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案集 - 图文 下载本文

长之路。这个课题是整个生命教育的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课标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认同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在《内容标准》部分,具体落实 “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的相关要求。

【学生分析】

青春期中的青少年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但往往存在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地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 独生子女的独尊心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他人生命与价值的忽视。我们目前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女子。优越的感受也容易导致他们形成对他人要求过多、对自己反省太少的习惯。自己把自己当成中心,产生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着想的观念。这种观念与我们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现代伦理存在冲突。 【设计理念】

本节课教学设计重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教改新理念,力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课堂以活动串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真正感悟生命的多彩与可贵。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主题探究法和游戏活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认识人类是具有智慧与思维的生命。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反思、展示、设计与提升自我个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探寻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的生命之路。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难点: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地热爱与珍惜丰富多样的生命。

【课前准备】

1. 学生四人为一组,准备树叶、橘子及核桃;收集本组同学左手大拇指的指纹。

2. 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学的个性、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 3.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印泥、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张红色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测与想象

教师展示各种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图片上的物品(与指纹有关的高科技产品)。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绝大多数重大发明、创造都是先提出设想,即猜测,然后再进行验证、分析、推理,从而获得新的发现。所以,在教学中通过猜测活动,可以迅速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指纹产品广泛运用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提出问题:同学们家里有没有用指纹锁?学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老师就要问:难道你不担心小偷也按一下指纹锁进去吗?二是没有,老师就要问:如果你家装了这种锁你担不担心小偷按一下指纹锁进去?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不担心。老师进而追问:难道指纹真有这么神奇吗?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一主题。

(二)观察与探究

第一步:让学生分四人一组收集指纹,运用各种手段观察探究指纹的情况。要学生用准备的印泥、白纸收集。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然后让学生说说各组观察到的情况,如指纹的大小、形状,螺纹的形状、疏密、弯曲度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步: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采集的各种“看似相同”的叶子标本,让观察学生所收集的叶子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差异,请把它们找出来。学生会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归纳。这种先收集相同的树叶,然后再找出不同点,实际上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地说明“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

第三步: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三)比较与归纳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

教师提问: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尽情地表达。例如,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在此基础上做一个智力游戏,即“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写我们人类智慧的诗句”。按四人一组展开竞赛,先是组内选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然后全班评出最能反映人类智慧的诗句。例如,“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但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腮鳍,但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虽然生活在今天,但人也可以了解亿万年前的过去;虽然生活在现在,但人也可以放眼美好的未来;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荧光,但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履,但人也能日行千里;虽然没有大象强壮的臂力,但人也能移山填海;虽然没有蜻蜓的复眼,但人也能迅速发现和避开敌人??”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诗句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差异性。 (四)观察与探究

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相比具有独特之处。那么,人与人之间有没有差异呢?通过“克隆老师的粉笔字”的游戏拓展学生对人与人之间“表里”都有差异的认识。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老师写的这个字。

通过克隆,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尽管极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带有自己的特性。

字如其人,人如其面,各不相同,那么除了字写得不一样外,人与人之间还存在哪些不同呢?展示双胞胎的图片,找出不同点。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双胞胎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双胞胎的外表猜一猜她们的性格,进而分析出双胞胎除了外表存在细微差异外,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内在方面也具有不同。并用这对双胞胎的自我描述(课前我让她们写好的)来验证学生的结论的正确性,使学生对人的独特性有一个“由外到内”全方位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为进一步推动课堂高潮做好铺垫。

通过这个活动,尤其是了解了自己在各个方面的与众不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你、我、他以及所有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为生命添光彩的激情。 (五)体验与成长

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质,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也不相同。大家从出生到现在,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是不同的,对不对?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与众不同的成长道路呢?请根据自己关于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分析,为自己设计一棵未来的生命之树。教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红色空白卡片,让学生把内容写在上面。

其间,教师播放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思考自己的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以帮助学生开拓设计思路。当学生设计完成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未来生命的美好设想,同时播放具有动感的音乐,如A cup of life等,以促使学生迸发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激情。让学生放飞自己的理想,将红色的卡片挂在一棵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活力的柏树上,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提升课堂实效。

最后,老师送上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纸上谈兵。尤其是教学活动设计,主题要明确,数量要适中。在教学时,还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实效。例如,在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方面的特殊表现是什么?”我最初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表演自己的特长和能力”,结果有的班级学生放的开,表演欲很强,效果很好。但有的班级学生相对文静,表演就出现冷场,效果就不理想。所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我调整了教学策略。

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很多东西不能预先设定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现场产生的资源,及时开发,进行教学。例如,本节课有的班级学生突然提出“克隆生命体之间是完全相同的生命”来反驳“生命的独特性”(关于克隆技术,我个人认为,如果面对的是八九年级

的学生,在教学时有必要加以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有所体现。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我觉得没有必要详加分析,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但是,有个别学生知识面广,提出这一问题后,我们也不能含糊其词地回避。)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懂得克隆生命体间也是有差异的。当然,有时这类问题老师当场无法解决,可以借机发动学生利用课后去查找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第三课 珍爱生命——珍爱我们的生命

教学理念:

( 1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人人参与教学。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养成,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倡导合作学习,实现师生平等。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悦纳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主动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2、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 3、 知识目标:

知道留恋生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懂得怎样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

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教学难点:

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及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读一读:名诗赏析2、 活动:诗歌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 展示课题:珍爱我们的生命 赏读诗歌思考问题(读一读)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