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xxxxx办公楼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4 5 力矩扳手 倒链葫芦 10 5 把 个 检查扣件拧紧力度 调整架子水平弯曲度

5搭设方法及构造要求

原结构设计为连续梁板,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拆模后需加设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对结构造成破坏,影响结构安全。 5.1顶撑施工顺序

梁底模板拆除→梁底顶撑→顶板模板拆除→顶板顶撑 5.2顶撑施工

5.2.1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5.2.2后浇带端的梁、板回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材料选用100×100mm木枋通设在梁板底,支架系统采用Ф48×3.5钢管搭设,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枋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使用长度≤400mm。支撑架体纵向间距1200,横向间距1000,根据层高设水平杆,步距1500,下部200高处设一道扫地杆。后浇带两侧排架每隔四个纵距设连接杆一道。

5.2.3 搭设钢管架顶撑时,分别在后浇带两侧预留200mm支模空间;梁底位置另行搭设两根钢管顶撑,梁两侧竖杆搭设间距为1000。具体布置如楼板顶撑平面简图、楼板顶撑立面简图及梁底支撑架立面简图所示。 5.2.4 后浇加强带的位置见附图—加强带位置图

9

楼板支撑架平面简图

5.3 楼板顶撑架体安全计算 5.3.1 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选首层楼板作为计算对象,板厚取180 5.3.2 计算参数:

顶撑支架搭设高度为5.9m,

立杆的纵距 b=1.20m,立杆的横距 l=1.00m,立杆的步距 h=1.50m。 木方100×100mm(按85×85mm计算),间距1000mm,剪切强度1.6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500.0N/mm2。

10

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施工活荷载2.5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2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按照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10×0.20+0.00)+1.40×2.50=9.524kN/m2

11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4.00×0.20+0.7×1.40×2.50=8.930kN/m2

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按48×3.0计算)。

5.3.3 支撑木方的计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a.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200×1.000=5.02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000×1.000=0.00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2.500+0.000)×1.000=2.50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 q1 = 0.9×(1.20×5.020+1.20×0.000)=5.422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 q2 = 0.9×1.40×2.500=3.150kN/m 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3.150+5.422)×1.200=10.286kN b.木方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10.286/1.200=8.572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8.57×1.20×1.20=1.234kN.m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