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基础》试题库答案

1.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如体态,动作,表情等。

2. 学会用各种手段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10) 答: 1. 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自然界中的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动植物的关系 3.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1) 答:观察和感受不同情形下的风的不同。

1. 观察空中的云及其运动和变化,特别是不同天气时云的变化。 3. 观察并记录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的天气现象,以及小雨和大雨等的不同。

4. 观察和探索冬天常见的天气现象──冰、雪、雾、霜等,夏天常见的天气现象──雷雨、彩虹等。 5. 认识四季的名称,观察其变化,感受并了解各个季节的典型特征,包括常见的天气、气温的变化、人类生活及动植物的变化等,初步了解季节变化和人类、动植物的关系,人如何适应季节变化等。 以上内容,可以结合具体的天气,引导儿童观察和探索。 12) 答: 1.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作用 2.科技产品的发展 3.使用简单的工具 4.简单的科技小制作 5.熟悉的科学家的故事

13)答:第一,科学启蒙就是要选择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让儿童通过自己直接的探索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科学。

第二,科学启蒙就是要选择儿童可以理解的内容,将复杂、深奥的科学道理寓于简单、明显的现象之中,让儿童通过具体的经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粗浅理解。

第三,科学启蒙就是要选择儿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导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内容。

14)答:在观察动植物的同时,还可通过具体的事实,引导儿童探索和初步了解动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1. 动植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2. 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环境的关系。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以及它们和环境之间

的关系。

3. 动植物的生长和环境的关系。还可以让儿童初步了解动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植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 4. 动植物和季节变化的关系。 5. 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6. 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动物和动物的关系,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可以让儿童了解动物之间的朋友和敌人,初步了解不同动物的食性。 15)答:科学游戏的特点: 1.内部动机 2.自我控制 3.心理愉悦 4.重复动作

科学游戏的价值:

1.科学游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在自由的心态中学习科学。 2.科学游戏让幼儿“玩中学”,在愉悦的心太重学习科学。

3.科学游戏让幼儿保持必要的“张力”,在轻松的心态中学习科学。 16)答:1.游戏的科学性 2.游戏的趣味性 3.游戏的活动性

17)答:1.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组织 2.以材料为中心组织学习目标和内容 3.个别化,操作性的学习与间接的指导

18) 答:1.在技术开展操作型活动中,幼儿能够获得对技术的直接体验。

2.技术操作活动还能加深幼儿对有关科学现象的理解。

3.技术操作型活动还能让幼儿获得一些具体的制作和操作技巧,使幼儿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技能和习惯。 19) 答:实验对幼儿科学的意义表现在

1.实验活动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实验能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本质。 3.实验有助于幼儿理解科学现象。

4.实验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是对幼儿智力和能力的综合训练。

20)答:1.学习内容统一、固定,由教师选择

2.学习材料由教师统一提供,所有儿童共同操作

3.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直接指导较多,时间和空间受限制 4.学习的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

21)答:1.探索活动常由偶然的情景引起,教师无法事先估计。 2.探索的内容广泛,常常是就地取材。 3.活动的时间地点不定,随机性强。

4.活动的过程多样、多变,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5.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22)答:1.能满足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2.能有效拓展儿童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内容的范围 3.能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 4.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的进一步发展

23)答: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4)答:1.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2.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空间的感性经验,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

3.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并学习独立选择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按照要求检查自己活动的情况、活动的结果。 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5)答:1.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2.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地尝试和探索,寻求解决间题的办法,并感受和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 3.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师应帮助他们归纳、整理,并可通过提问,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获得的零散、点滴的经验能得到及时的整理,使其系统化

26)答: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以以下方式进行,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或设置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引导幼儿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或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与教师、同伴的交往中,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得了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

27)答: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是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其次,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习、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第三,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是对班级全体幼儿的发展施加影响。 28) 答:1.知识概念的学习 2.认知能力的发展 3.操作技能的掌握

4.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9)答:在学前儿童数学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教师为幼儿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数学环境,为幼儿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材料,引起、支持和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行为。让幼儿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这一般称作操作游戏。

第二种是教师直接组织和带领幼儿玩各种数学游戏,使幼lL从所进行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有关的数学经验。

30)答: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集体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形式及集体与小组结合的活动形式 五 论述题

答:1)教师态度对儿童偶发性科学活动的影响

一般说来,教师对于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态度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态度是深入了解、鼓励支持、积极引导。采取这种态度的教师在发现了儿童的科学探索活动后,会主动地观察、了解他们在干什么,鼓励和支持儿童的探索行为,并能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机遇,引导儿童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显然,这种态度能使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它不仅充分利用了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