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走进动物园

——简易方程

■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好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这既是对所学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今后学习代数知识作准备,在知识衔接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般地说,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是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三是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本单元的编写的主要特点:X k B 1 . c o m 1.选取的素材富有情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有关动物园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投入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

2.重视借助帮助学生学习方程。

本单元在编排时,无论是理解方程的意义,探索等式的性质,还是学习解方程的方法,都是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让学生在实验、观察、推理和交流等活动中学习。新|课

3.根据学生的认知的特点安排知识结构。

本单元知识结构的编排,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有序的安排。先认识方程,再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解方程,然后重点学习如果用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步步为营,呈现出数学学习的真实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

意识。

在探索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重点、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解简易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

原来学生解题的方法一般列算式,通常称之为“算术法”。本单元,学生首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大的转变。用算术法解逆向思维的题目,难度比较大。而方程法则把未知数和已知数同样对待,让未知数也参与运算,将逆向思维变成顺向思维,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因此,在初学解方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实际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

2.抓住列方程解题的关键。X Kb 1. C om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等量关系的专项练习,为列方程题扫清障碍。

3.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方程。

应该按教材的编写意图,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坚强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

4.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检验的方法,形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5.把握本单元的教学脉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米,认识方程,学习解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形成知识网络。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 课时安排w W w . X k b 1.c O m 本单元用10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认识方程 等式的性质(一) 等式的性质(二) 列方程解决问题 我学会了吗 总计 1 方程的意义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1页,方程的意义。 ? 教学提示

教材首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接着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写一些方程。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能用一些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为下面的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等式与方程两个概念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语言描述、概括应用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课时 2 2 2 3 1 10

难点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天平 学生准备

练习本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

生:(兴奋地说)跷跷板!

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 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

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 学体重是相等的。(板书:平衡、相等)w W w . x K b 1.c o M

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出示实物天平)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诱导”出了“平衡”,为“等式”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

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科学课上见过吧。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