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本单元对这个要素进行了系统安排:既有比较开放的提示一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有具体的指向一注意文中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既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又提倡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不但重视课内阅读的学习,还关注课外阅读中的拓展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体会习作的乐趣”。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正式的习作练习。教材以游戏的形式编排了”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以比较轻松的状态进人习作学习。

从本册开始,每个单元前都编排了篇章页,这是本套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新增的体例。

篇章页有两部分内容,上边的语句提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点明了”学校”的重要作用;下边的语句提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此外,篇章页上还配有插图,丰富多彩的可爱事物,小女孩畅想的神情,能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充满期待。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在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说出自己关注的词句,还要进一步谈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在学生交流时,教师也要进行相应点拨,特别要联系与词句有关的课后题。此外,还可以采用摘抄等方式进行积累。

第二,从本册开始,教材编排了略读课文,要注意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更要注意取舍,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不宜采用精细分析词句的方式,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即可。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第三,从写话过渡到习作,不宜刻意强调习作与写话的不同。应注意避免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教学要从激趣人手,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树立习作的信心,逐步养成大胆习作的习惯。习作的评改形式要多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体会书面表达的乐趣。

第四,在进行单元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2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3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默读课文《不懂就要问》,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或仿写。 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 2-3 花的学校 2 不懂就要问 口语交际 1-2 1.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1.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2.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我的暑假生活 1 习作 猜猜他是谁 2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2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语文园地 日私月累 合计 10一12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材解析

本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丿L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古老的铜钟,洁白的粉墙,还有摇曳的风尾竹,是那么美丽。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学习生活,是那么团结。他们上课认真读书,下课尽情玩耍,小动物的出现增添了趣味。

课文共4个自然段,段落分明,层次清晰。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既描写了学生学习和玩耍的情景,又用小动物的活动进行衬托,展现出校园的静和动。第四自然段以赞美的文字点题,以景物的描写结尾,意味深长。

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如”坪坝” “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 “风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等词句,表现出比较新鲜的边疆风貌;”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等民族名称学生会比较陌生;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分别运用了 “从……从……从……”和”向……向……向…… “这样的反复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第三自然段以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学生上课时的专心,这样的表达既与课文的情境相吻合又比较特别。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教室里,穿戴不同的小学生正在读书。教室外,大青树上挂着古老的铜钟,

两只调皮的猴子正好奇地听着小学生的朗读。植物、动物、小学生,构成了和谐美丽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 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建议

本文是从低年级进人中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师需把握合宜的教学要求,自然衔接, 平稳过渡。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然后充分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最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并借助提示,说一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一、识字写字 1.识子。

本课的10个生字, 有5个出现在第一自然段, 可以结合朗读进行集中指导。 注意提醒”坝”的读音,防止学生读右半边而误读。

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 理解生字。 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认识 “风尾竹”,再识记 “凤”字。”艳”字,可在词语 “鲜艳”中理解,并将”鲜艳”与下文的”绚丽多彩”相联系;”坝”字,可以由表示平坦场地的”坪坝”,拓展到拦截水的设施”水坝” “堤坝”等。”扬” “摔”等形声字,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

2.写字。

进人三年级以后,要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笔画、基本结构的书写方法,进行独立的汉字书写练习,提高写字的效率。

教师要强化学生归类观察和书写的意识。可以先出示同结构的字,分析它们在书写上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提高书写质量。比如,本课要写的字,可以按左右同宽(艳、静)、左窄右宽(绒、球、汉、服、扮、读、停、粗)、左宽右窄(影)、上下结构(晨、装)分类出示,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同时, 要加强对个别难写字的指导。 应注意指导容易写错的笔画,如”绒”的右边部分斜钩上有一撇,”服”的第六笔是横折钩。还要注意指导笔画的穿插,如”绒”“扮”“读” “粗”, 要关注右边部分的笔画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位置, 使左右部分结构紧凑。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晨 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得短而扁。下边的晨,第一笔横

要长,第二笔要舒展。

绒 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

服 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得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装 上边的壮要写得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之初,可以借助课后第二题”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读课文,并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在零散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从”上课安静一动物们听课” “下课玩耍一动物们看热闹”“学校景物:铜钟、大青树、风尾竹”等初步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

2.词句段理解。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新鲜感”是带有学生个性的主观感受。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课文中

一些有学习价值的词句,不但要关注,还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内化,并积累运用。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要渗透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先让学生自由读,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生画出的词句可能是多角度的。有的可能对陌生的名词感到新鲜,如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有的可能对文中描写的事物感到新鲜,如大青树、绒球花、风尾竹、粉墙;有的可能对”从……从……从……向……向……向……等句式感到新鲜。 这些都是真实的学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伴互相交流,简单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到新鲜,是否读懂了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词句的意思,整理归类,并想象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

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可以分为”上课”和”下课”两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读一读描写上课的内容,画一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互相交流,然后教师指导理解。如”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一句,可以让学生与自己学校的上课铃声进行对比;”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可以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读到的民族名称,想象大家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情景,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教师重点指导描写窗外安静的第三至五句:先让学生感知描写的内容,再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用树枝、鸟儿、蝴蝶、 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 衬托出小学生上课时的专心 , 也表现了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第二部分,让学生读一读描写下课的第六、七句,自主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相互交流,读好词句并积累。

第四 自然段, 可让学生在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后, 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这所学校的特别,如 “古老的铜钟”“风尾竹”“洁白的粉墙”等独特的景物,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学校的可爱。

(2)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中,可以围绕作者抒发的自豪和赞美的感情,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句想象画面,还可以根据整个自然段的描述想象场景,在朗读想象中促进学生对词句的进一步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深人把握。

教学第一自然段第一句时,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想象这些地方的样子,”山坡”高高低低、草木葱茏,”坪坝”平整、空旷,”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并想象置身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感受,再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小学生还可能从哪里走来;教学第一自然段第三句时,引导学生借助”鲜艳 “绚丽多彩”这两个词展开想象:学校里葱郁的大树、洁白的粉墙,加上小学生鲜艳服装的点缀,色彩更加丰富鲜亮。通过想象,让学生体会学校的生气蓬勃。然后,可以让学生连起来朗读这一自然段,想象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还可以通过对课文词句的品味,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教学第三自然段对”窗外十分安静”的描写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小树为什么不摇了?小鸟为什么不叫了?美丽的小蝴蝶为什么一直停在花朵上?可爱的小猴子不是最喜欢玩吗?现在怎么变得那么安静了?通过人情人境,想象内化,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里写窗外安静,其实就突出了同学们朗读声音好听、学习认真;写小动物”也赶来看热闹”,突出了下课后同学们的欢乐和自由自在。

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可让学生通过”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这一句 , 体会作者的自豪之情; 通过”钟声”和”风尾竹的影子”,体会作者对这所小学深深的热爱。

(3)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对课文有了深人的了解和感受后,可引导学生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这欠表达有别于整体感知时零散地提取信息,也不同于局部学习时的感受, 而要比较完地说出学校的特别之处。 要提示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按课文写的”上学各上”“上课时”“下课时” 的先后顺序说一说;也可以借助板书, “不同民族的小学”学校中的景物” “同学们上学的情景”几方面说一说。介绍景物的时候,还要说一说丬己感受到的特别之处。

3.积累表达。

在对本课有新鲜感的词句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联系词语表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比如,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服装、校园、国旗、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古老、粗壮。其中一些很常见的词语,如服装、校园、教室,教师要创设语境,鼓励学生加以运用。

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内容,借助提示,口头描述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可以先安排学生了解学校各个地方的特点,比如,教室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操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