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将科学知识的讲解与童话叙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红头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里。危急关头,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了出来。

科学童话是理与趣的结合,教学时也应做到有理有趣。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给了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对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大有裨益。而且,作者将一种动物生理学方面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科学童话、探索更多科学奥秘的兴趣,对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也很有帮助。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借助文中的提示语和插图,还应充分利用文本中的对话,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动嘴读一读、动情品一品,走进文本,走近人物,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两只蟋蟀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骨”这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会写“旅行、流泪”等19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借助关键词句梳理并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描写青头的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 教学难点:

1.懂得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向朋友求援的道理,感受友情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2.通过讲故事,边讲边演,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骨”这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会写“旅行、流泪”等19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识记生字生词。

2.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各地风景名胜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旅行经历,引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一到寒暑假,爸爸妈妈会不会带你们出去玩?你们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学生自由表述。)人们为了办一些事或是游览观光,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叫“旅行”。同学们去的地方可真多啊!北京、上海、厦门……,可有一个地方,同学们绝对没去过,那就是——牛肚子里。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过渡:如果大家还没有读过课文,单看这个题目,你们会产生哪些疑问呢?(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在牛肚子里怎么旅行?它都去了哪些地方?这次旅行好不好玩?它进了牛肚子还能出来吗?怎么出来?)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2)跟同桌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发音、停顿。 (3)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4)把你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书上空白的地方。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lǚ旅行 咱们 救zánjiùmìnɡpīnliúlèi命 拼命 轻轻一扫 四个胃 管消化 sǎowèiɡuǎndāyìnɡděnɡ等待 刚才 流泪 就算 偷偷地看 答应 一骨碌 ɡānɡsuàntōutōutūnɡū 牙齿 悲哀 细嚼慢咽 吞 眼泪 笑眯眯 (2)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目:眯(眯眼) 眼(眼睛) 眨(眨巴) 睁(睁开) 瞄(瞄准)

瞅(瞅瞅) (3)重点词语理解。

旅行: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 贮藏:指储藏物品。近义词:储藏。

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例句:吃饭要细嚼慢咽,做学问也是一样。反义词:囫囵吞枣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旅]左边“方”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右下部分笔顺是撇、竖提、撇、捺。 [命]人字头的撇、捺要写得舒展。中间短横不能漏写。左下“口”要写得上宽下窄。右下单耳旁的竖在竖中线上。

[管]竹字头要写得扁,左右两部分要紧凑。中间的宝盖头要写得宽一些。下边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折、横。

◆易错提示: [旅]右半部分是“

”,不要写成“

”。

chǐbēijiáoyànlèimīmī3.指名读文,指导学生将字音读准确,将课文读通顺。

预设:“贮藏、蹭来蹭去、喷嚏”等词语,虽然不做会认、会写要求,由于学生很陌生,也需要指导其正确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学生不容易读通顺,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必要时教师可以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试着回答质疑课题时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合作互助,相互交流、解决自己的疑问,把仍然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3.汇报展示,教师相机点拨。 (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

(2)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红头要到牛肚子里旅行?(捉迷藏时,红头意外被牛吃进了肚子里。)

(3)事情的经过怎样?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是怎样的?在文中画出它在牛身体里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嘴里——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青头在做什么?(帮助它,鼓励它。)

(4)事情的结果如何?(青头蹭牛鼻孔,红头被喷出来,脱离了危险。) (5)你还提出了哪些问题?(主要检查学生的思考情况,教师把握重点,简单的可当堂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留到下堂课,研读课文时再进行处理)

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每一层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青头和红头玩捉迷藏时,红头不小心被牛卷到了嘴里。

第二部分(第8~19自然段):写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0~21自然段):写红头脱离了危险,青头安慰它。 提示:也可以按照“遇险前(1~6)——遇险中(7~19)——脱险后(20~21)”的顺序划分。

5.出示填空,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填完后齐读。

填空: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有一天,它俩在玩(捉迷藏),红头不小心(被牛卷进了嘴里)。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从牛嘴进到了(牛肚子),从牛的(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最后被牛(打喷嚏)喷了出来,脱离了(危险)。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