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若2:3< n(H2S):n(O2)<2:1,发生反应①②,硫化氢、氧气全部反应,剩余气体为二氧化硫,n(SO2)=25mL;则根据反应②2H2S+3O2═2SO2+2H2O可知,n(O2)=3/2n(SO2)= 25mL×1.5=37.5 mL;n(H2S)=n(SO2)=25mL;根据题意可知,H2S与O2混合气体共100mL,所以发生反应①2H2S+O2═2S↓+2H2O的H2S与O2的总体积为100mL-25mL-37.5 mL=37.5mL,n(O2)= 1/3×37.5 mL=12.5mL,n(H2S)=2/3×37.5mL,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H2S)= 25mL+12.5mL=37.5mL,n(O2)=37.5 mL+12.5mL=50mL;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只有D选项不可能; 故答案选D。 5.A 【解析】 【详解】
A项,FeCl2溶液中含Fe2+,NH4SCN用于检验Fe3+,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红色,A项错误;
B项,KAl(SO4)2·12H2O溶于水电离出的Al3+水解形成Al(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OH)3(胶体)+3H+,B项正确;
C项,实验室可用NH4Cl和Ca(OH)2混合共热制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
Al
Δ2
CaCl2+2NH3↑+2H2O,C项正确;
D项,Cu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CuCl2和Fe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FeCl3=CuCl2+2FeCl2,D项正确;答案选A。 6.A 【解析】 【详解】
A. Na2CO3 能与Ca( 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HCO3也能与Ca(OH)2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故不能用Ca(OH)2溶液检验NaHCO3固体中是否含Na2CO3,可以用CaCl2溶液检验,故A选; B.检验氯离子,需要硝酸、硝酸银,则向少量燃尽火柴头的浸泡液中滴加足量稀HNO3、AgNO3可检验,故B不选;
C.乙酸与饱和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故C不选; D.只有催化剂不同,可探究FeCl3溶液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D不选; 答案选A。 7.B 【解析】
A.二氧化硫与氧气转化成三氧化硫,这个过程放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目的是将放出的热量用来预热没反应的二氧化硫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循环利用能量,A正确;B. ,SO2的催化氧化不采用高压,是因为压强对SO2转化率无影响,B错误;C. 在400-500℃下,正方向进行的程度比较大,而且催化剂的活性比
较高,C正确;D. 催化剂钒触媒(V2O5)能加快二氧化硫氧化速率,D正确。故选择B。 8.A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装置可确定为电解池,右边电极H原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左边电极为阳极,阳极室反应为6Cl﹣-6e﹣=3Cl2↑、CO(NH2)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2+3Cl2+H2O=N2+CO2+6HCl,
﹣
,电子从负极流向阴极、阳极流向正极;
【详解】
A.通过以上分析知,B为电源的负极,A错误;
B.电解过程中,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所以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升高,B正确;
C.电子从负极流向阴极、阳极流向正极,所以电子移动的方向是B→右侧惰性电极、左侧惰性电极→A,C正确;
D.通过以上分析知,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Cl﹣﹣2e﹣=Cl2↑、CO(NH2)2+3Cl2+H2O=N2+CO2+6HCl,D正确; 答案为A。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催化剂能明显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且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发生变化,这并不意味着催化剂不参加反应过程,实际催化剂参与了反应过程,改变了反应的路径,从而起到改变反应快慢的作用,故A错误; B. 醇和酸反应后的产物是不是酯取决于酸是有机酸还是无机酸,如果是醇和有机酸反应,则生成的为酯,如果是醇和无机酸反应,则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如乙醇和HBr反应则生成溴乙烷,故B正确; C. 卤代烃水解后的产物除了是醇,还可能是酚,即卤代烃发生水解后生成的是醇还是酚,取决于?X是连在链烃基上还是直接连在苯环上,故C错误;
D. 醇可以分子内脱水,也可以分子间脱水,如果是分子内脱水,则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如果是分子间脱水,则发生的是取代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B。 10.B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溶液的不断稀释,Ⅰ的pH大于Ⅱ的pH,则表明Ⅰ的n(H+)小于Ⅱ的n(H+),从而表
﹣
﹣
明lg
V=0时,Ⅰ对应的酸电离程度大,Ⅰ为HCOOH,Ⅱ为CH3COOH;pH=3时,二者电离产生的c(H+)V0相等,由于HCOOH的电离常数大于CH3COOH,所以CH3COOH的起始浓度大。 【详解】
A.在c点,溶液的pH大,则酸电离出的c(H+)小,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小,所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A正确;
B.相同体积a点的两溶液,CH3COOH的物质的量比HCOOH大,分别与NaOH恰好中和后,消耗的NaOH体积大,所以CH3COOH溶液中n(Na+)大,B错误;
c(HA)?c(OH-)C.对于HCOOH来说,从c点到d点,温度不变,溶液中=Ka(HCOOH)不变,C正确;
c(A-)D.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可看成是纯水,所以它们的c(H+)相等,D正确; 故选B。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合成氨为可逆反应,氮气和氢气在反应过程中有消耗和生成,故转化过程中有非极性键断裂与形成,A项正确;
B.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B项正确;
C.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焓变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系,C项错误; D. 合成氨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能提高原料转化率,D项正确; 答案选C。 12.B 【解析】 【分析】
主族元素M、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M为O元素;X、Z为金属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1、2、3,当X最外层电子数为1时,Z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1、2、3,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2-1-1=10、12-1-2=9、12-1-3=8,都不可能,所以X、Z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2、3,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2-2-3=7,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及都是主族元素可知,X为Al、Y为Cl、Z为Ca元素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M为O,X为Al,Y为Cl,Z为Ca元素。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X<M<Y,故A正确;
B.O、Ca形成的过氧化钙中含有O-O共价键,故B错误; C.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故C正确; 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氧化铝获得金属铝,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难点:通过讨论推断X、Y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及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 13.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以推断出元素X、Y、Z、W分别为H、O、Na、S。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W(S)<Y(O),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S<H2O,选项A错误;
B. Y和Z可形成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Na2O2,选项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Cl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HClO4是该周期中最强的酸,选项C错误;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Z)>r(W)>r(Y),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原理,n(H+)+n(NH4+)=n(OH-)+n(NO3-),溶液呈中性,即n(H+)=n(OH-),即有n(NH4+)=n(NO3-)=1mol,即铵根离子为NA个,故A正确;
B. 1.7g双氧水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而双氧水分子中含18个电子,故0.05mol双氧水中含有的电子为0.9NA个,故B错误;
C. 标况下戊烷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C错误;
D. 由于钠反应后变为+1价,故1mol钠反应后转移电子为NA个,与产物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5.D 【解析】 【详解】
A.由于芳纶纤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分子之间氢键的存在,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物质更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