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用“T”示出,错误用“F”示出,字母一律写在括号内。
(1)公差是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偏差。 ( ╳ ) (2)公差通常为正,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为负或零。 ( ╳ ) (3)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 ╳ ) (4)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 √ ) (5)过渡配合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
也可以是过盈配合。 ( ╳ )
(6)零件的实际尺寸就是零件的真实尺寸。 ( ╳ )
(7)某一零件的实际尺寸正好等于其基本尺寸,则这尺寸必适合格。
( ╳ )
(8)间隙配合中,孔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上,轴的公差带一定在零线以下。
( ╳ )
(9)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一定大于其最小实体尺寸。 ( ╳ ) (10)基本尺寸一定时,公差值愈大,公差等级愈高。 ( √ )
(11)不论公差值是否相等,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尺寸的精确程度就相同。
( √ )
(12)?75±0.060mm的基本偏差是 +0.060mm尺寸公差为0.06mm
( ╳ )
(13)因Js为完全对称偏差,故其上、下偏差相等。 ( ╳ ) (14)基准孔的上偏差大于零,基准轴的下偏差的绝对值等于其尺寸公差。
( √ ) (15)?60mm. ( ╳ )
(16) 因配合的孔和轴基本尺寸相等,故其实际尺寸也相等 。 ( ╳ ) (17)由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所以上偏差绝对值大于下
偏差绝对值。 ( ╳ )
(18)尺寸偏差可以正值,负值或零。 ( √ ) (19)尺寸误差是指一批零件上某尺寸的实际变动量。 ( √ ) (20)选择公差等级的原则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较小的
公差等级。 ( ╳ )
3-2.什么是基孔制配合与基轴制配合?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广泛采用基孔制配合的原因何在?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基轴制配合?
答: (1)基孔制配合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而基轴制配合是指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因为国家标准规定的20个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和28个基本偏差可组合成543个孔公差带和544个轴公差带。这么多公差带可相互组成近30万种配合。为了简化和统一,以利于互换,并尽可能减少定值刀具、量具的品种和规格,无需将孔轴公差带同时变动,只要固定一个,变更另一个,便可满足不同使用性能要求的配合,且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因此,国家标准对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规定了两种基准制,即基孔制和基轴制。
(3)因为采用基孔制可以减少定值刀、量具的规格数目,有利于刀量具的标准化、系列化,因而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能以广泛采用基孔制配合。
?0.019?0.006 (4)选择基轴制配合的情况如下:a、由冷拉棒材制造的零件,其配合表面不经切削加工;b、与标准件相配合的孔或轴;c、同一根轴上(基本尺寸相同)与几个零件孔配合,且有不同的配合性质。 3-3.更正下列标注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