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种群和群落作业 下载本文

草本逐渐取代苔藓、灌木逐渐取代草本、乔木逐渐取代灌木,由此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C错误;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并没有消失,D错误。

5.D [解析] 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由表格数据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差异较小,但各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中各动物类群密度有明显的差异。由表格可知,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存在影响。

6.D [解析] 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而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因此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依题意可知:该种鱼的食物结构可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B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分布,D错误。

7.A [解析] 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角蒿进化,B错误;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从而影响角蒿子代数量,可能会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样方法可调查活动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种群密度,D错误。

8.D [解析] 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A正确;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正确;由题图信息无法比较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D错误。

9.A [解析] 人类活动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错误;针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B正确;在原来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正确;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D正确。

10.(1)竞争 甲 细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 (2)乙 消费者

(3)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4)环境条件

[解析] (1)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A)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由于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细玻璃管能为乙面包虫提供隐蔽场所,使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2)根据题图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是寄生在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消费者。(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4)综合分析可知,环境条件对生物间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11.(1)不同物种的分层 提高了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2)气候、土壤 逐渐增大直至稳定

(3)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竞争中被取代

[解析] (1)群落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故调查该退耕地植物不同物种的分层情况,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对阳光等环境

13

资源的利用能力,还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退耕地最终演替至顶极阶段主要由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决定。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大直至稳定。(3)据表格数据可知,退耕初期1~1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退耕15~20年内,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主要是由于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竞争中被取代。

12.(1)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 取样器取样 B 物种组成 (2)植被类型 E (3)直接 就地保护

[解析] (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若要调査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方法进行调查。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故结果显示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B群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2)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收获D、E群落全部植物后,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从题表结果分析,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E群落。(3)金花茶的发现填补了茶科家族没有金黄色花朵的空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对物种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14