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呼吸浅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 辨证要点:神昏 + 亡阴、亡阳
病 机——热毒内闭,开闭不及时,或不得法,致厥闭不通。即热毒内阻而闭,阳气外越而脱。
治法——开闭固脱。
方药——生脉散或参附汤送服三宝。 (三)血分证治: 1 热盛动血:
临床表现——身灼热,烦躁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疹显露,或斑色紫黑,或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 病 机——血分热盛,迫血妄行。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温病条辨》方。 3 气营血两燔:(见83、85页) 临床表现——
壮热,烦渴,头痛,烦躁不安,肌肤发斑,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 病机——气分热邪未解,营血热毒又盛。 辨证要点:气分证、营血分证同时并见。 治法——气营(血)两清 方药:
1)玉女煎——用于气营两燔
2)化斑汤(白虎汤+犀角、玄参)——气血两燔 3)清瘟败毒饮—— 用于气营血俱燔者。 4 热与血结:
表现——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便结或大便色黑易下,神志如狂,时清时乱,口干欲漱水不欲咽,舌紫绛或有紫斑,脉细涩。 病机——热入血分,与血互结于下焦。
辨证要点:少腹坚满疼痛,舌紫暗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逐瘀攻下
方药——桃仁承气汤。 (五)热灼真阴:(后期证治) 1.阴虚火炽:
表现——身热,心烦躁扰不卧,口干咽燥,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 病机——热伤肾阴,心火亢盛,心肾不交。 治法——育阴清热,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阿胶汤。 2 真阴耗竭:
表现——低热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齿黑,或心悸,或神疲多眠,耳聋舌干绛或枯萎,甚则紫晦而干, 脉虚细或结代。 病机——真阴亏虚,阴虚有热,邪少虚多。 辨证要点: 热型、舌象、脉象。 治法——滋阴养液。 方药——加减复脉汤。
3 阴虚风动:
临床表现—— 低热、手足蠕动或瘛疭,心悸或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时时欲脱,形消神倦,咽干齿黑,舌干绛,脉虚细无力 辨证要点
定阶段--后期--低热(病程) 定位--肝、肾、心--舌干绛
病机——阴精亏损,水不涵木,以致虚风内动。 治法——滋阴息风。
方药——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 (六)邪留阴分:
临床表现——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苔少,脉沉细略数。 病 机——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治法——滋阴透邪。 方药——青蒿鳖甲汤。 暑 温
一.暑温的概述: (一) 何谓暑温?
夏天暑热季节,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病急骤,传变最速,初起即见壮热、汗多、烦渴、脉洪数等气分热盛症候,最易伤津耗气、闭窍动风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二) 特点:
1.季节特点——夏天暑热季节。 2.病因特点——暑热病邪。
3.病势特点——发病急、传变最速。
4.初起症候特点——初起即见壮热、烦渴、汗多、脉洪数。 5.病理特点——最易伤津耗气、闭窍动风。 6.疾病的性质——急性外感热病。
2.发病类型:可概括为新感和伏邪两类。 3.病因:——外感暑热,内在元气亏虚。 4.病位——阳明。 5.有关挟湿问题: (1)暑必兼湿:
(2)暑不兼湿或暑多兼湿: (四)分类: 1.暑温本证
暑热阳明、暑伤津气、津气欲脱、暑伤肺络、暑热动风、暑入心营、暑入血分、暑伤心肾。 2.暑温兼证
暑温兼湿:暑湿困阻中焦证、暑湿弥漫三焦证。 暑温兼寒:冒暑。
3.暑温类证,又称暑病——冒暑、暑秽。 (二)鉴别诊断:
1.本病与湿温、暑湿的鉴别。与中暑的鉴别。 2.本病与疫毒痢的鉴别:
它们发病时间相同,同时均表现为起病急,均有高热、闭窍、动风以及内闭外脱等危重症
候。
不同: 疫毒痢 暑温 出现厥脱: 早 晚 脑脊液检查: 混浊 清晰 大便检查: 脓血便 无脓血 四.治疗原则
(一)基本大法:清暑泄热 邪在气分——清泄气热。 邪在营分——清营泄热。 (二)随证治疗:
1.若见津气欲脱者——生津益气法。 2.若见闭窍动风者——开窍息风。
3.若见暑热病邪挟湿、兼寒者——要结合化湿、透表法治疗。
(三)张凤逵:“暑温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收酸敛”。——暑温气分治疗大法: 五.辨证施治: (一)气分证治 1.暑入阳明:(P80)
症状 热、汗多、心烦、头痛且晕、面赤气粗、口渴或背微恶寒,苔黄燥、脉洪数或大而芤。 病机 热亢盛,燔灼阳明,伤津耗气。
治法 泄暑热;若津气受伤者,兼以益气生津 方药 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2.暑伤津气:(P80)
症状——身热、气短而促、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脉虚无力、苔黄干燥。 病机——暑热内郁,津气两伤。 治法——清热涤暑,益气生津。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3.津气欲脱:(P80)
症状——身热已退,汗出不止,喘喝欲脱,脉散大。 病机——邪热已退,津气大伤,以致津气欲脱。 治法——益气敛津,生脉固脱。 方药——生脉散。
(2) 暑入阳明 暑伤津气 津气欲脱 邪热程度: 邪热炽盛 邪热较盛 邪热不盛 病 理: 里热亢盛 暑热内郁 津液外亡 蒸腾于外 津气受损 正气欲脱
治 则: 首用辛凉 继用甘寒 终用甘酸敛津 方 药: 白虎汤以大清 王氏清暑益气 生脉散 气热,加人参 汤,本方重在 重在固脱 防止虚脱。 生津,清热之 力求速效。 力较弱。 4.热结肠腑:(P80)
症状——身热,日晡为甚,腹胀硬满,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循衣摸床,舌卷
囊缩,舌红、苔黄燥,脉沉数。
病机——暑热伤津,热结阳明。即暑热郁蒸于肠腑与糟粕相结形成本证。
治法——通腑泄热,清热解毒。 方药——调胃承气汤 5.暑入心营:(P84)
症状——灼热烦躁、夜寐不安,时有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绛、脉细数; 或猝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气粗、喉中痰鸣或四肢厥逆、脉滑数或沉伏 病机——暑入心营、扰动心神,内闭心包
(1)热入心营——灼热、烦躁、夜寐不安,时有谵语舌绛、脉细数。 治法——清营泄热 方药——清营汤
(2)暑入心营、内闭心包
证见——灼热烦躁、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绛、脉细数。 治法——清营泄热,芳香开窍。
方药——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3)暑厥
证见——猝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气粗、喉中痰鸣、或四肢厥逆、脉滑数或沉伏。 治法——急予清心开窍 方法:
①先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
②急用清心开窍之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③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曲泽、合谷、涌泉。 6.暑热动风(又称暑风):(P82)
症状——身灼热、四肢抽搐、甚或角弓反张、牙关 紧闭、神迷不清,或喉有痰壅,脉象弦数 或弦滑。
病机——暑热炽盛,引动肝风。 特点:
①抽搐的同时必伴有壮热;
②风、火、痰交炽为其病机关键
③可见于中暑、乙脑、中毒痢等高热抽搐的患者。 治疗——清热凉肝,息风定痉。 方药——羚角钩藤汤(方见春温) 7.暑入血分(又称暑瘵):(P84)
症状——灼热烦躁、斑疹密布、色呈紫黑、神昏谵语、吐血衄血、便血,甚或兼见四肢抽
搐,角弓 反张,舌绛、苔焦。
病机——暑热火毒燔炽血分,内陷心包、引动肝风、风动痰生之候。 特点:(1)热毒较盛; (2)起病急骤;
(3)热盛迫血、闭窍动风、生痰挟瘀之重证。 治法——凉血解毒,清心开窍。 方药——神犀丹、安宫牛黄丸。 8.暑伤心肾:(P87)
症状——心中烦热、消渴不已、肢体麻痹、舌红绛、苔黄干燥,脉细数。 病机——暑入少阴,上助心火,下劫肾水,水火不济。 特点:(1)邪热不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