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宁夏石嘴山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1月)月考试题

教育配套资料K12

史人物的脸谱化倾向 C

广

播 D.佛教因中国化兴盛不衰

15.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

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 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 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 D.劳动力的密集投入

16.黄宗羲在《原臣》中说:“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若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材料中的主张

A

盾 B.是对君主强化统治弊端的反思 C

础 D.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17.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说明维新思想

A

象 B.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 C

西

亡 D.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

18.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士

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A

体 B.加剧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C

源 D.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

19.19世纪末的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河北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

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外国布来,尽夺我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甚微。”这则材料说明我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 A

产 B.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 C

变 D.织布以洋纱为原料迅速发展

20. 薛福成认为虽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但“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

之,则可以弭有形之衅。虽至弱小之国,亦得藉公法以自存”。据此可知,薛福成 A.认为国际外交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 B.指出在国际舞台上弱国无外交的真实状况 C.延续了清政府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 D.主张中国应该在外交上合理运用国际法规 21.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

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 D.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地位

22.1915年为反对日本逼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各地纷纷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这次抵制日货运动

A

端 B.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C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展 D.粉碎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阴谋

23.据国民政府的官方统计,某年全国的“反动刊物”比上一年增加了90%,其中共产党的刊物占54%。“某年”共产党的刊物宣传的主题应该是

A

争 B.领导根据地军民的土地革命 C

战 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

24.下表《1949—1952年上海私营工业生产经营方式比例变化表》(据《中国经济体制两次

转型的历史比较》文的相关数据编制。表格体现的这种状况

加工订货 自产自销 1949年 10% 90% 1952年 58.8% 41.2% A.表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初步改善 B.说明私营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C.证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D.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奠定基础

25.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

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 B.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C.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2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发言说:“中国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

我们欢迎所有到会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们没有铁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放烟幕。”在此次大会上

A.新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会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C.新中国所提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D.新中国顺利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7. 邓小平于1978年11月2日作出指示:“看来美方想加快正常化,我们也要抓住这个时机,同美国关系正常化要加快,从经济意义上说也要快。”中国加快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基于

A.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B.建设市场经济的目标 C.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 D.实现两岸统一的愿望

28.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压低。材料反映了邓小平

A.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排除国家指导 B.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承认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D.主张恢复市场功能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9.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

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 主专政

30.在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改革中,经济学家杨培新主张推广企业承包制,因此人称“杨承包”。厉以宁主张企业改革超越承包制,用股份制进一步改造国有企业,在企业改革完成后再推动价格改革。被称为“厉股份”。两种主张说明当时

A.企业转型表现为承包制和股份制 B.企业经济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C.企业改革理论在实践中走向 成熟 D.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31.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20、歼—10C,红旗—22等六种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教育配套资料K12

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