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整体顶升。
10.试顶完成后,在专业人员的统一指挥下所有千斤顶缓慢用力整体顶起梁体使其离开原支座,顶升高度以可进行支座更换作业高度为宜,但最大顶升高度不宜超过0.5厘米,顶升到位时应立即在上下横梁间增设若干个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形成临时固定点,以增加接触点和面积,提高顶升系统的稳定性,确保桥梁整体安全。
11.顶升梁体时应尽可能禁止桥面车辆通行。如不能中断交通,也可在通行状态下顶升,此时必须加大千斤顶的安全储备并进行严格的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顶升,并缓慢落梁、就位。
12.顶升完成后,对桥梁支座应再进行仔细检查,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准确了解支座当时的工作状态,然后结合加固设计图纸,确定更换支座的准确位臵。
14.为了保持桥面横、纵坡度不发生变化,应选用与原设计相同型号规格的支座进行更换,对于脱空的支座,应事先在垫石上垫钢板,并用环氧砂浆找平至相应高度,确保落梁时支座都能均匀受力。
15.支座更换后应保证各支座共同受力、共同工作,新支座与老支座型号完全相同,橡胶支座宜应选用专业厂家生产的橡胶支座,且应按照相应规范进行抽样试验。
16.顶起过程中对铰接缝、横隔板等应进行监控,观察在顶升过程中各个部位的应力、跨中的挠度变化,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顶升均匀,上部结构纵、横向不开裂,不破坏梁的整体性。
17.顶起后支架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中应有严格的保障措施并进行监控。
18.将支座更换后,去掉砼块和千斤顶,拆除临时支撑,将顶起的梁缓慢落下,落梁时要采取与顶升时相同的保障监控措施。
(八)、桥面铺装重建 1.施工要求
(1)清除原桥面铺装层,露出主梁后,将主梁作凿毛处理,凿毛深度不小于0.5毫米,并用砂轮清除大的凹凸部位(混凝土面应无大的凹凸,即局部不超过15毫米),清除表面杂物,利用空气压缩机清除表面浮渣、灰尘,然后对主梁顶板顶面病害进行相应治理,使混凝土表面达到密实、无裂缝。
(2)植筋前必须进行钢筋探测,对植筋位臵进行准确测量放样,如植筋
位臵与主梁普通钢筋发生冲突,可适当调整植筋位臵。
(3)植筋范围内的原混凝土结构一定要认真凿毛,并涂刷界面剂以保证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有关植筋和现浇混凝土的内容详见前面条例。
(4)现浇混凝土层内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5d。桥面铺装混凝土采用C40聚丙烯晴纤维防水混凝土,水灰比控制在0.4以下,按混凝土重量掺入0.3%聚丙烯晴增强纤维,同时按水泥重量掺入1.2%浓缩型赛柏斯掺合剂。
(5)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后,按设计图纸在混凝土表面切割缩缝。缩缝深度误差不超过5毫米,缩缝采用沥青马蹄脂填塞。
(6)钢筋砼桥面使用硬刻槽方式制作抗滑沟槽。 2.钢筋网加工安装要求
桥面和搭板钢筋网的加工、焊接和安装质量要求,除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要求外,还需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的桥梁、通道钢筋砼桥面铺装层均在梁板砼顶面安装锚固架立钢筋,在将钢筋网和架立钢筋相焊接,锚固架立钢筋应有4~8根/平方米。在梁端或支座部位剪应力最大处取大值;反之使小值。桥面铺装层钢筋网应使用焊接网或预制冷扎带肋钢筋网,不宜使用绑扎钢筋网。
(2)钢筋砼桥面板极限最薄厚度不得小于90毫米,桥面铺装层钢筋网不得贴梁板顶面,也不得使用非锚固钢筋网支架和砂浆垫层。
(3)采用双层钢筋网一次铺装时,除底层钢筋网与梁板锚固焊接外,上下两层钢筋网也应该焊接.分双层两次铺装的钢筋砼桥面,放水找平层中应设臵一层钢筋网,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横向钢筋的直径、数量和间距不宜小于纵向,并应与梁板锚固筋相焊接,上层钢筋网可不与下层钢筋网相焊接,但应与锚固在找平层砼中的架立钢筋相焊接。
(4)桥面板在两端或负弯距预切缝部位,按设计要求使用接缝钢筋补强。
(5)桥面钢筋网应该在整个桥面铺装层内连续,不得因铺装宽度不足或停工而切断纵、横向钢筋。
3.混凝土桥面的摊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