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故里 - 襄汾县赵康镇东汾阳 下载本文

九层台:在古晋城东,晋献公筑九层台,荀息谏曰:“臣能壘十二棋子加卵於其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层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亦甚危矣!”公遂止其役。今其遗址改为凉马寺。

斗鸡台,县南三十里杨威村,晋公子斗鸡处。 屠岸贾城,县东南二十五里。

公孙杵臼窑,县西北二十五里蟠道村。

⑾平阳府志卷之三十二陵墓第887页记载:太平县名下:周赵宣子墓县南十五里汾阳村(今襄汾县赵康镇东汾阳村)。程婴墓,县西七里程公村(今襄汾县汾城镇程公村)。韩厥墓,县西十里厥店村。(村已不存在)公孙杵臼墓,县西北十里三公村(今襄汾县汾城镇三公村)。

二、直隶绛州志考

始于明正德年间二次修订明万歷年间,再修清朝康熙九年。按原州志管辖范围:有太平、襄陵、秸山、河津四县。又自雍正七年,奏准将襄陵,太平改隶平阳府,而以解州之垣曲、平阳之绛县,闻喜改隶绛州。据绛州志沿革卷之一第7页记载:春秋以前,晋都于翼。至曲沃武公灭晋,周釐王命为晋君,尽并晋地,亦都翼。献公八年使士蒍城聚,命曰“绛”。九年,始都绛。《水经注》应劭曰:绛水出绛县西南,即其地也。今太平县南二十五里,有古晋城遗址,亦称士蒍所筑。此说固非,据《通志》云:“士蒍城聚,今绛县县南车箱城也。”献公都绛,今太平县南晋城也。此说亦非,考《左传》:士蒍城绛,以深其宫。杜注:以深公宫备豫也。是年晋始都绛。是献公所都,即蒍所城。非有两地明矣。再考晋封唐之后,成侯服人徙曲沃,穆侯费生徙绛,至昭侯始

徙翼,则太平县南之晋城,当是穆侯徙之绛,故以古晋城别之,不得即指为献公所都之绛也。后景公自绛迁新田,亦谓之绛,而以旧都为故绛。杜注:绛与新田皆曰今平阳绛邑县是。

直隶绛州志卷之二山川第11页记载:①马首山,士人名马头山。在州西北四十里,亘数百里。《史记》:“赵盾田于首山”即此。②九原山,在州北二十里,赵文子与叔誉观于九原,即此。直隶绛州志卷之二,古迹,第14页记载,临汾故城,在州东北二十五里,晋献公九年夏,士蒍成绛,即此。汉为临汾县,址存。《通志》、《平阳府志》云:“东北二里未是,按州旧志,晋城二:一在州城东北二十五里,汉临汾址,今在太平县界内。一在州城东南五十里,即晋所迁之新田,今在曲沃县界内。则临汾故城,旧绛迹,非今绛迹也。

③哺饥坂,在城北五里。赵盾哺翳桑饿夫处。傍有灵辄庙,明永乐间修。

④二侯庙,宋元丰二年建,今圯,宋神宗皇嗣未建。吴子厚上言:程婴、杵臼全赵孤,忠义可表。诏封婴成信侯,杵臼忠智侯。

直隶绛州志卷十三,列女第221页,记载:

周赵姬,晋文公女也。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衰先妻狄女叔隗,生盾,赵姬请逆之。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以盾为才,请于文公。以为嫡子,而使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已下之。

直隶绛州志卷之十人物(上)第173页记载:

①赵夙:为晋献公御戎,以灭耿、灭霍、灭魏,赐赵夙耿(今河津)为大夫。

②赵衰,字子馀,赵夙子。从晋文公出亡,在外十九年,以壶飧从,馁而弗食。秦伯享公,子妃曰:“吾不如衰之文,请使衰从。”文公立。初,为原守,后佐中军,衰从亡时,狄人以叔隗妻衰生子盾。文公又妻以女,生原同、屏括、楼婴。卒,谥:成季。

③赵盾:赵衰子。初佐中军,阳处父谓赵盾能,易为中军帅。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狱,董逋逃,由质要,治旧迁,本秩礼,绩常职,出滞淹。既成,行诸晋国,以为常法。后灵公不君,盾骤谏。公使鉏 贼之,鉏 触槐而死。公又伏甲攻之,其右提弥明及公,介灵辄救之,乃免。卒谥宣子。子朔为晋大夫。

董狐,晋太史。灵公欲杀赵盾,盾出奔。已而赵穿弑公,盾遂复。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盾曰:“不然”。狐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称为“古之良史,书法不隐。”。

韩厥韩万元孙。晋景公时为司马。鞍之战,执齐逢丑父以献,赵氏既灭,厥言于公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不可以无后。”于是复立赵武,而反其田。

按:绛州旧志考:故绛旧址,在今州北二十里外,太平县界内。

注:太平县原属绛州管辖,自清雍正七年,将襄陵县、太平县改隶平阳府,因而“赵氏孤儿”这段历史的发生时间应入绛州这段历史。故旧绛州志,有这些历史记载。

三、太平县志考。创于明朝嘉靖。迨万历乙未,邑绅王中丞体复立志,后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光绪各代,屡经修辑成册,传至现在。现太平县志在襄汾县县志办仅存雍正、乾隆、道光、光绪四代版本。仅供察阅历史资料,提供可靠的历史文献依据,实属可贵。

今所提供的资料,是从光绪八年岁次壬午六月编纂的光绪版本查阅提供:仅作考证参放。

按太平沿革,其要有三:一为晋城旧基。考晋穆侯始都于绛(诗谱:都于绛翼)。因绛山得名,盖绛山东高西下,独受名阳为绛色, 水出绛山,古亦名绛水,故名绛(当在今绛县翼城间)。《史记》晋献公八年城聚,命曰绛,九年始都绛。《左传》士蒍城绛,深其宫。(《水经注》北广二里)聚邑在今县南二十五里,故址犹存,所谓晋城也。(《曲沃志》太平晋城古聚邑)。献公都此,始命曰绛。西去九原山八里,东去汾水十五里,合以汛舟之役,当在此地。历惠、怀、文、襄、灵、成、景八君俱都此(查太平县现在古迹,如荀息、董孤、赵盾、韩厥、公孙杵臼、程婴诸人多有祠墓可考,俱属八君时人,迁都田后无闻焉)。至景公十五年迁于新田,韩献子谓有汾浍以流其恶。(在今曲沃侯马地。)是穆侯所都为古绛。献公所城为故绛,景公所迁为新绛,而或乃指聚为今绛县。南车箱城又以晋城为聚邑,而非故绛都,与《左传》、《史记》不合。一为临汾故城,汉初臵临汾县于故晋城(即古绛都)历来汉魏晋十六国俱名临汾(今乡宁绛州、秸山、诸邑皆在其地)至元魏始改为泰平。(因北建泰平关故得名)又改南泰平,又改正平,皆未久即废。惟北周易泰为太,历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俱称太平。(《绛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