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 下载本文

(2)病位较深;

(3)临床以烦躁、消渴、麻痹为主; (4)无营血邪热亢炽的表现。 治法——清心滋肾、生津止渴 方药——连梅汤《温病条辨》方, 由黄连阿胶汤化裁而来。 9.余邪未尽,痰瘀滞络:(P154)

症状——低热不退、心悸烦躁、手足颤动、神情呆钝、默默不语、甚则痴呆、失语、失明、

耳聋或见手足拘挛、肢体强直等。

病机——余邪挟痰瘀,留滞络脉,气血钝滞,机窍闭阻。 治法——清透余热,豁痰开窍,祛瘀搜络。 方药——三甲散加减。 秋 燥 一 概 述:

(一)何谓秋燥?

是指发生于秋天干燥季节,由燥热病邪引起的,临床上以病情轻、传变少,初起在肺卫时即见津气干燥表现为特征的外感温热性疾病。 (二)特点:

1 发病季节特点--秋季(秋分~小雪) 2 病因--燥热病邪。

3 病势特点--病情轻、传变少。

4 临床特点--初起邪在肺卫时即有津气干燥表现。

津气干燥表现:干咳、咽部干痛、口干、 鼻干、鼻中燥热、眼干、唇干、舌干等。

5 疾病性质--温热性疾病。 (三)病机特点:

1、燥邪上受,肺卫受病 2 、肺燥化火,伤阴损络: 3、内传营血,深入下焦:(很少) (二)鉴别诊断:

温燥 凉燥

季节:初秋气候尚温 深秋气温渐凉 性质:偏温偏热 偏凉偏寒

症状:发热较重,微恶风寒 发热轻恶寒重,头 头痛少汗,干咳无痰 痛无汗,干咳无痰 或少痰粘稠,口渴甚 少量稀痰,口渴轻

鼻中燥热,舌质红, 鼻塞或流涕,舌边 苔薄白而干。 尖红苔白而燥。

治法:辛凉甘润 疏风润燥 方药:桑杏汤 杏苏散 四 治疗原则:

(一) 治疗总则:滋阴润燥。

(二)治疗方法:“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三)治疗禁忌及注意问题 1 、治疗禁忌--最忌苦燥。

2 、注意问题--治燥不同于治火。 五 辨证施治: (一) 燥热犯卫: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

痰,甚则咳声嘶哑,咽干、鼻干、鼻中 燥热, 口微渴,舌苔薄白而乏津,舌 边尖红,右脉数大。 病机--燥热袭肺,肺卫不宣,肺津受伤 治法--辛凉甘润,清透肺卫。 方药--桑杏汤

①秋燥初起与风温初起的鉴别:

秋燥 风温 季节:秋天干燥季节 春季或冬季反暖之时 病因:燥热病邪 风热病邪

症状:燥热袭肺、肺 风热袭肺、肺卫不宣而 卫不宣的同时 无津气干燥的表现

以津气干燥的 表现为特征

治法:辛凉甘润 辛凉解表 方剂:桑杏汤 银翘散

鉴别要点:季节;有无津气干燥的表现 (二)邪在气分 1.燥干清窍:(P76)

症状----发热,口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 苔薄黄而干,脉数。 病机----上焦气分燥热化火,扰及清窍。 治法----清宣气热,润燥利窍。 方药----翘荷汤(《温病条辨》) 2.燥热伤肺:(P77)

症状----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喘,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而燥 或薄黄而燥,脉数。

病机----燥热伤肺,肺气不利,肺津受伤。 治法----清泄肺热,养阴润燥。 方药------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3.肺燥肠热,络伤咳血:(P81)

症状----初起时喉痒干咳,继则因咳甚而痰粘 带血,胸胁疼痛,腹部灼热,大便泄 泻,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病机------肺燥络伤,热迫大肠 治法------润肺清肠,清热止血。 方药------阿胶黄芩汤(《通俗伤寒论》) 4.肺燥肠闭:(P77、78)

症状----咳嗽不爽而多痰,胸满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而干。 病机------肺燥失宣,肠燥便秘,上下同病。

治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方药------五仁橘皮汤(《通俗伤寒论》) 5.肺胃阴伤:

症状----身热已退,或身有微热,干咳或痰少,口、鼻、咽、唇干燥乏津,口渴,舌 干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燥热渐退,余邪未尽,肺胃津伤 治法----甘凉生津,滋养肺胃。 方药----①沙参麦冬汤; ②五汁饮(

(三)邪入气(营)血(P79)

症状--身热,口渴,烦躁不安,甚或吐血、咯 血、衄血,苔黄燥,舌绛,脉数。 病机--气分燥热未解,又入血分。 治法--气血两清

方药--①白虎加地黄汤 ②加减玉女煎: (四)燥伤真阴

症状--昼凉夜热,口渴,或干咳,或不咳,甚则 四肢抽搐,舌质干绛,脉虚。 病机--燥热深入下焦,耗伤真阴,邪少虚多之候。 治法--滋养肝肾,潜镇虚风。 方药--三甲复脉汤或小复脉汤 湿 温 一 概 述:

(一)何谓湿温?

多发生于夏秋雨湿季节,由湿热病邪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病较缓、传变较慢、病程较长、病势缠绵,初期即见恶寒身热而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脾胃症候显著为特征的湿热性疾病。 (二)湿温的特点

1 季节特点——夏秋雨时季节。(立秋~秋分) 2 病因特点——湿热病邪。

3 发病病势——发病较缓,传变较慢,病程较长, 病势缠绵。

4 初期临床表现——恶寒身热不扬,身重肢倦, 胸闷脘痞,苔腻脉缓等。 5 病理特点——脾胃症候显著 6 疾病性质特点——湿热性疾病。 (二)病机特点: 1、初期邪遏卫气:

2、湿热病邪留恋气分,病变复杂 3、后期病变有两种转归: 4 恢复期——余邪未尽。 三 诊断及鉴别诊断:

1、湿温与暑湿的鉴别:

湿温 暑湿

季节:立秋—秋分 夏至—立秋 病因:湿热病邪 暑湿病邪 发病:发病较缓 突然起病 病程:较长 较短

热势:逐渐升高 骤然升高 病理:初期以湿为主 以暑热为主 以热为辅 以湿为辅

症状:初期邪遏卫气证 初期即见恶寒发热, 见恶寒身热不扬 但热势明显。属湿 属湿重于热。 热并重或热重于湿 四 治疗原则:

(一)治疗总则——分解湿热。(清化湿热) (二)治疗大法:

1、湿重于热——化湿清热 (辛温开郁、苦温燥湿) 2、湿热并重——清化湿热 (苦寒清燥)

3、热重于湿——清热化湿 (寒凉清热,兼以燥湿) (四)治疗禁忌: 1、禁汗 2、禁下 3、禁滋润 4、禁温补 5、饮食禁忌 五 辨证施治: (一)湿温初期: 时间:5—7天。

热型:恶寒身热而不扬

症候:邪遏卫气证(P107)

表现—恶寒身热不扬,午后热盛,少汗, 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胸闷不饥,面 色淡黄,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 辨证分析:

1)阶段—卫气同病:恶寒身热不扬,胸闷不饥

2)部位—中上二焦症候为主:头痛如裹,胸闷不饥。 3)性质—湿重于热:口不渴,少汗,苔白腻,脉濡缓。 辨证要点:卫气 + 中上二焦 + 湿重于热 病机—湿邪阻遏卫气,脾胃气机不畅。 治则—芳香化湿,宣通气机。 方药—藿朴夏苓汤;三仁汤。 5)辨证中应注意的问题

(1)湿温初期与太阳伤寒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