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千古风骚
一.《黍离》和《蒹葭》
(一)填空题:
1、《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为( 风骚 ),《诗经》开创了(赋与兴)三种艺术创作手法。
2、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黍离》)
4、《蒹葭》刻画了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伊人)形象,她的可望不可即使本诗有了空灵蕴藉的(竟境)美。
5、(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二)选择题:
1、诗经最具代表性的章法结构是(A )
A.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B.层层递进 C.首尾呼应 D.赋、比、兴
2、周平王东迁后,一位大夫回到西周故都,只见黍苗遍野,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不禁悲从中来,对天呼号。这种对《黍离》背景的解说来源于( C )
A.论语 B.孟子 C.毛诗序 D.诗经
3、“黍离之悲”是自古以来文人们抒发爱国情愫的一种典型的文化意象。在下列诗文中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D )
A.诗经《蒹葭》和楚辞《湘夫人》 B.唐诗《春望》和诗经《蒹葭》 C.唐诗《春望》和宋词《定风波》 D.唐诗《春望》和宋词《扬州慢》
4、《蒹葭》三章开头都写到“蒹葭、白露”,用清秋景象引出诗人后面的抒情。这种写作方法叫( A )
A.起兴 B.赋 C.比喻 D.象征
5、对于《蒹葭》这首诗的内容有多种说法,一般采用的说法是( ) A.招贤说 B.恋歌说 C.讽刺襄公说 D.写景说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
1、诗经又叫“诗三百”,它共收有西周中叶到东周的300首歌谣。( × )
2、《黍离》在抒情上运用“赋”的手法,直抒胸臆,反复呼号亡国之痛。( √ ) 3、《蒹葭》的主题是描写诗人因秋天来了草木凋零而伤感悲秋的情景。( × )
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蒹葭》的中心意象,表现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 ) 5、《诗经》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源头。( × )
(四)问答题:
1、何谓“黍离之悲”?请联系我国古代诗词的一些具体句子谈谈它的含义。
2、从《蒹葭》一诗分析诗文中常见的“企慕情境”。
①《蒹葭》是一首充满怅惘之情的恋歌,表现了诗人痴心思慕和追寻“伊人”却不能如愿
的无限忧伤,创造出了一种“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
②《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它与《蒹葭》所表现的情境完全一样,“游女”与“伊人”,都是“在水一方”,都是“从之”而不能得之,望之而不能近之,如水中观月镜里看花,若即若离,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求。这就是典型的企慕难求之情境,钱钟书称之为“距离的伤感”。《古诗十九首》咏叹牛郎织女的河汉之阻:“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正是“渴望难即,欲求不遂”之境。
其他例子还有屈原的《湘夫人》和《湘君》.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
3、请将《蒹葭》一诗改写成现代诗歌。 我追寻那芦苇般美丽的少女??
那河边的芦苇茂盛地生长,
又怎能敌得过,随季节袭来的凛凛严霜! 那传说中美丽的女子, 被阻隔在河水宽阔的远方!
沿着激流我逆流而上, 那寻找的道路多么漫长! 顺着河流我寻着她的方向, 朦胧之中我仿佛看到她, 就在那水的中央!
那河畔的芦苇多么茂密, 那清冷的白露把相思冻僵! 那美丽可爱的女子啊,
她就在水草相接的地方匿藏!
我逆流而上寻找她的踪迹, 多少的坎坷让我有心无力! 我顺着河岸去追寻她的身影, 她的身影就在那水中的洲坻!
这河畔的芦苇多么茂密, 那寒冷的秋露越发的凶厉! 那美丽如梦的女子啊, 在那远方的水滨哭泣!
我逆水急追,寻找她的形迹, 那道路漫长加重我的心急! 我顺流跟随,她却被送上了 水中的沙堤!
五、作文题:
1、我所思恋的?? 2、千秋家国梦^
写作要求:
1、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顺畅。
2、体裁不限,可写记叙文、议论文,也可写诗歌。 3、除诗歌外,其他体裁字数不少于800字。
二.《涉江》和《湘夫人》
(一)填空题:
1、屈原出生于战国时( 楚国)的一个贵族之家,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屈原开创的“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 浪漫主义 )的源头和典范。大量使用标志性用语( 兮 )是楚辞语言的一大特色。
3、屈原在《涉江》中以描写他的奇特服饰来衬托自己的( ),以船行非常缓慢来表现( )。
4、《湘夫人》选自(《九歌》),它与屈原的另一首诗(《湘君》)结构相似,语气呼应,虽自成篇章而浑然一体。 5、《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 )。《湘夫人》:嫋嫋兮秋风,( )。
(二)选择题:
1.《汉书·艺文志》辑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后代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汉代学者( )辑集的《楚辞》。
A.司马迁 B.班固 C.刘向 D.贾谊
2.“九歌”原是古曲名,相传始于夏朝初年,后来一直流传于南方.成为( )。 A.民间歌曲 B.文人诗歌 C.爱情歌谣 D.祭神乐歌
3、《九歌》并没把日神、月神、河神、山神等神灵刻划为等级森严的人类制裁者,而以关心和同情来歌唱这些( )。
A.配偶神 B.自然神 C.浪漫神 D.民间神 4.《涉江》选自《楚辞·九章》,是屈原( )时代的作品。
A.青年 B.中年 C.晚年 D.少年
5.《涉江》中所写的幻想世界表现了诗人欲寻求精神安慰的( )的心情。 A.孤独苦闷 B.悲愤沉痛 C.炽热浪漫 D.执着坚定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后的扩号里打√或打×)
1、屈原主张联齐抗秦,而秦最后统一了天下。因此他有违历史发展的潮流。( ) 2、屈原开创的“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和典范。( )
3、屈原清高孤傲,《涉江》一诗集中表现了他难以排遣的孤独寂寞之情。( )
4、《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加工改写的,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 ) 5、《湘夫人》开头,诗人选用了传统文化中最能触发人悲愁之情的典型动态秋景来渲染愁情。( )
(四)问答题:
1、分析《涉江》的主题。
《涉江》通过描述诗人被流放江南的历程和感触,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腐败的楚国统治集团的批判,对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遇的愤慨,抒发了对故国的热爱和眷恋,对自己政
治理想执着与坚定。诗中也流露了诗人失意的哀伤和孤独苦闷.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2、分析《涉江》一诗的语言特色。
语言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由于国事日艰和个人遭遇困厄,诗人揭露抨击黑暗时语气悲愤激烈,表达和坦露情感时言辞直白炽热,爱憎分明,斩钉截铁。
①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诗的开始,诗人便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好奇服.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来表现自己高尚的志行,以驾青虬.骖白螭.游瑶圃.食玉英来象征自己高远的志向。诗末的乱辞,又连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鸾鸟.凤凰.香草来喻具有美好节操的正直的人;以燕雀.乌鹊.腥臊来喻小人和邪恶势力;又以天象为喻,慨叹生不逢时。充分抒发了诗人内心对当前社会的深切感受。
②大量使用楚辞的标志性用语“兮”,无论用于句中句末均灵活多样,起到了传情达意的功用,表现了高超的语言造诣。
3、分析《湘夫人》开头四句的艺术特色。
诗的开头四句情景交融,极富艺术特色,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①诗人选用传统文化中最能触发人悲愁之情的典型动态秋景来渲染愁情。所谓“女思春,士悲秋”。
②诗人用“愁”字定下感情基调,再借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愁情。
③诗人运用了“嫋嫋秋风.洞庭洪波.落木萧萧”三个景语兼情语,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悲秋图。
(五)作文题: 1、《谈信仰》
(1)体裁:议论文。字数600。
(2)论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谨。 2、用现代汉语改写《湘夫人》一诗。 写作要求“
(1)不能照原文翻译,要改写。 (2)要有情节和细节描写。 (3)尽量用诗化的语言。
三.《上邪》和《西北有高楼》
1 填空题:
1、“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掌管宴会游乐时所用的音乐,还担负( )的任务。“乐府”后来成为了( )的名称。
2、现在可见的汉乐府民歌是由宋代郭茂倩的( )收录的。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 )诗歌的又一伟大成就。
3、在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占有重要位置,如《上邪》( )( )等。
4、《古诗十九首》是汉代( )的作品,梁代萧统将其收入( )后才题为此名。 5.《古诗十九首》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被称为( )。 2 选择题:
1、《古诗十九首》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 )在东汉末动乱的社会环境中不安的生活和苦闷的心情。
A.中下层文士 B.劳动人民 C.思妇游子 D.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