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的“源”与“流”的关系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关系 44、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
A.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 C.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 45、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6、教条主义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类似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47、真理就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48、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49、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50、有人认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理论,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1、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 )
A.唯物论 B.辩论论 C.二元论 D.诡辩论 52、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53、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理具有(A.社会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有用性 54、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55、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 )
37
)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 56、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 )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5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16世纪末,伽里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件事说明( ) A.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58、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59、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是( )
A.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之一 B.唯心主义特有的思维方法之一 C.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的思维方法 D.辩正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 60、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
A.分析方法 B.综合方法 C.归纳方法 D.演绎方法
61、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是( A.分析方法 B.综合方法 C.归纳方法 D .演绎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62、唯心主义认识论( )
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C.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 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E、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
63、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
A.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B.揭示了认识的总规律 C.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创立了彻底的可知论 E.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
6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 ) A.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 B.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 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D.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 E.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8
)65、旧唯物主义带有形而上学性,它的认识论是( )
A.不可知论 B.可知论 C.先验论 D.反映论 E.不深刻的和不彻底的 66、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观点是( ) A.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E.实践与理论是相互决定的
67、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
A.客观性 B.阶级性 C.革命性 D.能动性 E.社会历史性 68、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A. 生产活动 B. 阶级斗争 C. 科学技术活动 D. 文艺活动 E. 日常生活 69、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警察追捕罪犯 E.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70、科学实验是( )
A.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B.运用实践手段,把认识对象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探索的活动
C.暂时撇开认识对象的复杂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D.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的活动 E.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性活动
7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73 、人们可以从书本中,从别人那里获得大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不能说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这种说法违背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基本论点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基本论点 D.间接经验同样以实践为基础的观点 E.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74、认识的主体是( )
A. 一切事物 B.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D.具有自然属性、思维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 E.包括个人和集体 75、认识的主体包括( )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 E.社会主体
39
76、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
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E.创造性 77、认识主体的特点是( )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创造性 D.实践性 E.社会性 78、认识的客体就是( )
A. 客观事物 B. 物质 C. 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 D.一定历史条件下认识的对象 E.世界上一部分对象化的事物 79、认识的客体包括( )
A. 一切客观外部世界 B.对象化的自然界 C.人类社会生活 D.人类的精神产品E.人类历史 80、认识的客体具有哪些基本属性( )
A. 主观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E. 上升性 8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E.认识和实践互相决定
82、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客观事物认识的对象 B.世界的可知性 C.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 E.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
83、社会劳动在人类认识发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表现在( ) A.社会劳动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人类认识活动的必要性 B.社会劳动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人类认识活动的可能性
C.社会劳动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认识器官的进化 D.社会劳动促进了人类的社会交往 E.社会劳动促进了人类语言的产生
8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85、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
A.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 B.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E.从摹写到创造的过程
8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绝对对立的
87、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有( ) A.概念 B.感觉 C.知觉 D.推理 E.表象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