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20届海南省三亚市达标名校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详解】

A.有机物为CH3CH(CH3)CH3,为2-甲基丙烷,选项A正确; B.由图可知该模型为球棍模型,选项B正确;

C.为烷烃,每个碳原子都与其它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选项C错误; D.烷烃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迁移能力的考查,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为CH3CH(CH3)CH3,为2-甲基丙烷,结合烷烃的结构和性质解答该题。

7.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数字化实验装置,研究常温下,向1L0.1mol/LH2A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NaOH溶液时的pH变化情况,并绘制出溶液中含A元素的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H=4.0时,图中n(HA-)约为0.0091mol

B.0.1mol/LNaHA溶液中存在c(A2-)+c(HA-)+c(H2A)=0.1mol/L

C.该实验应将左边的酸式滴定管换成右边碱式滴定管并加酚酞作指示剂 D.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与Na2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3.0 【答案】A 【解析】 【分析】

A.pH=3时A2?、HA?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所以二者的浓度相等,则Ka2=

c?A2???c(H+)c(HA?)=c(H+)=

c(A2?)n(A2?)0.001mol/L,pH=4时该酸的第二步电离常数不变,由同一溶液中且原溶液中n(HA?)?=?,

c?HA?n?HA?+n(A2?)=0.1mol,据此计算n(HA?);

B.该二元酸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所以NaHA溶液中不存在H2A; C.根据图知,滴定终点时溶液呈酸性;

D.pH=3时,溶液中不存在H2A,说明该酸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则NaHA只电离不水解,Na2A能水解,且c(A2?)=c(HA?)。 【详解】

A.pH=3时A2?、HA?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所以二者的浓度相等,则Ka2=

c?A2???c(H+)c(HA?)+

=c(H)=

c(A2?)n(A2?)0.001mol/L,pH=4时该酸的第二步电离常数不变,由同一溶液中且原溶液中n(HA?)?=?,

c?HA?n?HA?Ka2=+n(A2?)=0.1mol,

c?A2???c(H+)c(HA?)n(A2?)n(A2?)+

n(HA?)=?×c(H)=?×0.0001mol/L=0.001mol/L,

n?HA?n?HA?约为0.0091mol,故A正确;

B.该二元酸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所以NaHA只能电离不能水解,则溶液中不存在H2A,根据物料守恒得c(A2?)+c(HA?)=0.1mol/L,故B错误;

C.根据图知,滴定终点时溶液呈酸性,应该选取甲基橙作指示剂,故C错误;

D.pH=3时,溶液中不存在H2A,说明该酸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则NaHA只电离不水解,Na2A能水解,且c(A2?)=c(H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A与Na2A溶液等体积混合,因为电离、水解程度不同导致c(A2?)、c(HA?)不一定相等,则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3,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

正确判断该二元酸“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溶质及其浓度无关。

8.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①K、ClO、NO3、S2

②K+、Fe2+、I-、SO42- ③Na+、Cl-、NO3-、SO42-

++--

④Na、Ca2、Cl、HCO3

⑤K、Ba2、Cl、NO3 A.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详解】

①在酸性环境下S2-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②在碱性环境下Fe2+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③Na+、Cl-、NO3-、SO42-在酸性、碱性环境下均能大量共存,正确; ④HCO3-在酸性、碱性环境下均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13

++--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mol·L-1的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据此分析。

⑤K、Ba2、Cl、NO3在酸性、碱性环境下均能大量共存,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隐含条件为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除此以外,能与铝粉反应放出氢气的环境也是可能为酸性或者碱性;离子能够发生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是常考点,需要正确++--

快速判断。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 A.NaH中氢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

C.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8O D.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NaH中氢离子H-,得到1个电子,因此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故A正确;

B.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为:,故B错误;

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质量数为10+8 =18的氧原子:188O,故C正确; D. 次氯酸中氧共用两对电子,因此在中间,其结构式:H—O—C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

比例模型、球棍模型,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分子式、最简式一定要分清。

10.在微生物作用下电解有机废水(含CH3COOH),可获得清洁能源H2其原理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通电后,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右移动,最终右侧溶液pH减小 B.电源A极为负极

C.通电后,若有22.4LH2生成,则转移0.2mol电子

D.与电源A极相连的惰性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H3COOH-8e-+2H2O=CO2↑+8H+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通电后,左侧生成H+,右侧H+放电生成氢气,所以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右移动,相当于稀硫酸中H+不参加反应,所以氢离子浓度不变,溶液的pH不变,A错误;

A.连接B电极的电极上生成氢气,说明该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则该电极为电解池阴极,所以B电极为负极,A电极为正极,B错误;

C.右侧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根据氢气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知,若有0.1molH2生成,则转移0.2mol电子,但不确定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因此不能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也就不能确定电子转移数目,C错误;

D.与电源A极相连的惰性电极为阳极,阳极上乙酸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H3COOH-8e-+H2O=2CO2↑+8H+,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1.在恒温条件下,向盛有食盐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NO2、0.2molNO和0.1molCl2,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①2NO2(g)+NaCl(s)②2NO(g)+Cl2(g)

NaNO3(s)+ClNO(g) △H1<0平衡常数K1 2ClNO(g) △H2<0 平衡常数K2

10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体系的压强减少20%,10分钟内用ClN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lNO)=7.5×10-3mol/(L?mi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 的平衡常数为

B.平衡后c(Cl2)=2.5×10-2mol/L

C.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则平衡常数K2增大 D.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50% 【答案】C 【解析】 【详解】

A.①2NO2(g)+NaCl(s)

NaNO3(s)+ClNO(g) △H1<0 平衡常数K1=

②2NO(g)+Cl2(g)2ClNO(g) △H2<0 平衡常数K2 =

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的平衡常数K=,则K=,A正确;

B.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体系的压强减少20%,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