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学答案

5

※<习题七> 课后习题:

1.分析氧化过程的作用及其特点

答:氧化过程是生产大宗化工原料和中间体重要的反应过程,主要化学品中50%以上和氧化过程有关。氧化反应以烃类的氧化最具代表性,烃类的氧化又可分为完全氧化和部分氧化两种。

反应特点:1) 反应热量大:氧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氧化程度越大反应放热越多,完全氧化时的热效应是部分氧

化时的8-10倍。

2) 反应不可逆:由于氧化反应的ΔG<<0,故为热力学不可逆反应,反应不受化学平衡限制,理论

上可以达到100%的单程转化率。但实际生产中为保证目的产物的产率而要控制转化率,以保证较高的选择性。

3) 氧化途径复杂多样:由于烃类及其衍生物和中间产物的不稳定,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不同,氧化反

应可经过不同的反应路径转化为不同的产物,而且催化剂的选用是决定氧化路径的关键。

4) 过程易燃易爆:烃类与氧或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因此氧化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2.典型的气—固相催化氧化常见的反应器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常见的反应器类型有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

固定床反应器常见的是列管式反应器,其优点:气体在床层内的流动近似平推流,返混较小,适用有串联式深度氧化副

反应的反应过程,可抑制串联副反应的发生,提高选择性;对催化剂的强度和耐磨性要求比流化床低。其缺点:结构复杂,催化剂装卸困难;空速较小,生产能力比流化床小;反应器内沿轴向温度分布有一最高点,称热点,热点的出现使催化床层只有一小部分催化剂在最佳温度下工作,影响催化剂效率的充分发挥。

流化床反应器的优点:结构简单,催化剂装卸容易,空速大;具有良好的传热效率,反应器内温度均一,温差小,反应

温度易于控制;因易返混,原料可稍高于爆炸下限,以提高反应物浓度和生产能力;较适合深度氧化产物主要来自平行副反应,且主、副反应的活化能相差甚大的场合。其缺点:产物停留时间长,串联副反应严重,不利于高转化率的获得;对催化剂的强度要求高,系统中要配高效率的旋风分离器以回收催化剂粉末;气体通过催化剂床层时可能有大气泡产生导致气—固接触不良,反应转化率下降;空速受催化剂密度、反应器高度和旋风分离器回收催化剂能力的限制。

3. 掌握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原理、催化体系和反应主流程。

答:原理:原子态吸附氧是乙烯银催化氧化的关键氧种。

原子态吸附氧与底层氧共同作用生成环氧乙烷或二氧化碳,分子氧的作用是间接的。

θ

O2?4Ag(相邻)?2O2?(吸附态)?4Ag?

6Ag??6O2?(吸附态)?C2H4?2CO2?6Ag?2H2O

7C2H4?6Ag?O2?(吸附态)?6C2H4O?2CO2?6Ag?2H2O

另一种机理:乙烯与被吸附的氧原子之间的距离不同,反应生成的产物也不同 。被吸附氧原子距离较远时发生亲电性弱吸附,生成环氧乙烷;距离较近时为亲核性强吸附,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催化体系:乙烯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工业催化剂为银催化剂,它由活性成分银、载体和助催化剂组成。载体功能是提高活性组分银的分散度,防止银的微小晶粒在高温下烧结,工业选用比表面积小,无孔隙或粗孔隙型惰性物质。比表面积和形状对催化剂性能有影响。助催化剂的作用是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降低反应温度。活性成分银的含量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关。催化剂的制备有两种方法,早期采用粘接法或称涂覆法,现在采用浸渍法。粘接法用粘接剂将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粘接在一起;浸渍法一般采用水或有机溶剂溶

解有机银作银浸渍液。

反应主流程:包括反应部分和环氧乙烷回收、精制两大部分。反应部分反应器流出的环氧乙

>>闂佽绻掗崑鐐裁洪弽顐n潟闁硅揪绠戠粈鍌炴煏婵犲繘妾柣搴嫹<<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