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5 —
26、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指的是: (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原理 2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的绝对运动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新事物: ( )
A.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B.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C.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30、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失败之后一定会成功 B.成功之前必然会经历失败 C.要从失败走向成功需要一定的条件 D.失败与成功是一致的 31、人们常说要注意发挥“后发优势”,这里的“后发”与“优势”的关系是:
( )
A.后发是绝对的优势 B.后发都能成为优势 C.在一定条件下后发才能成为优势 D.后发只能是劣势
3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 )
A.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C.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D.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33、下列有关矛盾的观点中,错误的观点是: ( )
A.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是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 D.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之争是推动科学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34、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 )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35、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 ( )
A.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 C.质量互变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
— 6 —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6、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7、黑格尔曾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