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旅游十二五规划9.6 - 图文 下载本文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送审稿)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局 四川盛道策划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0年十月

1

目 录

一、秀山自治县旅游产业“十一五”发展回顾............................ 1

(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 1 (二)、发展旅游产业的大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 2 (三)、旅游业六要素已初步配套,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 2 (四)、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改进,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 4 二、对“十二五”期间秀山旅游业发展形势的分析........................ 5

(一)、国家宏观政策背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5 (二)、旅游行业背景为秀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6 (三)、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潜力巨大 .............................. 7 (四)、旅游资源的发展符合“中国式”旅游特色 .................... 9 三、“十二五”期间秀山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9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 9 (二)规划的目标定位 ........................................... 11 四、秀山自治县旅游整体布局规划..................................... 12

(一)“一城” ................................................. 13 (二)“大边城” ............................................... 13 (三)石堤酉水河 ............................................... 14 (四)峨溶温泉 (五)景观廊道 (六)景点打造

2

五、旅游产品规划................................................... 16 (一)旅游产品设计原则............................................. 16

1、效益原则................................................. 16 2、突出特色原则............................................. 16 3、参与性与多样性的原则..................................... 16 4、遵循旅游规划的尺度原则................................... 17 (二)旅游产品开发内容 ......................................... 17 (三)旅游线路设计 ............................................. 18 1、功能性旅游线路规划 .......................................... 18 六、秀山自治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及科技进步规划....................... 20

(一)构建秀山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 20 (二)构建秀山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 ............................. 20 (三)构建秀山旅游信息库 ....................................... 21 (四)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科技含量,逐步实现现代化 ................. 21 七、旅游项目设计与投资估算......................................... 22 八、秀山自治县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的保障体系及措施............... 25

(一)秀山自治县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政策保障措施 ........... 25 (二)秀山自治县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法律保障措施 ........... 26 (三)秀山自治县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市场培育保障措施 ....... 27

3

一、秀山自治县旅游产业“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规模日益壮大

“十一五”期间,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秀山自治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构建和谐秀山,围绕建设“武陵之心、边城示范”的目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各项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的前三年全县共实现生产总值1193285万元,2008年秀山自治县被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委员会评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再次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在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增加资金投入,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旅游各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十一五”期间,秀山旅游仍以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调控能力获得更加蓬勃的生机。秀山的旅游经济总量在过去的五年中得到了快速增长,2005年,秀山自治县旅游接待人数为9.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50万元;2006年旅游接待人数为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32.5万元;2007年旅游接待人数为2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479万元;2008年旅游接待人数为3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013万元;2009年旅游接待人数4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593万元。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基础综合配备日趋完备,产业日规模不断大,旅游产业渐成雏形。

(二)、发展旅游产业的大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十一五”期间,在县四大家及市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秀山自治县紧紧

围绕建设武陵山区旅游中转集散地的战略目标,依托“大武陵旅游圈”,以“原生态”为核心,突出“山水”、“边城”、“花灯”三大主题,着力打造“秀山酉水探寻之旅”、“边城人文怀想之旅”、“花灯歌舞体验之旅”,坚持县内开发与周边联动互促、“目的地”打造与“中转地”建设并举,努力把秀山打造成为长江三峡-乌江画廊-梵净山-凤凰古城-张家界精品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使秀山自治县的旅游产业的大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政策引导和重庆市、秀山自治县的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下,全县人民对旅游业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的认识逐步提高、深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环境创新和加大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措施得以实施,秀山的社会环境和旅游形象大为改善。众多已建、在建和积极筹建的城市交通建设工程将使秀山旅游交通变得更加方便、舒适。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的旅游大环境初步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条件更加优越。

(三)、旅游业六要素已初步配套,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秀山自治县旅游得到了较大的开发,在景点的开发方面,

一是编制修订和完善了重点景区景点规划。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为基础,邀请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完善和编制了《洪安边城旅游发展规划》、《石堤酉水景区开发总体规划》、《凤凰山公园开发规划》、《秀田土家生态园总体规划》、《边城汤寨旅游开发规划》等。二是加快了部分景区景点开发展及打造。

2

景区景点打造方面,依托洪安突出边城文化特色,做大边城概念,恢复洪安二野司令部旧址、完善陈列馆陈设,力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建“一脚踏三省”地理标志性景观建筑,打造象鼻吸水、连心坝、九龙坡森林公园等景点,启动了洪安河人文景观河堤建设等,着力打造民俗风情、乡村旅游精品;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扩容火车站站场,新建秀山汽车总站,配合抓好渝湘高速公路和铜仁至雅江高等级公路建设以进一步缩短秀山到张家界和凤凰古城的距离,做好车站与主要景区间道路的交通联接和中转换乘工作;旅游商品开发方面,利用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宣传西兰卡普土家织锦、背篼、孟篼等手工制品,改进和完善现有设计、生产过程,举办旅游标志商品征集活动,充分挖掘秀山民族民间文化旅游商品资源。

在区域合作和旅游产品设计上,秀山为打造渝湘黔武陵边区的无障碍旅游

区,积极的与周边区县合作、不断探索、共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今“渝湘黔大旅游区”已初步形成。秀山与湖南花垣、龙山,贵州印江、松桃及酉阳,签署了《渝湘黔武陵片区旅游协作发展秀山宣言》, 充分发挥秀山县北连乌江画廊,东接湖南张家界,南毗湖南凤凰城,西靠贵州梵净山,处于各大旅游热点交汇地带的特殊区位,加强跨省际旅游的横向联合, 交通共连、客源互送、产品互补,资源整合,共同发展。作为乌江画廊与武陵“金三角”的旅游接点,秀山推出了“秀山一日游”、“秀山二日游”(到洪安古镇感受“边城”文化,汤泉泡温泉,再游湖南龙山镇,返回秀山石堤古镇,游酉水河感受土家族原生态文化,最后返回秀山县城游花灯寨)、“自驾五日游”(酉阳桃花源、黔江小南海、秀山边城、凤凰古城)等旅游精品路线。

“十一五”期间,秀山自治县的住宿餐饮业发展较快,营业额持续攀升,据

3

初步统计,2008年全县住宿餐饮业网点1444个,从业人员5086个,营业收入累计实现27884万元,比上年增长38.7%。从住宿业发展情况来看:全县住宿业网点达172个,从业人员1323人。其中:住宿业企业9个,营业收入3214万元,从业人员845人,固定资产11814万元,实现税收195万元,客房747间,床位总数1174张。从餐饮业发展情况来看:全县餐饮业网点达1272个,从业人员3763人。其中:餐饮业企业7个,营业收入2716万元,从业人员273人,固定资产579万元,实现税收143万元,餐位数1882个,餐饮营业面积8754平方米。

近五年来,秀山的旅行社数量在不断增加,现有旅行社及门市部7家,各类

宾馆饭店150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6家),床位5500多个。加大城区和景区环境整治力度,治安秩序良好。黄金周期间,落实专人在车站、重点景区负责接待服务,做到了连续6年无有效旅游投诉。为旅游者提供了较完善和便捷的服务。旅游购物商店和娱乐设施的配备更是满足了旅游者们的需求。同时,旅游各相关部门还特别重视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得秀山县的旅游服务得到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四)、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改进,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为了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秀山自治县旅游业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得到完

善,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文件,《重庆市旅游条例》的修订,为秀山旅游法规建设提供了引导和依据。“十一五”期间,秀山广泛开展了星级饭店评定、旅游接待点评定、A级景区评定等活动;严格实行旅行社年审制度和导游人员IC卡管理制度,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规范了行业经营和服务行为,提高了服务

4

质量和水平。并加强旅游了质监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继续整治行业不正之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各方权益,实现依法治旅。法规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为秀山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强化了对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调控力度,也为全县的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条件。

二、对“十二五”期间秀山旅游业发展形势的分析

(一)、国家宏观政策背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国务院总理温江宝亲自主持国务院常委会并签署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各地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

5

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主要任务: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推进节能环保;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加强规划和法制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旅游行业背景为秀山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全球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为秀山自治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机遇。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将达1.3亿人次,同时中国又将是世界第4大旅游客源地,每年出境旅客将上升到1亿人次。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在中国的产业地位和主导地位开始确立。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商务活动的频繁,国民假日的增多,以及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秀山县旅游业也必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春天。

重庆市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将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近年来,

6

重庆市颁布了一系列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旅游景区的开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重庆市旅游条例》;《关于实施激活重庆旅游市场优惠奖励政策的通知》;《关于加快“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建设的意见》,《重庆市组织入境游客来渝旅游奖励办法》,极大的推动了重庆市区域内行业大发展。

(三)、秀山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潜力巨大

秀山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渝、湘、黔、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既属我国著名武陵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又属湘黔贵渝鄂相连的熔岩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与凤凰古城及长江三峡与乌江天险环形旅游的回旋地。秀山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民俗文化资源独特,其中,原创性的秀山花灯、原真性的边城古镇、原味性的民族风情和原生性的秀美山川“ 四原”成为秀山的特色资源。

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秀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地形地貌造就了丰富独特

的旅游资源,使2400多平方米的秀山土地,处处有风景,处处是风光,被誉为“武陵明珠”。主要自然景区(点)有:洪安边城风景区、妙泉湖景区、较子顶风景名胜区、白鹤林风景区、保安渔洞风景区、石堤酉水风光风景名胜区、肖塘漂流旅游景区、、凤凰山森林公园、塘坳古生物化石地质生物群遗迹、保安溶洞、野人洞风景区等。同时,在秀山县周边邻近省市分布着张家界、凤凰城、梵净山、长江三峡及乌江画廊等众多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为秀山县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秀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今秀山县境,商周时期属

巴国地,春秋时期属于巴国南疆之域。乾隆元年(1736年)以邑梅、平茶、石

7

耶、地坝四洞疆域并割酉阳东南境石堤、打妖、宋农、晚森等土司据地。主要人文景区(点)有:洪安古镇、龙凤客寨桥、红军川河盖战斗遗址、苗王墓、传灯寺、解放军二野司令部旧址、凤鸣书院、古地道游览区、宋农土王庙遗址、打妖家洞遗址打绕寨、梅江民俗文化村旅游区、花灯广场等。

秀山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具有丰富的民

族文化底蕴,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是中国民间艺术花灯歌舞之乡。这里的土家吊脚楼、苗家村寨极具观赏价值, 高台花灯、摆手舞、古傩戏、牛王节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以秀山花灯为主体的包括苗族民歌、土家山歌、薅草锣鼓、土家摆手舞、苗族接龙舞、猴儿狮子舞、巴蛇龙灯舞等民间音乐舞蹈和傩戏、阳戏、灯儿戏、辰河戏、花灯戏等稀有剧种,以及蜡染、蜡塑、竹编、纸扎等在内的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独具特色。秀山花灯起源于唐宋,延续于元明,兴盛于清代, 发展于民国, 辉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蕴藏着生动、质朴、健康、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记忆和情感。在长时期的表演中,形成了舞蹈性、歌唱性、戏剧性、模拟性、民族性、地域性。秀山花灯歌曲《黄杨扁担》和《一把菜籽》早已蜚声海内外,成为秀山永恒的名片。2006 年5 月秀山花灯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总之,秀山自治县旅游资源总体形象可概括为:“花”、“边”、“古”、“少” “花”指花灯资源;“边”指边城特色;“古”指它的历史悠久, ( 如古树名木较多) , 苗文化遗存久远, 有两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 古生物化石和古悬棺;“少”指它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

8

(四)、秀山旅游资源的发展符合“中国式”旅游特色

中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但是旅游产品中,几乎没有中国的旅游品牌,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难隐之痛,世界旅游时代的呼唤着中国式旅游产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和山地大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度,“山乡旅游”(山地+乡村)将是最具中国本土特色的旅游产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塑造了华夏独有的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千百年与“山”的对话和磨合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山居文化与山地情感;“原乡山水、耕读渔樵”,是刻写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厚重情结,作为武陵之心的秀山,丰富而独特的山地文化、民族文化和乡村文化,将有可能成为中国式旅游产品的典型范例。

三、“十二五”期间秀山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1、坚持大旅游原则

加强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和部门合

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扩大旅游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发展旅游大产业。

2、突出地域特色原则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本质所在,是一个旅游城市得以生

存、发展的本质条件。长期以来秀山“花灯之乡,秀山边城”的巴蜀边城形象进行推广,但由于城市功能定位模糊,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以及主题产品系列推广的非持续性问题的存在,导致秀山自治县地域特色的塑造尚不明确。因此秀山自治

9

县“十二五”规划应着重把握一个主体特色方向,并不断地加于充实完善,已形成秀山旅游独特的卖点。

3、加强产业优化原则

旅游业的腾飞离不开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高度优化的旅游产业是融合旅游

市场与旅游产品的向心力,也是促进旅游市场与旅游产品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然而,目前秀山县旅游产业存在着数量大、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效益低下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秀山自治县旅游业的腾飞,因此,“十二五”规划应重点强调旅游产业优化的原则,从根本上保证旅游业发展的可拓展性和可持续性。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其核心是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一致,联合国“92环法大会”对其定义是“长远、持久的弹性发展,而不是潜伏着未来危机的眼前经济高速增长。”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应立足在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动态平衡的基础上,使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一个整体,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与资源的永续利用。

根据秀山自治县旅游业“十一五”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秀山旅游业要实行以下九个转变:

1、在供求关系上,要从以保障旅游供给为主,转变为在完善提高供给的基础上,大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

2、在运行体制下,要从单纯政府导向转变为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

3、在增长方式上,要从粗放型的外延扩张转变为集约型的内涵发展; 4、在旅游建设上,要从抓硬件建设为主,转变为在充实发展硬件的同时,

10

突出抓好软件建设;

5、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要从以资源项目开发为主转变为资源开发与优化环境并重;

6、在资源开发上,要从注重自然资源和人造景观的开发转向重视具有高文化含量资源的发掘;

7、在市场开拓上,要从单一的旅游产品驱动转向在丰富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的整体形象驱动;

8、在发展布局上,要从重视市区发展转向重视市区和郊县发展并重。

9、在营销策略上,要从重团队转向重散客,从、重国内转向国际国内并重。

(二)规划的目标定位

秀山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对区域和城市的总体定位目标是:1.经济定位:武陵山区经济强县:2.城市定位:武陵山区宜居的中等城市:3.开放定位:武陵山区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4.生态定位:山水相依的生态城市;5.社会定位:武陵山区城乡改革发展示范区。

在宏观定位基础上,“十二五”期间,秀山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的定性目标是:把旅游产业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发展和培植,以明确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大力扶持的产业政策”的指导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齐上,集约经营,共同发展的大旅游发展战略,在继续增加旅游供给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旅游项目开发,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客源市场,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加速培育旅游支柱

11

产业和建设旅游城的步伐,为把秀山自治县建成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特色,以观光、休闲、商务、会议等活动为主要内涵的中国式山乡旅游及度假目的地而奋斗。

秀山自治县“十二五”期间定量目标是: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预计达到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预计达到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预计达到1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秀山十一五期间的形象定位是“武陵之心·边城示范”,该形象更适合作为城市总体形象,显示出秀山在武陵山区的区位和边城价值,但作为旅游形象,应突出其旅游资源禀赋和突出价值。“十二五”期间应围绕“中国大边城·武陵秀山水”而展开形象传播,“龙凤呈祥秀山水”、“双龙戏凤看边城”,将武陵山区的本土自然文化价值上升到中国边城的光环效应,凸显其地域文化的中国意义。

四、秀山自治县旅游整体布局规划

从空间布局上,秀山目前具有成为武陵地区旅游集散地的优良区位,同时具有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条件,但是目前这两大功能都没有充分的展现出来,其原因在于自身的资源还未转换成优质的旅游产品,反而湮没在周边凤凰古城、里耶秦城、茶峒边城、梵净山等景区的形象阴影区中。“十二五”期间秀山旅游应该实现以区位为纽带的集散地和以资源为依托的目的地复合型旅游区,将“一城·四射”的格局及产品提升规划。

12

(一)“一城”

以山水宜居城市为背景,打造自然文化生态相结合的城市功能及景观,形成城市旅游集散地,在旅游产品及产品上,重点打造以下内容:

1.花灯文化基地:花灯是最具特色的名片,但目前的功能远不能满足外来游客,在目前花灯广场和花灯寨的基础之上,打造规模宏大,设施齐全的花灯文化基地,形成花灯文化旅游产业。

2.河滨景观带:形成山水相依,龙凤呈祥的休闲游憩景观长廊。

3.凤凰山城市公园:凤凰山是秀山的风水主山,随着城市发展与城市融为一体,将凤凰山打造成城市居民康体娱乐、休闲健身的核心旅游场所。将具有秀山文化代表的“花灯寨”迁至凤凰山下,打造成3A级民俗、餐饮、旅游文化景点。

4.城市中轴线景观带:秀山新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中轴线,打造具有标志性的中轴景观,形成城市的肌理骨架。

5.系列旅游产品:根据城市历史文化的遗存,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商品街,传统作坊,老店铺等等。

(二)“大边城”(5A级旅游景观)

目前边城的主体在湖南境内,洪安古城在借势的条件下凸显独特的特色及丰富的产品体系。主要旅游产品有:一心·四边·两带。

一心:游客服务中心,洪安古镇入口的集散中心、信息中心。

四边:(1)边城:借势沈从文《边城》的品牌,再现边城场地故事(边城十景—再现沈从文《边城》洪安古街—商业业态调整);(2)边街:打造山水边街,构建游憩长廊(象鼻吸水观景台、滨水吊脚楼、依山吊脚楼、风雨廊桥);(3)

13

边寨:重构本土边寨,体验土家风情(边寨大门、边寨广场、边寨祠堂、边寨作坊、边寨寺庙、边寨建筑);(4)边情:营造边情度假,畅想野奢生活(度假别墅、娱乐体系);

两带:(1)河滨游憩带:沿洪安河形成灵秀的滨河游憩带(野草之美、河滨游憩、渔樵耕读);(2)古镇游憩带:从游客中心开始,将边街、边寨、边情、边城连接,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意境流。

(三)石堤酉水河

酉水河被称为土家人的母亲河,在秀山主要集中在以石堤为中心的延展区域,在打造时,秀山应抢占先机,抛开地域之争,建立酉水河信息平台和营销平台,抢占品牌高地,二是在县域境内,打造四大功能区(石堤古镇商业休闲区;景区入口服务区;主题观光休闲区;生态娱乐度假区;乡村民俗体验区)。

(四)峨溶温泉

峨溶温泉温泉温度高,出水量大,含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多,强身健体、治病、益寿。 其中的浮珠泉位于野人洞出口,为渝湘黔之冠。

1.峨溶温泉的开发原则

(1) 民族的乡土的――带领国际化的时尚潮流 (2)度身定做――市场细分决定竞争力 (3)“7x24x365”――永不落幕的亲水游戏

(4)“恒温经济”――四季旅游休闲整合的产业模式 (5)温泉游憩方式――独特性卖点支撑的流行产品 (6)修复身心的基核――温泉与运动的无缝连接

14

(7)科技助推――康疗借科技的翅膀腾飞

(8)温泉生活模式――俱乐部、交际、圈子与幸福指数; 2. 峨溶温泉的开发理念 (1)引汤脉络的动态理念

中国目前的温泉最缺乏是对引汤文化的忽略,因此造成了许多温泉游客的信任危机,同时,缺省了引汤脉络的动态精彩过程。秀山峨溶温泉的开发首先以引汤作为基础,既树立秀山峨溶温泉的品牌,又体现温泉文化的“根”及其丰富性。

(2)三养理念——养生·养心·养神

温泉除了洗浴、娱乐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养身功能,尤其是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之上,温泉的洗浴过程会形成三个境界贯穿始终:养生?养心?养神。身心合一,心神合一,秀山峨溶温泉与村落及其周边的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定会让游客乐而往返、心旷神怡。

(五)景观廊道

秀山旅游布局特点是将集散地和目的地结合,以资源的吸引力形成目的地后,游客以县城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秀山——梵净山;秀山——凤凰古城;秀山——张家界;秀山——里耶秦城,“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动旅游交通建设,将四射的公路打造成为旅游公路,形成旅游廊道体系,使得游客在旅游和行程中实现“全程快乐”的趣味。

(六)景点打造

打造渝黔大峡谷、隘口溶洞、川河盖高山草场、妙泉湖旅游开发等高品质旅游资源,在旅游景点内,力争发展星级具有秀山特色的乡村旅游接待网点。

15

五、旅游产品规划

(一)旅游产品设计原则

旅游产品是旅游者从离家到回家的时间段里完整的经历,同时也是与其他旅游区竞争客源市场的过程,因此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强调完整性(过程完整、资源要素完整)和奇特性(比较优势)。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最大限度地挖掘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根据旅游资源本身的魅力及旅游市场的需求进行规划设计。

1、效益原则

旅游产品必须产生好的综合效益,尤其要突出其经济效益,即在满足社会效

益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产品设计能够成立并落实的关键。

2、突出特色原则

任何游客,都要经历本底感知——决策感知——实地感知的过程,本底感知

一般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固有认识,决策感知则为旅游者出发前主动收集资料而形成的愿望。一般而言,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自身优势创造性设计推出独具魅力的、张扬个性的、赏心悦目的旅游产品,才能更好地操纵游客的本底感知,获得理想的规划效果。

3、参与性与多样性的原则

当前旅游发展的趋势,已由过去观光的肤浅感受,转向进一步去参与获得更

16

深心灵的体验,参与性越强的项目吸引力越大。同时,旅游者的需求各异,应考虑设计类型多样,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以适应更多游客要求,也能实现旅游区的多层次复合式经营,较单一类经营模式更利于分散压力。

4、遵循旅游规划的尺度原则

旅游规划的尺度包括场地尺度、目的地尺度和区域尺度,其中,场地尺度是

基础,需要权衡考虑旅游产品的内部影响与外部影响因素,目的地尺度是关键,能促进各相关部门间的良好关系,区域尺度是升华,能更宏观并长远地构建规划地和景点之间的联系。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将三要素有力整合,将更能保证规划方案的有力实施。

(二)旅游产品开发内容

旅游产品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产品的竞争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形式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在结合旅游资源本身的情况下,形成不同类型的产品组合,供旅游者选择。规划组在对秀山县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可主要开发以下项目:

1、文化类旅游产品 ◆花灯文化 ◆特色商品街 ◆传统作坊 2、观光旅游类产品 边城风情游 城市河滨游憩带;

17

石堤酉水河滨河游憩带; 3、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 峨溶温泉养生度假; 边城边寨休闲度假; 4、生态旅游类旅游产品 凤凰山生态观光休闲游; 5、节庆旅游类旅游产品 花灯秀;

土家族民族风情节庆; 6、民族风情类旅游产品 土家美食节; 土家山歌节;

(三)旅游线路设计

1、功能性旅游线路规划

属于同一功能类型性质相近的旅游资源可以组成功能型旅游路线,不同功能的旅游路线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旅游者的游憩需要。根据秀山县的资源特征和游道布局,可将旅游资源种类进一步合并和提炼,形成以下几种功能性旅游线路:

(1)花灯广场——花灯寨——凤凰山公园——峨溶温泉——洪安边城 (2)中和镇——石耶温泉——洪安边城——传灯寺——花灯寨——花灯广场

18

(3)中和镇(花灯广场)——花灯寨——洪安边城——峨溶温泉——石堤古镇——酉水河——川河盖高山草场——妙泉湖——中和镇

(4)温泉度假养生旅游线路:水恋山门(中国边城门户)——贵塘坝田园花海(就餐)——洪安古街——拉拉渡——茶峒——洪茶大桥——边城美食街(就餐)——峨溶温泉

(5)生态观光、康体健身线路:花灯广场——花灯寨——凤凰山公园——峨溶温泉

(6)古镇风情游线路:

水恋山门--洪安河--三不管岛--洪安古街--拉拉渡码头--茶峒

水恋山门--洪安河--三不管岛--洪安古街--花灯边寨主题公园--边城美食街--洪茶大桥--清水江--拉拉渡码头--茶峒

水恋山门--花海游园--田园牧歌--水漾湿地--五彩船桥--洪安古街--花灯边寨主题公园--边城美食街--洪茶大桥--茶峒

水恋山门--花海游园--田园牧歌--水漾湿地--五彩船桥--洪安古街--花灯边寨主题公园--边城美食街--洪安新街--九龙坡山野休闲区

2、区域旅游线路

秀山自治县位于重庆的东南部,东与湖南交界,南与贵州接壤,是重庆和东南各省联系的重要通道,渝长高速从该区通过,使秀山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同时由于秀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也是它成为重庆与贵州、湖南两省的重要区域,随着重庆大都市经济圈的带动和整合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积极融入武陵山区旅游环线与渝湘黔黄金三角旅游地,打造特色旅游节点,实现由旅游中转站向旅游目的地转换。综合考虑,秀山县区域旅游线路可作如下组织:

19

(1)秀山花灯寨——边城——凤凰古城——梵净山

(2)重庆——长江三峡——乌江画廊——秀山花灯寨——边城——凤凰古城——张家界——武陵源

(3)重庆——乌江画廊——秀山花灯寨——边城——里耶秦城 (4)龙潭古镇——石堤古镇——边城——凤凰古城

(5)武陵山区旅游环线:张家界——花垣——秀山(边城)——酉阳——黔江——恩施——宣恩——来凤——龙山——桑植——张家界

六、秀山自治县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及科技进步规划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旅游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严

峻的挑战,旅游企业的经营思路、理念、模式将会有重大的变革。随着旅游业开放度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旅游企业必须不断调整企业经营理念与方式。市场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新技术的竞争,必须造就一批能适应市场变化的新型管理人才、经营人才、技术人才及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样才能使秀山自治县旅游产业在21世纪得到全面、迅速、持续地发展。

(一)构建秀山旅游人才培养基地

旅游教育是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之本,秀山的各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等要

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各自办学特色,明确培训目标,形成有层次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构建秀山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

旅游培训是旅游人才资源的后继之源,也是旅游人力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一

20

个方面。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业务培训制度,注重旅游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知识结构、市场意识、工作能力、应变水平、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正确引导,使秀山旅游业总体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很大提高使市内乃至国内的业界嗔目结舌。

在旅游从业人员中,严格建立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资格认证考核、等级认

证考核等制度,继续开设旅游宾馆、饭店管理人员岗位职务培训班和旅行社、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资格认证岗位培训班,加强管理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实行管理人员全行业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达100%,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对上岗职工进行岗前严格培训,并结合晋升、奖惩等激励手段,提高职工工作技能与全面素质,培训方式可由企业内部培训向参观学习、脱产进修等转变,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使整个旅游从业人才结构、人力资源储备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三)构建秀山旅游信息库

建立旅游人才信息网络,利用重庆旅游人才教育发达的优势与秀山处于川渝

黔湘鄂的特殊地理优势,开拓企业思路,打破企业界限,加强与同行合作,建立跨企业的旅游人才信息网络和用人制度。

(四)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科技含量,逐步实现现代化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科技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宽,

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是秀山县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

1、全面普及电脑及企业内部局域网

旅行社、饭店、景区景点全面电脑化,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并开

21

发企业管理的软件技术,建立局域网,实现财务管理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控制、质量管理控制、业务经营管理的电脑操作,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设立全县旅游电子查询系统

在全县的各大交通进口,如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客运港与及主要广场、

大商场、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设立旅游资讯系统,使游客、市民能迅速查询旅游信息、旅游线路等。

3、开展电子商务、数字化旅游

利用国际互联网及国内外一些主要网络,构建涵盖全市的旅游信息网站,通

过网上预定、网上交易等新兴方式,改变传统的旅游交易手段,扩大客源半径,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与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秀山旅游中心网

通过互联网,向全国各地发布秀山旅游信息主页,实现网上宣传招徕,提高

秀山旅游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宣传力度和知名度。

七、旅游项目设计与投资估算

秀山自治县旅游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将其发展阶段分期划分,目的就是要有重点、有效的控制其发展过程。在遵循秀山自治县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将旅游实施发展战略分为优先发展和后期发展。

(一)经过项目组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价,认为优选项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效益综合

旅游是一个综合体系,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需要有限关联,从而提升旅游相关部门的作用。开发建设是一定要分清投资主体,开辟合理的融资渠道,

22

理清旅游投资的主线,实现秀山县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结合。

2、突出重点

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建设交通条件好、资源品位高、市场吸引力大的重点(优先)开发区,尽快树立旅游地形象,逐步带动区内其它旅游点的开发,在资金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避免盲目建设、全面开发,突出区内的建设重点。

3.基础优先

在区内开发应率先投资建设道路、电力、通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为旅游拟建接待设施和游览设施等创造有利条件,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开发与投资齐步,建设与产出并行”的生产策略,实现旅游业自身滚动发展。

4.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是一项长期持续进行的过程,优先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后期发展能更加持续有效地进行,因此,在项目设置和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对资源的肆意滥用,实现景区的长期协调发展。

(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类别 工程名称 古镇核心旅游区 洪安古镇 旅游区 贵塘坝田园花海区 九龙坡山野休闲区 洪安河田园风光带 清水江山水人文带 基础设施 主、次干道路及河道整治 4529 2960 580 362 135 234 政府 招商 招商 招商 招商 单位投资(元) 主要投入方 政府 23

酉水河景区 景区入口综合服务区 5250 政府投资345万元,招商投资4905万元 9700 酉水主题观光休闲政府主导投资620万元,招商投资区 9080万元 大溪生态娱乐度假区 6000 政府和居民投资1800万元,招商投资4200万元 五彩山寨乡村民俗体验区 1700 政府和居民投资1500万元,招商投资200万元 海洋乡经典原生态观光区 石堤水埠古镇商业休闲区 基础设施 主、次干道路及河道整治 花灯文化旅游区 花灯寨民居风貌改造 花灯边寨主题公园 500 花灯寨博物馆 花灯寨餐饮美食街区 基础设施 主、次干道路及风貌整治 凤凰山旅游区 生态观光区 生态养生中心 商务会议中心 1000 2000 1500 政府投资 开发商投资 开发商投资 2000 500 1500 开发商投资 政府、居民和开发商共同投资 政府投资 开发商投资 2000 政府投资 1970 政府投资 1620 860 政府、居民和开发商共同投资 政府和居民主导投资,开发商可参与 24

康体健身设施 基础设施 主、次干道路及风貌整治 土家风情旅游区 基础设施 土家歌舞表演中心 特色餐吧 土家狂欢吧 土家民俗博物馆 情景商务会议中心 主、次干道路及风貌整治 共计 500 1500 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 1000 300 400 500 1000 1500 开发商投资 开发商投资 开发商投资 开发商投资 开发商投资 政府投资 53600 政府投资:21320 占39% 民间投资:32280 占61%

八、秀山自治县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的保障体系及措施

(一)秀山自治县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政策保障措施

1、政府主导

产业政策。要明确旅游产业定位,把旅游业作为带动秀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

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发展。并培植成为21世纪秀山自治县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使旅游业与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适度超前增长。在制定和修改城市规划时,必须综合考虑城市的旅游功能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以形成完善的旅游体系和合理的产业布局。

资金投入。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

25

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给予政府贴息贷款,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调节、投资导向等手段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和调控。积极支持个人和境外资金投入旅游业,正确引导资金的投向和投量。通过政府投入、企业缴纳等多种渠道,建立旅游促销专项基金,对重点客源市场的宣传和开展整体促销。

社会发动。以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小镇”、为契机与“风貌边城”打造结合

起来,实现旅游行业的科学化管理、旅游企业的规范运作、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及广大市民的热心参与,努力营造齐抓共管、各尽其职的良好局面。同时,有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牵头,集中政府、企业和相关组织的力量,广泛开展宣传促销,以塑造秀山县的整体旅游形象。

2、深化体制改革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组建秀山自治县旅游事业管理委员

会,理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增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宏观协调、全面管理的职能,逐步实现旅游资源的科学配置,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业管理体系,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高效运作。

企业经营机制改革。通过兼并、合并、股份制改造或租赁、托管等多种手段,

实施旅游业的资本运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优势的旅游企业集团,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实现旅游产业的集约型经营、质量型竞争、效益型发展。

(二)秀山县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的法律保障措施

1、建立全面、科学的旅游法规体系

依据《重庆市旅游条例》针对秀山县自身特点制定相关的旅游管理条例,并

根据旅游发展的需要,出台一系列旅游管理的政府规章,逐步形成涵盖旅游业方

26

方面面的科学有效的法规体系,保证和支持旅游业的有序发展。

2、依法治旅、加强旅游市场管理

加大《重庆市旅游条例》的执法力度,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全面实行执法

责任制,联合进行市场整顿,认真开展质量监督,通过法制化的手段规范对全县旅游业的管理,以净化旅游环境、稳定市场秩序、维护旅游形象。

3、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建立秀山自治县旅游行业协会及各专业分会,以服务企业、规范市场为宗旨,

积极配合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建立和完善旅游行业自律公约,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三)秀山自治县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市场培育保障措施

1、强化区域旅游协作

完善重庆市域的旅游协作网络。坚持大旅游、大市场的发展战略,以重庆市

为中心,加强各县、各地区间的旅游合作,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开展对外宣传,建立市域内部的旅游协作网络,提高秀山县的旅游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推进川渝黔鄂湘的旅游协作。充分利用秀山衔接四省市的区位条件,建立相

应的优惠政策,加强区域的合作,共同打造旅游产品,营造更加稳固和强大的旅游市场氛围,同时将秀山重要旅游集散地的优势体现出来。

2、强化整体促销

运用各种促销轴端,针对各级客源市场,以统一的宣传口号、形象定位和标

志物,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交叉式的旅游促销,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树立鲜明的秀山旅游形象。

27

28

29

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分布图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