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研究毕业论文 下载本文

因缺乏经济保障而忧郁或者焦虑不安。而家长不同文化程度和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性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程度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可能更注重于子女教育和子女性格的完善与健康。在教育手段和沟通方式上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方式去引导教育子女,使他们可以正确看待成败得失,更为积极的去接受真实的世界。

(二)社会因素

大学阶段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其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外界不良因素容易干扰影响其发展过程而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的是新的环境,它包括学校的软硬件,学校的内部及周边的环境。新的日常活动环境是指宽松与自律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组织环境;新的人际交往环境表现在与老师、父母、社会及网络交往中出现的新特点。这些环境给人生经验不足、思想游移不定、是非观念薄弱、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而面对这些压力,一时较难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失衡,从而导致心理紧张、烦闷、抑郁,甚至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体验,对人不感激、有敌意,对事物不爱惜,对生活不满意,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心理障碍。

(三)情感因素

有位学者说:“爱有多消魂,就有多伤人”。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据某大学调查,90对低年级谈恋爱的学生,到毕业时正式确定关系的仅有17对,占18.8%。由此可见,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在接受调查的心理问题学生当中,情感问题占很大一部分。

(四)其他综合因素

大学校园属人群密集型场所,面对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不尽相同又具有鲜活个性的学子们,人际关系矛盾尤为突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满

意,深感人际关系复杂而孤独压抑。在图书馆、自习室、食堂、水房,因抢座、占座、买饭、打水时的加塞而造成人际摩擦屡见不鲜。也有一些学生因缺乏交往的经验、技巧和方法,为找不到真正的知己而烦恼,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焦虑等均在人际关系中显露出性格内向、孤僻与同学格格不入。另外,个别沉迷于网络交往的网瘾者,也表现出了厌学自闭、情绪低落、精力不足、神情呆滞等抑郁心理症状。比较体弱多病的人也比较敏感,容易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也可能滑入抑郁症。

五、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概述

(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基础理论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简称REBT) ,又称为理性疗法或理性情绪疗法,为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治疗师、心理学家Albert Ellis创立,属于认知心理疗法的一种,但同时他也采用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故也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CBT)。它强调通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来解决情绪困扰及行为问题。其基本理论包括以下三点 :

1.REBT对人本性的看法

艾利斯认为,人的本性存在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积极倾向,但也存在非理性利于生存发展的消极倾向。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又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 富有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 当人们按照非理性去行动去思维时,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正如艾利斯所说“那些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 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人的情绪好坏则直接影响着行为的好坏,因此经常用不合理的思维去面对问题、去行动, 就会使这些不合理的信念转化成为内化语言 ,则会导致无法排除的情绪困扰。所以说,为了能更清楚地了解个体的情绪困扰和不适应行为,就要首先了解个体是如何思想和感受, 如何领悟和行动的。

2.ABCD理论

ABC理论是RET的基础理论,在 ABC理论中,A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 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C是指这事件发生后,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而C,ABC理论指出: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适当、适度的情绪反应, 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长此下去将最终导致情绪障碍和各种类型的神经症。因此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强调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转变成合理信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这样ABC理论就扩展成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典型的A-B-C-D-E治疗模型。

3.不合理信念及其特征

埃里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导致情绪困扰、甚至神经症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70年代之后, 美国心理学家威斯勒(Wessler)则进一步把这些主要的不合理的信,归并为以下3大类:绝对化要求。在各种不合理的信念中是最常见的。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一事物必定要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该信念常与必须( must)、应该( should) 这类词联系在一起。比如“他们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的表现。埃里斯曾经说过,过分概括化的不合逻辑, 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一本书的好坏一样,过分概 括化表现为对自己、对他人两方面的不合理的评价。按照ElliS的观点,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他指出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他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取而代之。糟糕至极。糟糕至极是指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种人常在其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物并不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 就会感到无法忍受这种现实,就会认为事情发展糟糕透了。而该理论认为,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我们也有许多原因不希望他发生,但我们却没有理由说这些事情不该发生。因此,面对这些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

努力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态,而在不能改变时学会如何在这种状态下

生活下去。

(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治疗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心理诊断阶段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探索病人所关心的问题,将其分类,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发性事件,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

2.领悟阶段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应引导求助者达成三种领悟: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即找出造成各种障碍的不合理信念。

3.修通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这是和病人存在的不合理信 念进行辩论的阶段,以修正、改变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为中心。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情绪技术、行为技术等多种技术与方法,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4. 再教育阶段

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综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