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调研报告

展中去定位规划,特别要加强这些河道规划河岸控制线的划定,为未来发展留下宝贵的空间。第三,温州要建设国际性轻工城,温瑞塘河水系规划手段要体现国际化,在沿河开发建设中,不仅要体现中国特色和温州地方文化内涵,还要引进世界比较著名的水文化表现形式和建筑雕塑风格,将中国古典文化传统与外国先进的文化和建筑技术相结合,将传统与未来系统性地结合起来。[page]

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必须要从这些定位出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能以现有建设能力去搞规划,而是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要求,分别编制长期的控制规划和近期的实施规划。 第二层次,搞好河道水环境的区域功能定位。温瑞塘河水系全长1170多公里,主河道33.85公里,跨三区一市,流域面积达740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比较大的水系河网,其每个区(市)的区域特征定位有所不同,因此,河道水环境也必须与之相适应。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中,必须划分若干不同的功能区域。一是源头保护区。即对温瑞塘河水系发源地的“三溪”片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包括产业发展的引导控制等方面提出规划要求。二是三垟湿地重点水域保护区。XX市政府已经决定,将三垟湿地列入温州未来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最重要内容来抓,并召开了国际性研讨会。三垟湿地是温瑞塘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系整治规划中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点,进行深入的规划研究,使之成为温瑞塘河流域的最大亮点,最大的公共资源和城市生态品位提升的主要资源。三是主河道和城市景观河道开发建设区。这是近期规划建设的重点。其规划内容应包括河岸宽度的控制线,为河岸两侧的清障拆迁提供依据;跨河桥梁、管道等设施梁底高程和结构型式,为跨河建筑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依据;河岸绿化和园林设施等沿河主要景观建设;水上商业娱乐设施的建设等等。四是农村河道缓冲控制区。主要是以维持现状功能,控制河岸宽度和沿河产业发展及大型建筑物为主要内容,对重点保护水域起到缓冲作用,对不可预见的沿河无序发展起到规划控制作用。 第三层次,搞好河段的功能定位。在正确把握水环境总体功能定位和区域功能定位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对每个区域的不同河段作出具体功能定位,在规划文本中对每一河段的功能控制和水质等级、河岸景观等提出规划意见。要充分考虑维护河道水环境的多样性,使河道水环境丰富多彩。如自然景观类河道,尽力保持河流的原始、自然特征和状态,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公园化河道,让河道增添公园的灵气、活力,让公园装扮河道的空间环境,两者融会贯通,体现河道水环境的休闲性、游玩性;广场化河道,广场与河道相依,喷泉与碧水相连,人们既能聚集在一起交流、联络感情,举行集会,又能充分体会人水和谐的亲水感受;古村落河道,与沿岸的古村落、古民宅、古建筑和谐相融,风格古朴,进行保护性开发,可成为旅游的好地方;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功能,能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均化洪水、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素有“绿肾”之称,必须建立专门保护区加以严格保护。 根据这些河道河段不同的功能,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如划分自然生态区、旅游观光区、商业娱乐区、休闲度假区等。 (三)科学合理地调整水系河网布局

在确定好河道水环境整治内容和河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要解放思想,按照服务于城市发展,服务于城市防洪安全,服务于城市总体生态环境改善的原则,对千百年来固有的河网布局作出必要的、科学合理的调整。温州的水系河网基本上是属于人工河道,通过几百年、几十代人的建造而成,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布局。我们的先辈们,往往是从功用主义出发,房子建到哪里,生产搞到哪里,

河道就接到哪里,导致河道错综复杂,有些河道在目前已严重影响了现代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一些不通的盲河湾,小河湾,就像人的盲肠一样,在实际中已毫无意义,失去了该有的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一味地强调所有河道都不能填的传统思想,要树立一切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防洪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观念。古人可以挖河道,现代人也可以挖更好、更美的河道。关键是要从挖河与填河中求得总量的平衡与发展,使河道防洪和水环境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事实上,有些小河湾、小盲河由于本身布局的不合理,加上河道狭窄,河水又难以循环更换,已经成为城市高楼大厦当中的一条臭水沟,其排洪作用也已经被科学合理的市政管道所取代,其河道河岸环境整治所花的成本将远远地高出它所产生的效益。就这类城市河道,可以在作出合理论证、规划的基础上,在先开挖新的替代河道,保证行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予以填埋,被填河段的土地回收,要用于新开河道。这样,既合理调整了河道布局,又求得河道水域的总量平衡,甚至发展。XX市在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过程中,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如市行政中心区、锈山城市公园及一些城市大型涉河住宅区在规划建设中,对周边河道作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填埋了一些河湾,同时区域内新挖河道,并对新形成的河岸作了绿化美化建设,把优美的河道水环境引入住宅区,既美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园区品位,又在水域总量上求得平衡和发展,而且使河道水循环更加合理,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最近,XX市决定新开2条城市大河,一是在西向防洪工程建设中,新开6.3公里的河道;二是通过新开一条东向河道,往东打通永强塘河与温瑞塘河,使两水系河道融会贯通,形成水系循环。

(四)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原则

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应把握以下几个指导原则:一是治污为本的原则。目前,水环境最严重的问题是污染,也是广大群众最不满意的。因此,在编制河道水环境整治规划时,必须把解决污染问题摆在首要位置,要通过污染源的普查,搞清各类污染源对河道水污染的贡献率,从而对症下药,提出治理措施。二是河水污染防治与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升级相结合的原则。河道水域污染看似是水的问题,实际上根本问题在于一个地区、一个区域产业布局、结构如何。在深入分析水污染贡献比例后,要对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提出规划建议,通过河道水环境的整治,淘汰低效益、低技术含量、高污染的落后产业和小企业,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壮大产业园区。三是治水必治山原则。对河道周边的山体要加强水土保持,尤其对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要加强防治,防止因水土流失而破坏河道水环境。四是生态治水的原则。要重视水生态环境的研究,合理运用生态手段去治理河道。同时,要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良好的水域河段,反对将所有河段进行驳坎建设,特别是农村河道和三垟湿地重点保护水域等。在河岸景观建设中,尽可能去体现人性化和自然的原貌,对沿河人文景观进行保护性改建,体现温州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多搞一些亲水性休闲园地,使人与水形成和谐的关系。五是把景观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的原则。这是从感观形象上去展示河道整治成果,树立民众长久治水信心的关键。要通过建设一批精品景观工程,真正把河道建设成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从而达到人居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位提升的整治目标。六是持久治水的原则。从国内外的治水经验来看,现代化河道水环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有的甚至长达上百年。现代化河道水环境整治已不单单从水利方面去考虑,而与整个地区的产业调整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民众文明意识提升直接关联,因此,在河道水环境综合

整治上,必须树立持久治水的原则,防止急功近利,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在规划编制中,必须相应地提出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近期整治措施与远期整治方案,以及河道水环境的评价指标等,以满足各时期的整治要求。 (五)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

根据上述指导原则,在水环境整治规划中,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各项治理措施,包括水利、市政、园林、环保、林业、交通等方面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工程措施

(1)水利方面主要有:

河道布局调整工程:包括确定新开河道工程、截弯取直工程、填河造地工程。 河岸驳坎工程:包括确定各河段的驳坎工程、河道拓宽与瓶颈改造工程。 水闸建设工程:通过水闸改造,提高蓄水排洪御潮能力、增强水系循环能力。 河道“三清”工程:通过“清淤、清障、清草”,一方面解决河床淤积、抬高以及降低蓄水和防洪能力问题,另一方面,又解决了河道内源污染问题。同时,通过“三清”,减少阻水河段,使水流畅通。

实施活水循环工程:通过调水、引水、利用水系水闸的错时开闸,使河水流动起来,增强水体的活性。 (2)环保方面主要有:

开展各类重点污染源整治:包括沿河十五小企业、洗涤业、餐饮业、畜牧业等重点污染业和污染治理未达标的其它企业的治理。 截污管网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工程:使原先直排河道的污水收集入管,通过管网、泵站的传输,集中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道,作为河道循环利用的补充水源。

净化沼气池工程:主要解决农村地区和管网建设一时难于实施的区域以及各类养殖场污水污物的处理。 垃圾处置收集系统工程:把原先堆放在河岸边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使垃圾入河得到有效控制。

(3)市政园林方面主要有: 河岸绿化工程。

河岸园林休闲设施和建筑小品等景观工程。 大型涉水公园和涉水商业娱乐设施等精品工程。 沿河人文景观改造工程。 跨河管网改造和装饰工程。 沿河建筑物装饰工程。

河道亮丽工程:实施主要休闲河段和桥梁的亮丽工程,增加河道亮点,吸引更多的市民游览河道,从而更加爱护河道水环境。 (4)林业方面主要有: 沿河山体植树种草工程。 山区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 (5)交通航运方面主要有: 跨河桥梁改造工程。 沿河道路改建工程。

各部门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大力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推行先进的施工方法,提高设计、施工、监测、试验等方面的总体技术水平,创建高质量的一流工程,使河道水环境既体现民族特色,又透射现代化气

息。

2、非工程措施

(1)水文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各断面的水文、水质变化情况,从而及时有效控制污染入河,确保河水流动循环。

(2)拆除沿河违章建筑:整治河岸环境,并在治后重新划定河岸保护控制线,控制线内禁止一切建筑物。

(3)河道保洁管护措施: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河面保洁管护推向市场,既减少政府性资金投入,又能真正管好河道。

(4)加强河道的执法管理:对于水系河道,要建立统一的水政监察和环保监察执法队伍,实行联合执法,加大对破坏河道、破坏水土保持、污染水体的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

(5)大幅度提高现行的水域占用费补偿标准:特别是城市河道和城郊河道,其水域占用费补偿标准要明显高于同一地段的土地市场价值,通过提高占用河道的成本这一经济手段,达到保护河道的目的。

(6)全面增强民众的水环境意识: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有效的教育载体,增强民众的爱河护河意识,从而减少污水、污物入河,并提高对破坏、污染河道的社会监督力度。

(六)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实施,实现水环境功能与治理目标,在规划中还必须提出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保障。由于河道整治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学科,在整治过程中还将触及部门、企业、民众的利益调整,因此,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实行统一指挥,相对集中各有关部门的涉河相关权利,并赋予指挥机构协调仲裁权、监督检查权、资金控制权、统一清障权、土地调剂权等。

2、政策保障。主要是要制订好河道整治的拆迁政策、沿河土地开发政策、旅游资源和商业娱乐设施开发政策以及排污收费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等。

3、资金保障。政府财政投入只能作为引导性的,要建立项目业主开发治理机制,把河道整治与沿河土地开发捆绑起来,把排污和垃圾收费政策与贷款建设截污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结合起来,把河道水域权拍卖与沿河商业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建立多层次的投入机制,从而形成资金持久投入和社会投入的良性保障。 4、创新保障。要广泛吸取国内外治河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和避免投资浪费。在整治运作中,要全面发挥市场机制的手段,反对过去单一政府治理行为,通过市场运作,把政府性资源、公共性资源、间接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手段转化为直接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河道整治中。建议规划中应提出尝试河道水域经营权拍卖和河段非国有化拍卖,从而把本应政府治理的工作交给社会民间去做,为今后其它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首页123尾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