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分类命名
——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第一部分 岩石分类命名
一、沉积岩类分类命名
二、花岗岩类分类命名
三、火山岩类分类命名
四、变质岩类分类命名
一、沉积岩类分类、命名 (一)陆源沉积岩亚类
陆源沉积岩有四种基本组成部分:1)碎屑颗粒,它占整个岩石的50%以上,是决定碎屑岩主要特征组分。如砾岩中的砾,砂岩中的砂;2)杂基,也称基质或机械混入物,是粗-中碎屑岩石中较细的机械搬运物,其粒级通常指细粉砂质粘土物质;3)胶结物,主要为化学沉淀物质,如碳酸钙、硅质、铁质;4)孔隙,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占据的部分,它可以是原生堆积保留下来的,也可以是后生期矿物被淋滤掉而形成的。
在碎屑岩类的分类中,碎屑颗粒的大小(粒级)和成分决定了岩石的基本特征,为碎屑岩分类的主要依据。为了表明碎屑大小与水动力条件之间的关系,常采用自然粒级划分标准:>2mm 砾,
2-0.063mm 砂
0.063-0.0039mm 粉砂
<0.0039mm 泥(粘土) 根据碎屑粒级的不同,可以把碎屑岩分为砾岩及角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四大类。
1、砾岩及角砾岩的分类
上述砾岩和角砾岩分类方案是成都地质学院的分类方案。其中正砾岩的砾石含量占全部碎屑的30%以上(颗粒支撑),副砾岩杂基含量大于15%(杂基支撑),砾石含量为5-30%。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所见到的正砾岩,也称单成分砾岩,主要分于地形平坦的滨岸地带;而常见的是副砾岩,也称复成分砾岩,如河流成因的砾岩、洪积砾岩、冰川砾岩等。
(1)砾状岩石的研究方法
①测定砾石的岩石成分:从露头上统计100-150个砾石的岩石成分,确定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
②研究砾状岩石的填充物和胶结物成分:填充物一般是砂、粉砂或粘土,确定砾石和填充物比例;以及胶结物成分。
③测定砾石圆度:分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④测定砾石球度:就是测定砾石的长轴a、短轴b、最大扁平轴c,然后计算砾石等轴性指数:a+c/c和扁平指数a+b/c。以此划分砾石球度:球状:三轴相等;长柱状:a轴特长,b、c轴近于相等;叶片状:三轴不等;圆碟状:a、b轴近于相等,c轴特短。
⑤测定砾石的粒度成分:可用筛分法或直接测量粒径法将砾石分成若
干个粒度。
⑥观察砾石表面特征:根据表面特征可以分析砾岩形成环境。
⑦测量砾石的排列方向:砾石的长轴及扁平面的倾斜与流水和波浪作用之间有一定关系。
⑧观察砾石层的接触关系:对砾岩层与其相邻岩石的关系研究,特别是接触面的研究可以提供解释成因的重要线索。
⑨观察砾岩层的产状和平面分布:如冲击砾岩常呈线状、透镜状分布;
山麓砾岩常沿山前成扇状分布;而海成或湖成砾岩则成厚度不大的不平坦的盖层。
2、砂岩分类
砂岩是粒度在2-0.063mm的砂级颗粒占50%以上的碎屑岩。按碎
屑的粒级可进一步分为粗砂岩(2-1mm);中粒砂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