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20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新学期入学常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育: 1、课前准备:

①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地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一般是右上角)。

②听见上课预备信号后,尽快进入教室,在自己的座位上俯面休息静候教师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在教师示意后,学生方可坐下。

③迟到的学生要先\报告\,在教师同意后,应有礼貌地走进教室,不得防碍同学上课。 2、校内活动过程中:

①按时到校,按时离校,上学和回家途中遵守交通规则,不骑自行车上学;在校不追赶打闹不做危险游戏,上下楼梯、集合站队不拥挤;

②不在教室内、楼道间、楼梯上追赶、游戏、高声喧哗,活动中注意安全;

③讲究公共卫生,不乱丢、乱扔、乱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学习习惯:

①上课时精神饱满,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未经教师许可,不能随便离开座位和教室。

②上课时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听清教师和同学的每句话的意思。读书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按照规定的姿势举手,在教师指名后才能发言,发言时要姿势端正,说普通话,声音响亮,语句完整。

③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地独立完成。作业要整洁,格式要符合规范,做到按时交。 ④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⑤多读多看课外书籍,养成阅读好习惯。 ⑥管理好学习用品。 2、道德行为习惯: ①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②礼貌待人习惯。包括尊重习惯,即尊重父母、尊重师长的习惯。 ③劳动习惯。包括生活自理、家务劳动、值日等公益劳动习惯; ④爱护公物习惯。指不损坏公物、爱护公物、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等;

⑤关心集体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只要教师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并且通过自己的榜样教育,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新学期宣誓:“我骄傲,我是商小的学生!我要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我要努力学习,健康向上,争做会学习、会劳动、会生活、会做人的商小人!”

四、每个学生写一份新学期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主备教师:徐宏琴 主备时间:8、31 集备时间:9、1 自备教师:张彰白磊张继红 自备时间: 9、1 上课时间:9、2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

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

课 题 内 容 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主题图 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北京天坛图。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亿以内数例1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亿的读法 例2 读含两级的数。 以内的数的认识 亿以内数写含两级的数。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例3 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渗透环保教育。 例4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阿拉伯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 例1 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2 例3 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读含三级的数。 写含三级的数。 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计算工具的认识 用计算器计算 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的写法 例5 例6 数的产生 规律。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教学重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4.课时:19课时

第一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关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