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会考超全复习资料

1. 时间:AD 1世纪上半叶 2. 历史过程:

(1)兴起——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间。 (2)里程碑——AD 392,基督教被正式宣传为罗马国教。 3. 经典:《圣经》 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1】、十二铜表法 出现

罗马共和国建立后,罗马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的意识不断提高。BC 451 ~ BC 450,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政府先后制定了12法表,并将全部条文刻于12个铜牌之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因而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其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

【2】、十二铜表法 意义及影响

1. 意义

(1)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2)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3)体现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2. 影响

(1)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 (2)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利,规范了社会生活

(3)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3】、公民法

1. 背景

(1)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

(2)为了进一步有效地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 (3)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2. 特点

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受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

【4】、“公民法”与“万民法”的统一 及 意义影响

1. 意义和影响

(1)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 (2)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古代罗马人的法制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教创立于AD 7c的阿拉伯半岛,对阿拉伯半岛及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曾先后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称雄一时,影响深远。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 创立

1. 背景

(1)阿拉伯半岛西部地区曾经是连接欧亚的重要国际商路,因此较早突破了封闭状态,社会经济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AD 6c,半岛居民阿拉伯人正处于国家形成前夜,内部分化日趋明显,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5

(3)周边外族觊觎半岛商路控制权,频频侵扰,只是经济严重衰退 2. 起源:西亚的阿拉伯半岛 3. 创立

(1)创立者:穆罕默德 (2)地点:麦加 (3)真主:安拉 (4)信徒:穆斯林 4. 《古兰经》

(1)时间:AD 7c中叶成书 (2)内容

① 穆罕默德生前言行

② 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和礼仪作了全面的阐述 ③ 阿拉伯半岛早期的社会状况 (3)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2】、政教合一国家

1. AD 622,穆罕默德被迫逃离麦加,前往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他本人既是宗教领

袖,又是国家首脑,集各种权利于一身。

2. AD 630,默罕默德率军进占麦加,麦加为宗教中心,麦地那仍为政治中心。

【3】、阿拉伯帝国 发展历史

1. AD 661,穆阿维亚建立倭马亚王朝,阿拉伯国家进入帝国时代

2. 到了AD 8c中叶,倭马亚王朝(阿拉伯帝国)成为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广为流传,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3. AD 750,伊拉克大地主阿布·阿拔丝推翻倭马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后迁都巴格达 4. AD 8c中叶 ~ AD 9c中叶是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 5. AD 9c中叶以后,阿拔丝王朝由盛转衰

6. AD 1258,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灭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1】、奥斯曼帝国 扩张

1. 成功因素

(1)热衷扩张

(2)正确的军事外交策略

① 与同种同教的诸突厥邻国保持友好关系 ② 对蒙古汗国不惜称臣纳贡

③ 对拜占庭帝国集中全力,软硬皆施,不断兼并其领土 (3)拜占庭帝国风雨飘摇

2. 攻占君士坦丁堡——AD 1457,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2】、扩张结果及影响

进入AD 16世纪后,奥斯曼人的扩张势头依旧强劲,疆域不断扩大,不久便成为横跨亚、非、欧

三洲的大帝国,囊括拜占庭及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国力臻于鼎盛,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3】、奥斯曼帝国崛起的影响

1. 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欧、非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

2. 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 3. 控制了亚欧商路(丝绸之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 促使伊斯兰教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6

第五单元 中世纪西欧

中世纪西欧社会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上,奴隶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自给自足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法兰克王国的采邑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形成了等级君主制。中世纪西欧的王权与教权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斗争,阿维尼翁之囚标志着教权由盛转衰。中世纪西欧文化在各个领域多有建树,对后世产生了相当影响。

第12课 封建制度

【1】、封建制度 产生

1. 背景: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入侵的日耳曼人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在新征服的土地上,日耳曼人原有的氏族公社既不可能接纳数量众多的被征服者,也难以胜任管理之职,氏族公社逐被历史淘汰,日耳曼国家应运而生。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 产生因素——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氏族制 3. 基本特征:农奴劳动,地租剥削

4. 时间:大体上产生于AD 6c下半叶,后逐渐扩展,AD 11c前后基本确立。

【2】、采邑改革

1. 发展

AD 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割,史称“采邑改革”

国王 公爵、侯爵、伯爵 子爵、男爵 骑士 农奴、自由民

2. 特征: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 3. 作用: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4. 影响:

(1)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

(2)随着层层分封土地,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3)国王徒有虚名,并无实权

(4)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3】、庄园经济

1. 定义

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除盐、铁等商量物资外,其他物品均自行生产。

2. 耕地划分:典型的分为三部分——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 3. 特征:

(1)最初普遍采用劳役地租。

(2)农奴与领主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非常明显。 4. 衰败:

AD 14世纪以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导致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7

第13课 城市的复兴

【1】、城市的复兴

1. 从AD 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复兴

2. 一些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最初的城市居民

3. 意大利北部地区,法兰西南部地区和北海南部沿岸地区的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

【2】、城市的自治

1. 城市状况:人口少,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脏乱。

2. 目的:

(1)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 (2)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 3. 手段: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

【3】、等级君主制 背景及标志

1. 背景

AD 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实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2. 定义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治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3. 标志

(1)AD 1265,召开的英国会议 (2)AD 1302,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

这两个会议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形成。 4. 意义

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第14课 王权与教权

【1】、王权与教权 初期

1. 加洛林王朝的建立

双方互相利用,互相依存,互相斗争 2. “丕平献土”

3. 查理加冕称帝,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古老思想

【2】、教权加强

卡诺莎觐见表明,教皇当时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有了与之抗衡的能力,其后教权

不断加强

【3】、阿维尼翁之囚

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AD 1309,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新教皇讲将教廷从罗马移至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教皇事实上成了法国国王的人质,史称“阿维尼翁之囚”。

第15课 中世纪文化

【1】、大学兴起

1. 大学解释:

来源于拉丁语,原意为“总和”、“联合”,即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联合社团。 2. 背景

(1)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 (2)教会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 【2】、大学兴起 意义

1. 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有助于学术研究摆脱教会控制 2. 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

3. 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此文本为控江2012届 秦坚明 自行整理,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同时,请尊重知识产权!!!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