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对于旧约的预表需要是新约圣经有出现过的诠释才算数。”
d. 一个有关寓言相当有名的例子,圣亚雷内斯(Aranaius)的例子。他是公元第2世纪非常重要、非常有影响力的教父。亚雷内斯跟其他很多初代教会的教父都在这里看到非常细节的寓意。“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里,那个受伤的人象征亚当,耶路撒冷象征乐园,耶利哥象征世界,而强盗象征魔鬼,好撒玛利亚人象征耶稣基督,而那个人身上的伤象征罪与悖逆,驴子是基督的身体,而那人被带往的客店象征教会。”(以上的解经是错误的!)
4. 历史上、文法上的意义是经文的主要意义。我们不是使徒,我们没有得到圣经权威的默示,我们应该在释经讲道时对于经文以象征来诠释需要严谨一点,特别是没有新约圣经指示的那些旧约圣经经文。
第八课
释经原则之三、四
释经原则之三:不可以用排除超自然部分的方法来诠释圣经经文。 释经原则之四:新约圣经是旧约圣经意义的规范指南。
一、不可以用排除超自然部分的方法来诠释圣经经文
我们在神学上不是属于自由派。我们在读圣经的时候,不会将超自然的部分排除在外,不管是指鬼魔、天使、神迹或什么。试着以直接了当的方式来诠释圣经。
二、新约圣经是旧约圣经意义的规范指南
我们不再受到旧约圣经律法中的仪式所约束。这场战役是在耶路撒冷大会中进行的,记载在使徒行传15章。例如,犯奸淫有各种不同的刑罚,但在今天新约时代的教会,我们不会为了犯奸淫而拿石头打人。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中,教会不会再对人施行死刑。
以赛亚书中关于受苦的仆人的记载,是一个关于弥赛亚的预言。很明显指的是耶稣基督,在新约圣经的帮助下,是很明显的。可是正统犹太人看以赛亚书53章,他们认为那只是谈到以色列国,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个人。(以色列,以色列国,就是那受苦的仆人。以色列为了为神作见证,在历世历代中受了很多的苦。)
我们从新约圣经的经文知道,例如彼得前书2:24-25及其他,以赛亚书53章当然是在耶稣基督的身上以及他被钉十字架、复活以及将来的荣耀这些方面上应验了。
另外一个例子是从伦理学方面。我们知道旧约圣经一些不同的段落,像是申命记24章提到离婚的事情。可是从我们基督徒的观点来看,这不是神唯一的话语,也不是神在关于离婚这方面最后的话。我们诠释这段经文的时候,可以在其他经文的帮助下去明白更完整的教导,例如马太福音19:3-9,耶稣作了这个评论:“没错,摩西允许你们,却不是吩咐你们,他只是允许,因为你们的心硬。”这是对人类罪性的让步。可是这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在讨论离婚的议题时,让我们回到神创造时的法则,就是神最高的理想。当然,这些理想在这个罪恶的世界中,并不总是实现的。可是神对于婚姻的完美标
准以及理想,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一生之久的联合。从创世以来,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彼此忠实,直到死亡叫他们分离,这是神的标准、神的理想。 从以上我们得知,我们要以新约圣经的亮光来诠释旧约圣经,不仅在跟耶稣基督有关的弥赛亚预言上,也在与伦理方面有关的所有议题上。
第九课
释经原则之五
释经原则之五:以写给教会全体的经文,来诠释比较是针对个人的特例性经文。
一、范例:路加福音18:18-30
这是关于一位有钱的少年官的记载。如果你我都相信圣经的字句、绝对的默示,以及圣经权威的无误性与无谬误,那么这段经文要如何应用在你我身上呢?如果你想要跟随神,神的旨意是不是要你去变卖你所有的财产,才能跟随基督呢?
1. 有人认为这是福音书中所谓的“耶稣的激进言词”,也是所谓的“难解的话”。
2. 在罗马天主教的传统中,称像这样的话为“完美的劝告”(councils of perfection)。“完美的劝告”这个名词意思是“如果你想要完美的话”。意思是,基督徒生命实际上有两个层次:一是一般受洗的基督徒;另一是对信仰认真的人──激进派,成为神职人员。
3. 马丁路德以及路德派的传统认为,像这样的经文应该只是一种张力。
a. 律法与福音之间的张力:这样的紧张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直到我们死的那一天。我们要不断面对这种在律法与福音之间的张力,直到主再来的日子。 b. 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当神的话语带着能力临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必须来到十字架面前,寻求饶恕。我们被驱策前去悔改。
4. 在加尔文派传统里,诠释这段经文的方式是:这是一件关乎个人心灵的事情,并不是在每个案例中都需要去变卖你所有的财产,而是要将你的优先次序弄对。谁是你生命中的第一位?神还是钱财?你将你的信任感摆在哪里?你的安全感在哪儿呢?耶稣当时挑战的是这个人错误的优先次序。
二、回到基本原则
圣经里面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经文,说到同一个议题应该应用这个释经原则?像这样的一段经文,应该把它当成是针对教会整体而言的角度来来诠释。 提摩太前书6章。我们应该试着以更概括的经文来诠释这些给特定对象的经文。“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6:6)保罗为了让人更清楚他的观点,就举例说:“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6:7)明显地,在以弗所城有一些基督徒是相当有
钱的。保罗并没有透过提摩太对以弗所教会那些有钱的基督徒说:“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要去变卖他们所有的财产。”不过,他在第18节吩咐他们:“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或作:体贴)人。”这段字面上意义的陈述对于所有的基督徒都适用,也就是说,如果你所拥有的,超过你所需用的,那么就去跟那些有需要的人分享。
自由派新约圣经的学者们说,如果你看教牧书信──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时,会发现比较不是那么激进的基督教。
第十课
释经原则之六
释经原则之六:书信中的平行经文可以成为福音书中深奥的经文的亮光。 一、书信中的平行经文可以成为福音书中深奥的经文的亮光。
如果我们因耶稣在福音书中所说的话感到困惑,我们就要问问自己,是否在书信中有什么经文,例如教导的段落,是针对相同或类似的议题,可以帮助我们?清这个问题。
1. 登山宝训:马太福音5:39“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耶稣基督)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2. 该怎样应用这段经文呢?“不要与恶人作对”到底是什么意思?
3. 罗马书12:14-21,这段经文可以给我们一些帮助。在保罗的书信里面找到一段处理类似问题的经文。如果我们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我们身为基督徒该如何做反应?这才是比较大的议题。我们应该出于报复心理地行动吗?保罗说:“不能,我们不应该这样。”“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有时候,要跟人和睦相处是不可能的。经文说:“若是能行??”只要是你能决定的,就跟别人和睦相处。“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所以,从虐待和不公义的角度来看,我个人不以复仇的心理来行动。而且理想上,我应该要有基督的心肠,甚至还寻求我仇敌的福祉,以善报恶。 4. 神的愤怒如何临到呢?保罗在第13章说,神的愤怒是透过政府的权柄,临到这些作恶之人身上的,是透过律师、法官,以及透过公安等等。神的愤怒不是透过你而临到,而是透过他们。所以保罗在这里是认明了一个事实,神已经按立了权柄,为了将他的愤怒和公义带到那些虐待人的身上。可是我不可以用报复的心做出回应,而是要寻求那些虐待我们之仇敌的最大好处,为他们祝福,并让神用他的方式来施行公义的审判。
二、耶稣的教导风格是非常拉比式的
通常,在犹太文化中的拉比们,为了强调重点,会以最有力,或甚至最极端的、最生动的方法来说明。
三、文化背景
许多的书信,不管是彼得或保罗的书信,毕竟都是写给外邦信徒的,而耶稣很多的话都是在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文化背景中说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身为现代外邦的基督徒,在文化上比较接近书信中的文化,而比较不熟悉福音书中的文化。保罗为了我们这些外邦人,已试着把耶稣的信息重新整理,并予以处境化,以便帮助读者明白耶稣的教导。这也是为何我觉得这个原则有道理的原因。并不是说书信比较具有权威,而是这些原则在应用时,已经为了外邦听众,或说是非犹太人的听众,事先过滤过了。 第十一课
释经原则之七、八
释经原则之七:描述性的经文段落应该以教导性经文段落的亮光来诠释。 释经原则之八:偶发的参注应该以系统教导的亮光来诠释。
一、描述性的经文段落应该以教导性经文段落的亮光来诠释 旧约圣经里面描述了多妻制度。多妻制度是对的吗? 教导性的经文。耶稣说:“起初的时候并不是这样。”像离婚、奴隶制度(西3:22“你们作仆人的,要凡事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总要存心诚实敬畏主。”)、多妻制度,这些事情神都曾允许过一段时间,可是这些从来就不代表神原来创造时的旨意。(加3:28“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_都成为一了。”)新约圣经的教会是被呼召迈向更高的标准,我们经常达不到标准,不过标准还是在那里。所以,圣经里面描述的每一件事情,不见得能做为我们结论性的应用。释经永远是跟上下文有关,有时候所需要的上下文是整本圣经。
二、偶发的参注应该以系统教导的亮光来诠释
1. 哥林多前书15:29-30“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
2. 希腊化背景:他们对于灵魂不死的概念是可以接受的。可是死人的身体又活过来,这就有问题了。“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保罗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哥林多人既不相信身体复活,那为何要替死人受洗呢?)
3. 摩门教拿这段经文,做为他们施行替代性或代理性洗礼的圣经根据。
4. 要谈论洗礼,不要试图从像这样一段有问题的参注处,建立起洗礼的仪式或神学。要参考圣经中其他直接提到洗礼的部分。使徒行传第2章“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