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常识 下载本文

14.主观镜头:摄影机的视点直接代表某一剧中人物的视点所拍摄的镜头,可以使观众产生与该剧中人物相似的主观感受

15.客观镜头(中立镜头):摄影机采用大多数人在拍摄现场所共有的视点拍摄的镜头,这类镜头的做用是将内容客官的表现给观众,从而使观众产生临场感

16.景别: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①远景:表现广阔空间和场面的电影画面,如自然景色、大规模群众,以表现环境气势为主

②全景:表现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确立该场景和其他影响元素的总体基调 ③中景:表现人物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是表演场面的常用镜头

④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更能让观众与角色产生交流

⑤特写: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特写镜头往往能将演员细致的表情和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常被用来细腻的刻画人物性格以及情绪变化 17.蒙太奇:法文montage,在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是影视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电影将一系列在不用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以结构功能为标准,蒙太奇可分为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两个基本类别

18.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一般分为连续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

①连续蒙太奇:沿着一条单一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的连续叙述,一站式时间的连续过程的蒙太奇方法

②平行蒙太奇:将两条或两条以上线索并列表现、分别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情节结构中,或几个表面没关系的情节或事件互相穿插交错表现而统一在共同的主题中的蒙太奇方法 ③交叉蒙太奇:并列表现的相互紧密联系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索同时而又迅速频繁地交替叙述,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决定了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最后几条线索汇合在一起的蒙太奇手法

④重复蒙太奇:根据艺术构思,将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或场面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的蒙太奇方法

19.表现蒙太奇: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它以镜头队列为基础,通过项链或相叠镜头在形式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一种单独镜头本身不具备或更为丰富的含义,一般分为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等 ①对比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面段落之间内容或形式上的对比,产生相互强调或冲突的作用

②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景的对列或交替表现进行类比的蒙太奇方法

③心理蒙太奇:通过镜头组接或声画结合具体而形象的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蒙太奇方法,常用来表现任务回忆、梦境、幻觉、潜意识的活动,是人物心理的外化和物化的表现

④抒情蒙太奇:通过镜头各种元素的组合或镜头之间的组合,在保证叙事和描写的连贯性的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的蒙太奇方法,使影视作品充满诗情画意

20.声音:影视的声音指的是在银幕上出现的所有用来表情达意的声音形态,包括人声、音乐、音响三类

①人声:银幕上人物在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表现形态有对白、独白和旁白

(对白:剧情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人声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和影视声音中最主要的因素; 独白: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的自我表述,分两种形式——一是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二是有其他交流对象的打断述说;

旁白: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的自述及第三人称的议论和评说)

②音乐:专为影视作品创作、编配的音乐,包括器乐和声乐两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艺术体裁,构成了影视作品中重要的表情达意的造型元素

③音响:在影视艺术作品中,除了人声和音乐以外所有能传达信息思想、交代环境的一切声音形态的总称,主要有自然环境中的声音和社会环境中的声音两类

21.画外音:声音来自画面外而不是画面中的人或物发出的,可以是人声、音乐或音响 22.声画关系:声音与画面在影片中的结合关系,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对位两种两种形式 ①声画同步:声音与画面中的发声体同时呈现又同时消失,且声音情绪与画面情绪一致,声音节奏与画面节奏吻合

②声画对位:影视作品中的声音是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一般包括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两种形式

(声画并行:声音并不是具体地追随、解释画面内容或与画面处于对立状态,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从整体上揭示影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情绪状态;

声画对立:画面与声音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内容等方面互相对立,从而深化影视作品的主题)

23.画格:拍摄在电影胶片上的每个长方形的画幅。是构成电影镜头长度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电影时间的最小单位

24.定格: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将银幕上活动的影像突然静止成画面,用定格印片的方法,使被停顿的画面延伸到所需要的长度,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神态或细节

25.叠印: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时空中不同景物或人物的画面重叠起来,复印在一条胶片上,相互重叠的各个内容之间有内在联系

26.淡入、淡出(渐显、渐隐):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电影艺术中表现时空间隔的手段。表现形式是前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暗淡直至消失(淡出/渐隐),和后一场景画面逐渐显露到完全清晰(淡入/渐显)

27.化出、化入(溶变):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电影艺术表现时空转换和深化情绪的手段。表现形式是前以画面渐渐隐去(化出)之前,后一画面就已经开始渐渐显露(化入),两个画面同时重叠隐线,起到时空自然过渡的作用

28.划入、划出(划变):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用多样形式的技巧把两幅画面衔接起来。表现形式是滑移,即后一镜头从前一镜头画面上划过,前后交替

29.圈入、圈出: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表现形式是从画面中心以原点开始逐渐扩大或从画面外沿以圆形逐渐收缩,使下一镜头的画面慢慢取代上一镜头

30.出画、入画: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在镜头末尾运动主体离开画面成为“出画”;在镜头开始出现若干画面后,运动主体进入画面成为“入画”

31.切换:电影最基本的镜头转换方式。无需光学技巧作为过渡,直接切换即可

32.切出、切入(跳切):一种不遵循连续性,将动作做跳跃式组接以突出必要内容的切换方式

33.闪回:在某一场景中突然插入另一场景镜头或片段的电影叙事手法。 34.景深: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感光胶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35.电影三原色:红、绿、蓝

36.暖色(热色)、冷色(寒色):红、黄、橙等暖色,青、蓝、绿等冷色 37.直射光(硬光):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如日光灯和聚光灯照明

38.散射光(软光):在被摄体上产生不明显投影的光线,如阴天和经柔化的灯光的照明 39.顺光(正面光):光线投射方向和摄影机拍摄方向相一致的照明 40.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水平角90度左右的照明 41.顶光:来自被摄体上方的照明 42.电影构图:指结合被拍摄对象和摄影造型元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有重点的分布、组织一系列活动的电影画面中,形成统一的画面形式。 主要分为主体、陪体、环境

43.构图形式:被摄对象与摄影机之间的动静变化及取景所产生的画面结构。 主要形式有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不规则构图和不完整构图、线条结构构图如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三角形构图等

44.类型电影: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定创造出来的影片。在美国最为典型 最典型的的四个类型是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

45.类型电影的三个元素: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46.西部片(牛仔片):主要以美国西部为故事背景,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人开发西部荒野土地为题材,被认为是最能反映美国的民族性格和精神的影片类型

第二节 中国电影常识 一、中国电影导演

1.第一代导演: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在19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等,前两位成就最大

2.郑正秋: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我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1913年与张石川合作导演并编剧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其他作品有《姊妹花》《玉梨魂》等 3.张石川: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我国最早的电影导演之一,导演《难夫难妻》后,又导演了《黑籍冤魂》《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歌女红牡丹》等,共执导156部影片 4.第二代导演:主要活跃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蔡楚生、郑君里、费穆、吴永刚、桑弧、汤晓丹等

5.蔡楚生:电影导演,中国“第二代导演”的杰出代表,1934年拍摄了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另有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都会的早晨》等,他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

6.郑君里:电影演员、导演,曾出演过《新女性》《迷途的羔羊》《大路》等影片,后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林则徐》《枯木逢春》等

7.费穆:1936年导演《狼山喋血记》被认为是国防电影的作品有;1947年执导由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1948年导演了《小城之春》, 达到个人导演艺术的巅峰

8.吴永刚:1934年编导影片《神女》一举成名,1980年与吴贻弓合作导演《巴山夜雨》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另有作品《壮志凌云》《辽远的乡村》等 9.桑弧:原名李培林,导演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和第一部彩色电影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根据矛盾作品改编了影片《子夜》等

10.孙瑜: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受过专业电影教育的电影艺术家,其导演的电影作品有《武训传》《故都春梦》《野草闲花》《小玩意》《大路》等

11.第三代导演:新中国成立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代表人物有成荫、谢晋、谢铁骊、水华、凌子风等

12.谢铁骊:他的导演作品充满了人情味,作品有《早春二月(根据柔石的小说《二月》改编)》《暴风骤雨》《海霞》《包氏父子》《红楼梦》等

13.水华:作品有《白毛女》《林家铺子(夏衍根据矛盾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本)》《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水华的突出贡献,是建立起以民族情感、民族生活内容支撑而形成的富有民族风格的影像作品,架通了民族化和艺术化的电影桥梁

14.崔嵬:作品有《青春之歌》《小兵张嘎》《北大荒人》《杨门女将》《野猪林》等 15.凌子风:作品有《中华儿女(1949年导演处女作)》《光荣人家》《红旗谱》《骆驼祥子》《边城》《春桃》《李四光》《狂》等

16.谢晋:第三代导演中最具代表性人物,1957年编导了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女篮5号》是他的成名作,另有作品《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最后的贵族》等

17.第四代导演: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和同时期自学成才的导演,他们提出“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注重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 主要任务有吴天明、吴贻弓、张暖忻、黄健中、郑洞天、谢飞等

18.吴贻弓:作品有《巴山夜雨》《城南旧事》《少爷的磨难》《阙里人家》《海之魂》等,吴贻弓作品清新流畅,将就电影语言的表现力,体现中国美学的传统

19.吴天明:作品有《人生》《变脸》《老井》等,他的作品风格凝重厚实,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张暖忻:作品有《沙鸥》《青春祭》《北京,你早》等,她是纪实美学最早的实践者 21.郑洞天:作品有《邻居》《鸳鸯楼》《人之初》《台湾往事》等,其中,《邻居》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创造拉开了大幕

22.谢飞:作品有《湘女潇潇》《本命年》《香魂女(或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的作品严谨含蓄,有一种书卷气,叙事流畅,生活气息浓郁

23.黄蜀芹:作品有《人·鬼·情》《青春万岁》《画魂》等。《人·鬼·情》表现了一个受伦理压抑世俗禁锢的戏曲女演员秋芸的坎坷生活和从艺生涯,是当代女性主义电影的作品有

24.第五代导演:20世纪8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他们力求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上都标新立异,突出作品的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 代表人物:张军钊、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等人

25.张军钊:作品有《一个和八个(1983年执导,是第五代导演探索电影的开山之作)》《加油,中国队》《孤独的谋杀者》等

26.陈凯歌:作品有《黄土地(1984年处女作,张艺谋拍摄,是中国当代电影史上划时代之作)》《霸王别姬(1993年代言,第一部问鼎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电影)》《大阅兵》《孩子王(改编自阿城的同名小说)》《边走边唱》《和你在一起》《风月》《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等

27.张艺谋:中国第五代导演中艺术多样、成就最为突出的代表,也是中国导演中具有世界声誉的代表。1988年执导第一部影片《红高粱》获得第三十六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多项大奖,另有作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活着》《一个都不能少》《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等

28.田壮壮:作品有《猎场扎撒》《盗马贼》《摇滚请年》《大太监李莲英》《蓝风筝》《狼灾记》等,并重拍了费穆的作品《小城之春》,他的影片最大特点是对人的心灵和大自然的关注

29.黄建新:作品有《黑炮事件》《站直啰,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红灯停,绿灯行》《埋伏》《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黄建新的电影是艺术理想阐释和关注社会现实结合较好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