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 下载本文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的制备及其组成测定的操作方法。 2.练习三种滴定方法(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操作。 3.加深理解配合物的形成对三价钴稳定性的影响。 4.学习分光光度计使用。 5. 掌握碘量法分析原理

6. 掌握分裂能△的测定,判断配合物中心离子d电子的排布情况和配合物的类型。

【实验原理】

1. 配合物合成原理:

A:在水溶液中,电极反应φθCo3+/Co2+=1.84V,所以在一般情况下,Co(Ⅱ)在水溶液中是稳定的,不易被氧化为Co(Ⅲ),相反,Co(III)很不稳定,容易氧化水放出氧气(φθCo3+/Co2+=1.84V>φθO2/H2O=1.229V)。但在有配合剂氨水存在时,由于形成相应的配合物[Co(NH3)6],电极电势φCo(NH3)6/ Co(NH3)62+=0.1V,因此CO(Ⅱ)很容易被氧化为Co(III),得到较稳定的Co(Ⅲ)配合物。

B:实验中采用H2O2作氧化剂,在大量氨和氯化铵存在下,选择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将Co(Ⅱ)氧化为Co(Ⅲ),来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Ⅲ)配合物,反应式

为: 2[Co(H2O)6]Cl2 + 10NH3 + 2NH4Cl + H2O2 ===== 2[Co(NH3)6]Cl3 + 14H2O 将产物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以除去其中混有的催化剂,抽滤除去活性炭,然后在较浓为盐酸存在下使产物结晶析出。

C:三氯化六氨合钴(Ⅲ) 的化学式为[Co(NH3)6]Cl3,橙黄色晶体,20℃在水中的溶

解度为0.26 mol·L-1。钴(Ⅱ)与氯化铵和氨水作用,经氧化后一般可生成三种产物:

2+

θ

3+

紫红色的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Co(NH3)5Cl]Cl2晶体、砖红色的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Co(NH3)5H2O]Cl3晶体、橙黄色的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Cl3晶体,控制不同的条件可得不同的产物,本实验温度控制不好,很可能有紫红色或砖红色产物出现。)293K时,[Co(NH3)6]Cl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26mol.L-1,K不稳=2.2 ? 10-34,在过量强碱存在且煮沸的条件下会按下形式分解:

1

2[Co(NH3)6]Cl3 + 6NaOH ==== 2Co(OH)3 + 12NH3↑+ 6NaCl

2. NH3的测定原理。

由于三氯化六氨合钴在强酸强碱(冷时)的作用下,基本不被分解,只有在沸热的条件下,才被强碱分解。所以试样液加NaOH溶液作用,加热至沸使三氯化六氨合钴分解,并蒸出氨。蒸出的氨用过量的2%硼酸溶液吸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液滴定生成的硼酸氨,可计算出氨的百分含量。

[Co(NH3)6]Cl3+3 NaOH====Co(OH)3 +6 NH3++6 NaCl NH3+H3BO3 ==== NH4 H2BO3

NH4 H2BO3 + HCl ==== H3BO3 + NH4Cl

3. 钴的测定原理

利用3价钴离子的氧化性,通过典量法测定钴的含量 [Co(NH3)6]Cl3+3 NaOH====Co(OH)3 +6 NH3++6 NaCl Co(OH)3+3HCl==== Co3++3 H2O

2 Co3++2I-====2 Co2++I2

I2 +2 S2O32- ====2 I-+ S4O62-

4.氯的测定原理

利用莫尔法即在含有Clˉ的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2CrO4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Clˉ。由于AgCl的溶解度比AgCrO4小,根据分步沉淀原理,溶液中实现析出AgCl白色沉淀。当AgCl定量沉淀完全后,稍过量的Ag+与CrO4-生成砖红色的Ag2CrO4沉淀,从而指示站点的到达。 终点前:Ag++Cl-=AgCl (白色) Ksp=1.8×10-10

终点时:2Ag++CrO42-=Ag2CrO4(砖红色)Ksp=2.0×10-12

5. [Co(NH3)6]Cl3分裂能的测定。

1. 吸光度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 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以10为底的对数,影响它的因素有溶剂、浓度、温度等等。吸光度用A表示。 2. 中心离子与配体阴离子之间相互作用而非形成共价键

3. 中心离子Co的5个d轨道由于受周围配体NH3 负电场不同程度的排斥作用能级分裂,dx^2-y^2,dz^2轨道能量升高,dxy,dxz,dyz,较前两个轨道升高的低些

4. 配离子Co(NH3)6 3+中心离子有6个d电子,通过配离子的分裂能Δ的测定并与其成

对能P(21000cm-1)相比较,可以确定6个d电子在八面体场中属于低自旋排布还是高自旋排布。在可见光区由配离子的A—λ(吸光度—波长)曲线上能量最低的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λ可求得分裂能Δ

2

【仪器和药品】

1. 试验仪器

分光光度仪、水浴加热装置、抽滤装置、凯氏定氮仪、容量瓶(100 ml,250ml)、25.00 ml移液管、250ml锥形瓶、 温度计(100 0C)1支、250 ml碘量瓶、量筒(25 ml、100 ml)各1个、烧杯、pH试纸(精密)、酸碱滴定管(50ml) 2. 药品

浓氨水、5% H2O2、 浓盐酸、CoCl2·6H2O、95%乙醇、 NH4Cl固体、2%硼酸溶液、活性炭、10%NaOH溶液、95%乙醇、KI固体、 冰、Na2S2O3.5H2O晶体、AgNO3固体、无水碳酸钠固体、NaCl固体、0.5% 淀粉溶液、甲基橙指示剂、甲基红溴甲酚氯指示剂、K2CrO4指示剂

【实验步骤】

1. [Co(NH3)6]Cl3的制备

在锥形瓶中,将4g NH4Cl溶于8.4ml水中,加热至沸,加入6.0g研细了的CoCl2·6H2O晶体,摇动使其溶解,然后趁热倾入0.4 g经活化了的活性炭,混合均匀后,用流水冷却,然后加入13.5 ml浓氨水,再冷却至283K以下,用滴管逐滴加入13.5ml 5%的H2O2溶液。水浴加热至323-333K,并在此温度下恒温20 min,并不断摇动锥形瓶。然后用冰水浴冷却至273K左右,吸滤,不必洗涤沉淀,直接把沉淀溶于50ml沸水中(水中含1.7ml浓盐酸)。趁热吸滤,慢慢加入6.7ml浓盐酸于滤液中,即有大量橙黄色晶体析出。用冰浴冷却后吸滤,晶体以2ml 2mol/L HCl洗涤,再用少许乙醇洗涤,吸干。称量,计算产率。

2. 氨的测定

(1)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约0.2g样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30ml去离子水溶解,另准备50ml 2% H3BO3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

(2)在H3BO3溶液加入5滴甲基橙溴甲酚氯指示剂,将两溶液分别固定在凯氏定氮仪上,开启凯氏定氮仪,氨气开始产生并被H3BO3溶液吸收,吸收过程中,H3BO3溶液颜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深黑色,当溶液体积达到100ml左右时,可认为氨气已被完全吸收。

(3)用NaCO3溶液标定准确浓度的HCl溶液滴定吸收了氨气的H3BO3溶液,当溶液颜色由蓝绿色变为浅红色时即为终点。读取并记录数据,计算氨的含量,并与理论值比较。

3

3. 钴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约0.2g样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 ml 水,3ml 10% NaOH溶液,置于电炉微沸加热至无氨气放出(用PH试纸检验)。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0ml水,转移至碘量瓶中,再加入 1g KI固体,15ml 6mol/LHCl溶液。立即盖上碘量瓶瓶盖。充分摇荡后,在暗处反应10min。用已准确标定浓度的 Na2S2O3溶液滴至浅黄色时,再加入2 ml 2%淀粉溶液,继续滴至溶液为粉红色即为终点。计算钴的百分含量,并与理论值比较。

4.氯的测定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约0.2g样品于小烧杯中,溶解,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定容,准确移取25.00ml溶液于另一锥形瓶中,加入1ml 5%的K2CrO4 溶液作为指示剂,用已准确标定浓度的AgNO3溶液滴定至出现砖红色不再消失为止(半分钟不消失),即为终点,读取数据,计算氯的含量,并与理论值比较。

5. [Co(NH3)6]Cl3吸光度的确定

(1)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约0.1g样品于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充分溶解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以水作参比,于波长在400-600 nm范围测定配合物的吸光度,每隔20 nm波长(在吸收峰最大值附近波长间隔可适当缩小)测定一次。作A-λ(吸

光度—波长)曲线,求出配合物的分裂能△并与成对能比较,判断配合物中心离

子d电子的排布和自旋情况。确定配合物类型。

【实验数据处理】

1. [Co(NH3)6]Cl3的制备产率

得到产品m=3.70g

CoCl2·6H2O [Co(NH3)6]Cl3 237.93 267.46 6.0 x 解得x=6.74 g

产率=3.70/6.74×100%=54.9%

2. 氨的测定

(1)HCl浓度的标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