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复习题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答案要点: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 答案要点:

(1)材料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有:

①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材料中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②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客观的,材料中华佗正是看到了病症和病因之间的联系,成功地寻找到治疗的方法,药到病除。

③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华佗针对症下药正是对二者病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结果。

④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材料中,两个患者的病症都是有各自的原因引起的,华佗正是认识到了其病因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深刻的启示。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

5

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章:认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明( )

A、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B.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C、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D.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产生和发展 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效果 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4、. “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是越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 )

A.自由是必然的根据 B.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 C.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D.必然是自由的限度

5、承认我们一切知识具有相对性,就会( )

A陷入诡辩论 B导致怀疑主义 C防止相对主义 D防止绝对主义

6、“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8、、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的是( ) A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B人们对每一件事都要细心观察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认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9、、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是( )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C坚持用辨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10、认识的本质在于( )

A能动的反映 B自主选择 C科学评价 D主观创造

1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 A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B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它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D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1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

6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答案:

1、C 2、D 3、C 4、C 5、D 6、D 7、D 8、A 9、B 10、A 11、D 12、B 二、多项选择题

1、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的主要原因( )

A人们总要追求新知识 B人们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C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D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价值具有的特性( )

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 4、“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我主义的观点D反理性主义的观点

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6、.“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大有用处,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这段话的观点说明( )

A经过实践检验的就是真理 B有用的就是真理

C符合客观规律的是真理 D能为我主观需要服务的是真理 7、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 ( )

A相对真理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 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答案:

1、BD 2、BD 3、ABCD 4、ACD 5、ABD 6、BD 7、BCD 三、简述题

1、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统一。 2、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四、分析题

1、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 \镇水 \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 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7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答案要点:

(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4分)

(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的思维定式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实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3分)(注:如果考生从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言之有理并举例得当,可酌情给分,不超过4分。)

2、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突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 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 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 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憾。

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 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 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 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 病的人。(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3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分)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4分) 答案要点: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 换位思考反映了对立面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分)(注:考生从其 中任一角度回答均可得分)

(2)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类一切活动在本 质上都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既要“看病”,更要“看人”(3分) (3)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4分)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