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资源(共21套227页)2019高考资料(13年真题)分类汇总

积叶片光合作用 ,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 。从图形C可推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 的途径。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 的方式进行的。

(2)在上述实验中,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则图形 (填“A”或“B”)的面积变小,图形 (填“A”或“B”)的面积增大,原因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图中A、B、C的含义:A表示光合作用时从外界吸收的CO2量,B表示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C表示通过其他途径产生的CO2量。 (2)解答第(2)问时应注意题干第一句中的“适宜条件”,所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将会使光合速率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及对图形的识别能力。

(1)根据坐标图分析,A为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CO2的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速率。而B、C均为遮光后释放的CO2量,即B+C的总和则是植物自身产生CO2的量,光照下A+B+C面积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的CO2的总量。遮光之后,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根据遮光后平稳段的直线的变化趋势可以推出B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而C段则表示植物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产生CO2。CO2属于小分子,进出细胞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的。 (2)提高温度,细胞呼吸增强,降低光照,光合作用减弱,因此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的A面积减小,B面积增大。

答案:(1)固定CO2总量 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 释放CO2(其他答案合理也可)自由扩散 (2)A B 光合速率降低,呼吸速率增强(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T29)(11分)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

【解题指南】本题的难点是第(2)问,种子萌发时干重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要认为种子萌发时干重一定要减少。有机物水解过程干重增加,水解后的小分子物质作为底物氧化分解时,干重将减少,而光合作用出现后干重又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种子萌发及其相关物质转化过程,考查实验的分析及对信息的理解运用能力。

(1)脂肪的鉴定常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脂肪颗粒呈橘黄色,或用苏丹Ⅳ染液,染色后的脂肪颗粒呈红色。

(2)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脂肪水解需要水的参与,此时水解产物的干重将增加,因此干重增加的元素是O而不是C、N。

(3)由题干可知,第11 d时干重减少了90%,此时如果要增加种子干重,萌发的种子此时只能通过光合作用来进行,而光合作用进行时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 橘黄(或红)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14.(2013·海南高考·T26)(10分)某同学将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阳光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麦苗的干重,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回答下列问题:

(1)两组麦苗中,干重较大的是 是 。

(2)观察叶片颜色,出现黄化现象的是 组,其主要原因是 。

(3)该实验探究了环境因子中的 对小麦 的影响

>>鐏炴洖绱戦崗銊︽瀮<<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