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热厥——为热毒炽盛,郁闭于内,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所
致。
② 寒厥——为阳气大伤,虚寒内生,全身失于温煦所致。 2.脱:
指阴阳气血严重损耗,元气不能内守而外脱。 包括:
阴竭(亡阴):由于阴竭,元气无所依附,故又称为气阴外脱。 阳脱(亡阳):由于阳气不能内守,而外脱。 四.胸腹不适:
是指胸、胁、脘、腹等部位,胀满疼痛等感觉。是温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1. 胸腹不适形成的机理
为温邪挟有湿浊、瘀血、积滞等致气机失调所引起。 2.胸腹不适的类型: (1)胸部疼痛:
为邪热郁肺,肺气不利——风温邪热壅肺证;
如胸部闷痛或刺痛——素有瘀伤宿血在胸膈中,挟热而搏于肺部。 (2)胸闷脘痞:
为湿热阻遏气机,清阳受蒙——湿温或兼有湿邪者。
如按之濡(按之柔软而无压痛)为无形邪热壅聚,胃气不和。
如按之硬(有抵抗感而无压痛者)为邪热壅聚,胃虚不运,胃气壅滞。 (3)胸胁疼痛:
为肝胆热盛,或痰热郁阻少阳。
若右胁下疼痛,压之尤甚——为肝胆之病。或为气滞,或为湿热,或为血瘀。 (4)胃脘满痛:
为湿热痰浊,或食滞内阻,气机郁滞而成。 胃脘硬满疼痛,按之痛甚——结胸证。 胃脘至少腹硬满不可近者——大结胸证。 (5)脘腹胀痛:
为邪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 若脘腹胀满不甚,苔腻者:为湿热中阻; 若满腹胀痛,按之痛甚者:为有形实热。 (6)绞痛阵作:
由肠腑气机阻滞所引起。
若伴有大便异常者,为湿热与宿食相搏,肠道传导失司。 (7)腹胀硬痛:为热结肠腑。
(8)少腹硬满疼痛:为瘀热搏结于下焦,热入血室。 第二节 辨斑疹白pei 一.斑疹:
斑疹:发于肌表的红色皮疹。
斑:点大成片,平铺于皮肤之上,抚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消退后无糠皮样脱屑。 疹:琐碎小粒,高出于皮肤之上,抚之碍手,压之退色,消退后有糠皮样脱屑。 2.斑疹的形成机理: (1)斑: 病理过程:
胃热 邪热入血 迫血妄行 斑从肌肉而出 (2)疹:“疹出于肺”,“肺热发疹”。 病理过程:
肺热炽盛 迫及营分走窜血络 疹从皮肤而出 3.斑疹的临床意义:
(1)温病过程中出现斑疹是热入营血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2)通过观察斑疹的数量、色泽、形态、分布及结合全身脉证,来判断邪热的浅深、病情的轻重、气血的盛衰、以及确立治法,判断预后。 ① 斑疹数量多少与疏密的临床意义:
斑疹数量少、稀疏(散在的)——说明热入营血的邪毒少、病情轻、易治、预后好。 斑疹数量多,分布稠密——说明热入营血的邪毒多、 病情重、难治、预后差。 ② 斑疹色泽的临床意义: 泽
荣润——顺证,说明正能胜邪。 娇艳或晦滞——热邪炽盛,正气损伤 色
红斑——色如胭脂——胃热炽盛,邪热入血迫血妄行。
紫斑——紫如鸡冠花色——胃热炽盛,血液沸腾,瘀血不行。 黑斑——热毒极盛,热伤营阴,瘀血停滞。 ③ 观察斑疹的形态:
若斑疹松浮、红润者:说明热毒外透,邪浅病轻,易治,预后较好。 若斑疹紧束有根、紫赤者:说明热毒锢结,邪深病重,难治,预后差。 ④ 结合全身脉证: 4.斑疹的治疗原则:
斑——清热解毒,凉血行瘀;治以化斑汤,犀角地黄汤。
疹——清热解毒,凉营透疹;治以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6. 阴斑与阳斑的区别: 成因 斑疹形态 治疗 阳斑 阳热动血 斑点显露,胸腹满布数点,色泽鲜红。 清热解毒 阴斑 阴盛阳越,载血外浮 斑点隐约,胸腹微见数点,色淡红。 温阳散寒,引火归源 二.辨白pei 1.何谓白pei?
是湿温或温热挟湿疾病过程中由于湿热郁蒸,在胸背部皮肤发出晶莹如粟,颗粒饱满的水泡样疹子。(与暑季的痱子不同)
2.白pei的特点:
(1) 色泽——色白,水晶而莹亮,呈透明或半透明状。
(2) 形态——颗粒细小,高出于皮肤之上,扶之碍手,有瘙痒感,抓破流水,消退后有糠皮样脱屑
(3) 好发部位——多见于胸部、颈部、腹部,头面部与四肢较少见。
(4) 白pei发出前后的感觉 —— 发出前病人有胸闷的感觉,发出后则感觉舒畅 (5) 好发白pei 的疾病——湿温、伏暑及温热挟湿疾病。
3.白pei的发出机理:
湿热阻滞,气机不畅 湿热郁蒸在气分 外达肌腠 发于皮毛而成白pei 4. 白pei的种类:
(1)白pei(晶pei)——晶莹如粟,颗粒饱满。说明人体气液充足,正能胜邪,预后好。 (2)枯pei ——色如枯骨,干壳无浆。说明气液枯竭,正不胜邪,预后差。 5. 白pei的临床意义:
(1)辨别疾病的性质:在温病过程中见到白pei,即可作为湿热性疾病诊断依据。 (2)白pei 的发出,说明湿热之邪有外达之机。
(3)观察白pei 的色泽、形态,能判断津液的存亡,正气的盛衰。 6.白pei的治法:
(1)白pei(晶pei):湿热郁蒸——清化湿热。
(2)白pei反复发出,伤耗津液者:治以甘药补之,以护其津液。 (3)枯pei :气液枯竭——益气养阴。 7.白pei 的治疗禁忌:
(1)不能用纯辛走表之品: 即不能用辛味药和发表药。 (2)不能用纯苦清热之品: 如黄芩、黄连等。 (3)不能纯用甘温补益之剂: 如党参、黄芪等。 (4)不能用甘寒滋腻之品: 如生地、玄参等 8.白pei 与斑 疹的区别:
部位 形态 治法 白pei 病在气分 白色水泡样疹子 清化湿热 斑疹 病在营血 点状或片状出血 清热解毒凉血行瘀 第三节 辨 舌 二.正常舌象及其形成:
1.舌质:
正常舌质——红而微淡,通常称作淡红舌。 形成——为心脾气血上荣而成。 2.舌苔:
正常舌苔——薄白苔。
形成——由于胃气的熏蒸而成。 三.病理舌象及其形成:
1.舌质的病理变化——营血运行失常所致。
2.舌苔的病理变化——邪热蒸腾胃中浊气上煦所致。 四.温病辨舌的临床意义: 1.辨别病邪的性质; 2.区分病位的浅深; 3.判断津液的存亡;
4.分析邪正盛衰、病势进退。 七.辨舌的内容: 1.舌苔: (1)白苔:
① 舌苔薄白欠润,边尖略红:
特点——苔色白,苔质薄,舌面津液不如常人,舌边尖部位偏红。
机理——风热在表,说明病情轻。意义——邪在卫分,多见于风温初起。 ② 舌苔薄白而干, 舌边尖红:
特点——苔质薄、苔津偏于干燥, 舌边尖红赤。 机理——表邪未解,津液已伤。
意义——素体阴虚外感;或燥热病邪初犯肺卫。 ③舌苔薄白而腻:
特点——苔薄,色白,质地腻。 机理——湿热病邪,郁遏卫气。
意义——湿温初起,卫气同病;风热挟湿;湿温后期余邪未尽。 ④舌苔白厚而腻:
特点——苔色白、质地厚,舌面粘腻而滑,舌质变化不明显。 机理——湿热相搏,湿浊上泛。
意义——湿阻于气分,而湿浊偏盛者。 ⑤舌苔白厚而干燥:
特点——苔色白、质地厚,表面干燥无津。
机理——脾湿未化,加之胃津不足,津不上承或肺气受伤,气不化液所致。 意义——脾湿未化,胃津已伤。 ⑥舌苔白腻而质红绛:
特点——苔色白、苔质腻,舌质红绛。
机理——湿中蕴热。湿不得化,热不得外透。蒸于营阴,而舌红绛;湿邪上泛而苔腻。 意义——湿遏热伏。
⑦舌质紫绛苔白厚如积粉:
特点——舌上白粉堆积,满布无隙,滑润粘腻,刮之不尽,舌质紫绛 机理——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意义——多见于瘟疫病。 ⑧舌苔白厚如碱状(白碱苔):
特点——舌上苔垢白厚粗浊而板滞,如石碱状。 机理——胃中宿滞挟秽浊郁伏所致。 意义——多见于湿热性疾病。
⑨舌苔白厚质地干硬如砂皮 (白砂苔)
特点——舌苔白厚而燥裂如砂石,扪之糙涩。
机理——邪热迅速化燥入胃,苔未及转黄而津液已大伤。 意义——同上。
⑩ 满舌生有松浮的白衣,或如霉状, 或生糜点(白霉苔):
特点——舌上满生白衣,如霉状,或生糜点,或 如饭粒样附着,或如豆腐渣样,刮之易去。 机理——秽浊之气上泛,而胃气衰败之象。
意义——湿温、伏暑等湿热性疾病,或温病后期胃气大伤,预后不良。 (2)黄苔:
多由卫分白苔转化而来,为邪入气分的标志。
① 舌苔黄白相兼:
特点——中黄边白,前白后黄,舌质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