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全主题家长会校长发言稿

2014年安全主题家长会校长发言稿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向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会议的各位家长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我们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明天。

可以说,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大家的到来使咱们的学校蓬荜生辉, 让老师们感受到你们对孩子的关心及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各项工作才开展得红红火火,在此,我真诚地对各位家长道一声:“谢谢”!今天的家长会中心话题主要是“安全”,重点和家长朋友们谈谈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正确对待子女考试分数的问题。

今天的家长会共分两个阶段,首先由我就上述两个话题谈谈我的建议,然后,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家长到本班教室,就近期学生的学习、在校表现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各位家长交流。

一、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也更科学,从孕期开始就注重营养。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们吃好的穿好的,甚至出现了很多小神童,十几岁上大学,但是都半途辍学或学习平平。这是因为大家只重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家长们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一)爱与适当的爱

首先,父母要给孩子充足的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支持等。父母对幼儿的爱是心理健康中最宝贵的营养素。只有沐浴在爱的甘林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各种环境,学会与别人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然而,独生子女的增多让很多爷爷奶奶对孩子有了过多的“爱”。由于娇惯,让孩子养成任性、依赖、自私的坏习惯。时下流行赏识教育,有的父母走向了极端,“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已毫无意义,一味的夸奖致使孩子耐挫能力减弱。所以,适当的爱才能让孩子有充足的自信。

(二)环境改变人生

现在住在高楼大厦中,门挨门住得近了,话少了心远了,也没有象祖辈们一样兄长们的嬉闹了。大家应带孩子走出去,寻找伙伴度过快乐童年。学习“孟母三迁”的精神,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流,融入社会。

(三)沟通最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多家长想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但无意中流露出的传统角色,会在与孩子进行沟通中造成障碍。比如有的家长以“指挥者”自居,他们在与孩子交谈时总是带有命令的口气;有些父母则像个“说教者”,喜欢唠叨,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有些家长觉得自己比孩子聪明,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样的态度也容易让孩子反感;有些父母则是批评者,他们的言语中常带有嘲笑、讽刺,或给孩子贴标签。试想,如果父母都用以上态度与孩子交谈,怎么可能得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呢?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察、了解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

2.尊重、理解孩子,孩子向你敞开心扉,倾诉其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痛苦时,一定要表达你的同情和理解。即使你对其某些做法和想法持否定态度,也不要马上加以否定、教训。要谨记你现在的态度决定孩子下一次是否还向你表露心声。

3.父母也要向孩子敞开心扉,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和信赖,让孩子觉得你更亲近。比如当孩子问:“爸爸,你为什么不高兴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你应该考虑一下是否谈一谈、谈多少、怎么谈。如果你搪塞地说“没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很随便地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这就意味着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日后也就没有理由抱怨孩子不关心父母。

4.养成与孩子交流的习惯。如果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家长就有意识地培养与孩子间的一种和谐的交流关系,那么亲子交流的大门就会敞开。反之,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这扇大门就有可能永远关闭。

5.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从小就视父母为崇拜信服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懂得越来越多,可是这还不能满足家长的期望,家长总觉得孩子成长得慢,或者不如邻居家的孩子,总是希望从孩子那里听到比其他孩子出色的话语,对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或者大人认为违反常识的问题不屑一顾,尤其对孩子的烦恼不给予分析,孩子困惑的时候不能得到父母的及时帮助,消极心理得不到化解,就会爆发。实际上有时孩子就是需要发泄一下,并不需要父母的教训和忠告,把心里话说出来就痛快了。

6.虚心向孩子学习、学会向孩子道歉,家长希望孩子超过自己,就不能总用自己的思维去约束孩子。当大人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能对孩子说声“对不起,我错怪你了”,孩子会非常感动的。如果家长老是放不下架子,觉得自己是大人,孩子反而更瞧不起你,当孩子有错误的时候也会像大人一样坚持不放的。

7.注意沟通的具体方法。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父母说的话孩子听了,就是沟通。父母由于他们成长时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是贫乏的。比如有个孩子抱怨自己的母亲一天就和自己说6句话:第一句是“快点儿,要不上学就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儿,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儿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学习”,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儿”,第六句是“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急着看电视”。这样日复一日地说,作为孩子自然而然地会感到厌烦。

和孩子沟通时,家长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说,比如“你有什么看法呢”,这种提问方式能使谈话继续,从而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比如将“你就这么不爱学习吗”改成“你觉得在学习上哪个地方最让你困惑”会更好一些。

另外,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做到具体,避免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用这样的语言对现在孩子进行教育是无效的,因为这种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还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问题,从而促进沟通的效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家长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从自己的位置来估计孩子的想法和情感,动不动就跟孩子说“我像你这么大时怎样怎样”、“我要是你就不会如何如何”,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厌烦。

在与孩子的沟通上,家长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如孩子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循循善诱;孩子过生日,可在生日蛋糕上插一面小旗,写着“孩子我爱你”,容易增加情趣。

总之,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把平等、沟通、关爱融合在一起,不光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而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

二、家长正确看待子女的学习表现 (一)不能不看学习表现。

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分儿、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可见,学习好坏对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甚至学生将学习成绩等同于自己的生命。对于家长来说,一旦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学校的大门,那么做家长的就不能不看孩子的学习表现。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情况呢,从中能看出什么?我想从三个层面来说。

1.从孩子平时的学习表现看孩子掌握知识的总体情况,分析个体在群体中的发展状态。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看到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背诵、默写、单元测验等测试,中高年级每天都有适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或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从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调整教师教学的设计方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家长拿到老师批阅的作业后,应该和自己的子女一起逐项逐条进行分析,特别要记录发生错误的题型,从而可以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是强项,哪些方面是弱项并设计出统计图表,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孩子在学科知识掌握上的总体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同时我们可以将自己孩子的作业情况与本班级整体情况进行比照,就可以明显看出孩子的整体状况。长期这样记录比照,有利于综合评价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了解作业评价的常规知识,做到既不盲目高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不一味地灰心丧气,更不能自暴自弃,逐渐使自己的家庭教育走上科学的道路。

2.从孩子平时的学习表现看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孩子的学习品质。 我们应该承认人是有差异的,从孩子平时的变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各个孩子智力水平的差异,这正如人的十个手指各有长短一样。但是智力只是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高智商的人就一定能在作业中有好的表现吗?未必。但反过来每次表现好的人,他(她)的智力水平一定是高于正常水平的。常有家长说,看你脑子好的,为什么作业老是出错呢?也有家长说,看你平时不怎么样,每天的作业正确率还是蛮高的啊。因此,我们从作业中不仅看出智力水平,更可以看出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比如,我们常听家长说,这个孩子就是粗心,明明是36,他却抄成63,也有的在作业时丢题,就是没有发现题目,白白被扣分。这样的例子就是证明孩子确实存在粗心的现象,这就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但不能将孩子的不好表现都归结为这个孩子就是粗心,有时不是粗心,而是实实在在的不会。这要区别对待。掌握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正确评估孩子的学习情况了。

3.从学习表现看孩子的兴趣爱好,分析孩子学习的发展走向。

作业正确率怎能看出孩子的兴趣爱好呢?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各学科作业正确率都很高;有的孩子不均衡,数学学得好,语文稍逊色一些;有的英语是强项,语数两门学科都不太理想等等,其实这种情况在潜意识中学生就对某些学科有偏好的现象,这当然与学生的性格有关,比如内向型的孩子一般喜欢社会学科,喜欢听教师讲解,满足于教师的讲授,而思维活跃的学生喜欢自然科学,常常喜欢提问,喜欢跳跃性的听讲,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和书本的知识。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这一点,在调控孩子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兴趣特长,这可能就是孩子未来发展与就业的渠道。

(二)不能只看学习表现。

我们说家长不能不看孩子的学习表现,却不能说只看学习好坏,如果一味地只看学习好坏那是很危险的,我想也有这样三个方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