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18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精选文库

解:设该消费者拥有的固定时间为L。一部分留作闲暇时间l,其余部分为工作时间,工资率用W表示,则收入Y= W(L-l)。因而U=lY+l=l W(L-l)+l=(WL+1) l--Wl2

dUWL?1令= WL+1-2Wl=0 ,则 2Wl= WL+1,l= dl2W此时u''(l)=-2W<0, W满足总效用U最大,则劳动的供给函数为:

S= L-l= L-WL?1WL?11==0.5L- 2W2W2W在上述供给曲线中,L是正值,因而当W上升时,工作时间会增加,即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6.一厂商生产某产品,其单价为15元,月产量200单位,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为8元,平均不变成本为5元。试求准租金和经济利润。

解答:准租金R=TR-TVC=P·Q-AVC·Q=(P-AVC)Q

=(15-8)×200=1 400(元)

经济利润π=TR-TC

=TR-(TVC+TFC)=P·Q-(AVC+AFC)Q =(P-AVC-AFC)Q=(15-8-5)×200=400(元)

三、论述题

1.试述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解答:第一,要素供给者(消费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二,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第三,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dUdUdY?=

dL自用dYdL他用2.如何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导要素供给曲线?

答:要素供给曲线一般随要素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即向右上方倾斜。下面以劳动这一要素为例,说明这一结论。根据要素供给原则,“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劳动供给”的边际效用为

dUdUdY?=。若劳动供给的边际收入即要素dYdL劳动dL劳动价格,这里假定为工资率W。因此,

dUdU=W·;劳动者“保留自用”资源(实指闲暇)

dYdL劳动-

精选文库

用L表示的话,则闲暇的边际效用为

dU。于是,劳动者供给要素时效用最大化条件为:dL闲暇dUdU=W·,或

dYdL闲暇dUdL闲暇dUdY=W,即闲暇边际效用与劳动收入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工资率(劳

动价格)。

显然,收入的边际效用一定时,工资率W与闲暇边际效用同方向变动,而闲暇边际效用与闲暇数量反方向变动,故闲暇数量与工资率W反方向变动,又因为劳动供给数量与闲暇数量反方向变动。所以劳动供给数量与工资率W同方向变动,劳动供给一般随工资率上升而增加。

3.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解答:第一,劳动者一定时期支配的时间既定,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此消彼长;劳动的价格即工资也可以看做是闲暇的价格。于是,劳动供给量随工资变化的关系即劳动供给曲线可以用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变化的关系即闲暇需求曲线来说明。如: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对应闲暇需求量随工资上升而上升。

第二,闲暇价格变化造成闲暇需求量变化有两个原因,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反,劳动供给与工资同方向变动。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同,劳动供给与工资反方向变动。

第三,当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较小,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与工资同方向变动。而当工资增加超过一定数量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上升而上升,亦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劳动供给与工资反方向变动。

4.土地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垂直?

解答:有人可能理解:自然供给的土地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价格和地租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这里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土地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