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国家将谋求建立“国家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网站”,各地区、各学校要谋求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为学生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再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 1、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2、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此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是被积极提倡的。

3、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价”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具体而言,要设立研究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等),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三)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教育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学校的管理与对学校工作的指导结合起来,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手段和组织区域性的、校际的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切实地、创造性地落实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要求。

II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各省市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

(一)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都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结合开展。

2、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各小学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力图以综合主题的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或由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统摄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亦可从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

3、坚持生活性及现实指向性原则,重视体验和探究那些来自小学生现实生活并对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及课题。

4、根据学校及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

5、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