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CCDCCD
29.(10分)(1)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皮肤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2)反馈调节 (3) 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4)胰高血糖素 非条件 (5)抗利尿激素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甲为垂体、乙为甲状腺等腺体;丙分泌的激素B能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丙为胰岛B细胞,激素B为胰岛素;丁分泌的激素C能使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丁为胰岛A细胞,激素C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分泌的D是肾上腺素。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寒冷条件下,乙为甲状腺,分泌的激素A是甲状腺激素,激素D是肾上腺素。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
(2)当甲状腺激素(激素A)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该过程称为反馈调节。 (3)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等特点。
(4)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通过下丘脑调节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增加,属于非条件反射。
(5)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30.(7分)(1)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H](NADPH)
(2)在暗处依然吸收CO2 酸性物质 释放出来 暗处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 (3)吸收CO2 并储存起来,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CO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因素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A的来源判断其物质名称,根据铁皮石斛的生活环境分析其在在暗处气孔开放程度大于光下的原因。
(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物质A是NADP和H结合生成的NADPH。 (2)据图2可知,与一般植物不同,铁皮石斛在暗处可以吸收CO2。铁皮石斛细胞中酸性物质在暗处上升,光照时下降,推测CO2 可能在暗处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光照时释放出来用于光合作用。在暗处铁皮石斛细胞不能进行光反应,无法产生暗反应所需的ATP和NADPH,所以不能将CO2 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
(3)铁皮石斛生活在阴湿环境中,在光下气孔会关闭,导致吸收CO2不足。铁皮石斛在暗处气孔开放程度较大,可以吸收CO2 并储存起来,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CO2。 31.(12分)(1)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2)YyRr×yyRr或YyRr×Yyrr
让不耐盐的水稻植株相互授粉,选择F1中耐盐的水稻植株自交,鉴定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F2表现型及比例为耐盐植株:不耐盐植株=9: 7,说明水稻植株的耐盐性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
+
+
对基因控制(6分)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培育耐盐水稻“海稻86”为媒介,考查了育种方法的选择、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验证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灵活运用;同时,会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首先根据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将其分解成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的比例的乘积,然后再根据基因分离定律逆推出亲本的基因型,最后组合。关于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设计,需要考生识记和理解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9∶3∶3∶1的含义,并根据题意灵活运用。
(1)将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个体,最常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如果要缩短育种年限则可以通过单倍体育种。
(2)①耐盐植株为Y_R_,与不耐盐植株杂交,子代中耐盐植株的概率为3/8=3/4×1/2,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反向推导出亲代基因型为YyRr×yyRr或YyRr×Yyrr。
②欲探究假设是否成立,应先培育出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然后再让该个体进行自交实验,检测后代性状分离比是否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论值相符合。具体为:让不耐盐的水稻植株相互授粉,选择F1中耐盐的水稻植株自交,鉴定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F2表现型及比例为耐盐植株∶不耐盐植株=9∶7,说明水稻植株的耐盐性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的。
32.(10分)(1) (2)竞争
(3)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500 (4)抽样检测
【解析】分析题图:根据“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特点,分析表格中各种生物的营养级高低顺序:戊营养级最低,为第一营养级;其次是乙、丙的含量接近,均为第二营养级;之后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图示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形成的食物网为:。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乙和丙均为第二营养级,均捕食戊,所以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3)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的A表示第二营养级摄入的总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图示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75+25=100 J/cm·a。结
2
合能量传递效率的最大值20%可计算: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20%=500J/cm·a。 (4)若要调查某种细菌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用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直接估算计数。 37.(15分)(1)CO(NH2)2+H2O→CO2+2NH3 (箭头上写脲酶) (2) 目的菌 选择 (3)尿素 葡萄糖 使菌体充分接触培养液,增加溶氧量 (4)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5)灭菌(1分)
【解析】本题考查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主要考察分离方法,分离过程中所用的培养基等知识点。
(1)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酚红指示剂变红,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pH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分解得到了尿素分解菌。
(2)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是为了筛选分解尿素的目的菌。因为这种培养基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叫做选择培养基。
(3)培养基中的氮源是尿素,碳源是葡萄糖,而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的目的是使菌体充分接触培养液,同时增加溶氧量。
(4)从液体培养基转入到固体培养基通常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这两种方法获得单菌落。
(5)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培养基上生长着微生物,所以必须经过灭菌后才能处理掉。
38.(15分)(1)逆转录酶 不含有 (2)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后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并发挥作用
(3)裂解 目的基因(或胰岛素基因) a (4)cDNA中不含有内含子,转录出的RNA不需要经过加工,可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3分)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过程①表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过程②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④表示将细菌转移到纤维素膜上;过程⑤表示目的基因的检测。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①表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该过程获得cDNA为部分基因文库,由于其中目的基因是mRNA逆转录形成的,不含有启动子。
(2)过程②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后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并发挥作用。
(3)过程⑤需将纤维素膜上的细菌裂解,释放出DNA,再用P标记的目的基因作为探针进行杂交。依据杂交结果中杂交带出现的位置可知,应选取培养基上a菌落继续培养,才能获得含有膜岛素基因的受体菌。
32
2
(4)图示方法获得的目的基因在受体菌中更容易表达,是因为cDNA中不含有内含子,转录出的RNA不需要经过加工,可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