富思辨性。在整个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可以说超越前人。因此学书法的人,不读张怀瓘书论,就不能说已经理解了中国文人的书法理想的精髓。

7、狂放不羁有章法——唐朝狂草大家张旭

草书发展到唐代,又有了飞跃发展。草书的字形进一步被打开,草书中汉字传递功能性被消减,书法的抒情性和韵律感得到进一步加强。一种与音乐相类似的通过汉字书写表现情感的纯艺术——“狂草”由此诞生。推动草书艺术走峰巅的,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奇人——狂草大家张旭。

小编补撰: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肚痛帖》【唐朝】张旭

《肚痛帖》:单刻帖。无款。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彩飘逸。全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气韵生成。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