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周末作业12

④夏天,庄稼恣意生长,整个田野,翻滚着生命的旺盛,庄稼的味道,热烈生动,扑面而来。里面既有高粱火红的青涩味儿,也有嫩玉米羞涩的甜丝味儿,更有饱满的大豆散发淡淡的豆腥味儿。所有的一切,混合成了一股生长着的浓烈的庄稼味儿。行走田间,风就会捧起庄稼的青涩味儿,往你的鼻孔里送,这是春季粪肥的力量和老农的精心哺育发挥了作用,庄稼排行站在地里,潇潇洒洒,汲取地气,慢慢积蓄着力气,等待秋后变化为五谷的香气,润泽人间。所以,夏天的村庄,庄稼狂舞、青涩味浓。

⑤秋天到了,天高云淡,自有秋的独特味道飘散开来。民以食为天,这个季节,正是晒大酱的好时候,把发霉的馒头扔入盆中,加上盐,就可以放在墙头,不管不问,任意晾晒了。民间的经验无比珍贵,比方说,这大酱须得凌晨端出,让朝露滋润,方才味道鲜美。果真,奶奶做的大酱,就比邻居家晚辈做的味道好。如果你在秋季的乡村走一遭,焦干喷香的庄稼秸秆在街道两旁,金黄的玉米在平楼顶上咧嘴而笑,各户晒在墙上的大酱,散发出阵阵酱香味。天上的云彩少而静,白云悠然游走,恰似乡人的慢生活,活出生活的韵致,活出生活的精彩。被大酱味包围着的乡村,是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田园。

⑥冬天到了,乡村也开始猫冬,放在土窖里的地瓜被取上来,丢在大铁锅里,炖上半个时辰,就有甜丝丝的地瓜香味顺锅沿飘出来,这个,得配上腌渍的老咸菜,才能吃得喷香。那老咸菜,用五香调料,一层菜,一层粗盐,码好腌上一个冬天,就是绝好的下饭菜。所以,咸菜那种奇异的味道,代表了冬天乡村真正的味道。冬之暖阳照耀着,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墙根处,手捧大海碗,夹一筷子老咸菜,喝着冒着热气的地瓜稀饭,这是冬天乡村的味道,是地瓜稀粥老咸菜的农家乐生活的味道。

⑦乡村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它是一种情思,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想起来就让人流泪、让人唏嘘不已的情愫,更是在心灵疲惫或麻木时,一种温暖、慰藉心灵的感觉。不过这乡村的味道啊,现在正离我们远去,逐渐愈行愈远。(选自《思维与智慧》) 19.上文被转载时,相关报刊编辑对其标题做了调整,改为“乡村的味道”。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调整吗?(2分)

20.从全文看,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3分)

21.作者笔下的乡村四季各有什么标志性的“味道”?请分别用简洁语言进行概括。(4分)

22.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周围的养蜂人总愿跋山涉水,赶来这个小山村让蜜蜂采蜜。 .

(2)金黄的玉米在平楼顶上咧嘴而笑,各户晒在墙上的大酱,散发出阵阵酱香味。 ....

23.探究文章结尾段落,说说上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5

城南校区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周末作业12)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始于足下(2)天接云涛连晓雾(3)润物细无声(4)匹夫不可夺志也。(5)两鬓苍苍十指黑(6)天山共色(7)教然后知困。(8)独怆然而涕下!(9)殷勤谢红叶 好去到人间

2. d iàn 稚(2)(2分)契-锲 徇-绚(3)(2分)示例:等待,让你轻浮的脚步变得沉稳3. B 4. C 5. D

6. (1)甫志高、江姐。 (2)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革命者在狱中坚持斗争坚韧不拔,就像红色的石头一样。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任务与产生红岩精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它仍然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决抵制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 7. ⑴大多数学生将“绯闻”中“绯”读为“fěi”,并且认为“绯”是多音字。 ⑵①受多数人和媒体误读的影响。②受“诽”词义和读音的影响。

⑶①注意语文学习的课内外结合、书本与实践缬合。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语文素养。

⑷③“收看”后加“收听”。④“判”后加“赔”或“罚”。 二、阅读与理解(55分)

(一)8. “满地风霜”点出“菊”生长环境之恶劣(1分),反衬“菊”不畏严寒、“绽金”傲放品性之可贵(1分)。

9. “此心”指亲近自然之趣(1分)、淡泊名利的旷达(1分)和率性而为的自适(1分)。(意近即可) (二)(17分)

10.(1)同“慧”,聪明(2)背(3)浸湿,沾湿(4)这(座)11. C

12.(1)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关键词“曾不”“其如………何”翻译不准确不得分)(2)鹦鹉想,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居住的地方,就离开了。(关键词“念”“去”翻译不准确不得分)

13.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2分) 应知恩图报(2分) 14.增添故事的浪漫色彩,对故事主人公起烘托作用。 【乙文参考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别的山上栖息,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很喜欢它。鹦鹉想:这座山虽然让它快乐,但不是它长久居住的地方,就离开了。过了几个月后,山中着火了。鹦鹉远远望见,就飞进水中沾湿了自己的羽毛,飞过去洒水。天神说道:“你虽然是一片好心,但这又哪里足够?”鹦鹉答道:“虽然我知道区区几滴水不能救火,但是我曾经在这座山住过,山上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我们都亲如兄弟,我不忍心看着他们被火烧死啊!”天神赞扬鹦鹉的义气,立即帮它把火扑灭了。

(三)15.(3分)知足就是幸福。(或: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16.(4分)第③段列举云南小学生的例子,从正面论述“知足就是幸福”(2分);第④段列举某大学生例子,从反面论述“不知足,不会幸福”(2分)。

17.(4分)首先提出观点“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1分),接着从反面论

6

述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1分),然后援引古人名言“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作为道理论证(1分),最后论述人应“知足”“知止”的原因(1分)。

18.(3分)不同意(1分)。第⑦段补充论述“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1分),使全文关于“知足就是幸福”的论证更为辨证而全面(1分)。(如果持“同意”观点,并适度阐述理由,给1分) (四)19.(2分)“乡村的味道”这一标题更契合文意:从内容角度看,文章主体部分主要写乡村四季的味道(1分);从主旨角度看,作者的情愫借助对乡村美好东西(乡村的味道)的怀想得以表达(1分)。

20.(3分)再现记忆中童年故乡的美好场景(1分),揭示其给“我”的温暖感受(1分),引出下文有关故乡四季味道的描写(1分)。

21.(4分)春天:甜香味(1分);夏天:庄稼味(青涩味)(1分);秋天:酱香味(1分);冬天:咸菜味(1分)。

22.(6分,每小题各3分)(1)“愿”意指心甘情愿(1分),突出小山村对周围养蜂人吸引力之大(2分)。(2)“咧嘴而笑”运用拟人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玉米成熟之态(1分),彰显出一份丰收的喜悦(1分)。

23.(4分)表达对记忆中故乡(乡村)美好生活的追思、感怀与热爱(2分),抒发因这份美好渐行渐远而生的怅惘(2分)。

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